廖諫梅
【摘要】目的:分析產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對策控制護理糾紛或護理差錯的出現。方法:選擇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產科護理155例中出現護理差錯的病例數12例,作為對照組,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對應的策略,并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采取上述策略應用進產科護理中,作為實驗組,分析護理差錯的發生率。結果: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包含護理人員因素、管理因素、產婦或產婦家屬因素、環境因素。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1.34%明顯低于對照組7.7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分析產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基礎上采取相應對策,能夠有效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對促進護患和諧、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治措施
隨著人們對護理質量意識的提升,更加看重在就醫過程中的護理質量。特別是產科護理,不僅僅關系到產婦,還關系到新生兒的健康[1]。加上整個產科護理工作量大,工作內容復雜、十分容易因不安全因素導致護患糾紛或者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嚴重的甚至直接威脅到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安全。有相關數據報道顯示,在所有的醫療糾紛中,產科護理中發生的糾紛事件排名第二[2]。因此,為了實際的臨床意義,通過分析產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有著積極意義,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目的的考慮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我院產科護理發生護理差錯的病例數12例,12例護理差錯中產婦年齡20-41歲之間,平均年齡(29.17±0.72)歲。
1.2方法
分析對照組12例護理差錯出現的原因,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防治措施:①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在基礎性的護理工作中,比如護理文書書寫,一定要規范,需要嚴格按照《病例書寫規范》進行書寫并做好妥善的保存。另外,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護理人員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和交接班制度。另外還需要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②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上班時間和班次,考慮到產科護理工作量大、強度大以及工作細節多,為了保證護理人員有一個良好的上班狀態需要合理安排班次,避免在實際中出現護理人員連續上班的情況。③加強安全管理,在科室內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對臨床中總結出來的護理經驗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出符合實際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時定期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有效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④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實現護理人員與產婦、產婦家屬的良好溝通。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態度,針對產婦以及產婦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的回答,還可以多向患者介紹一些保健知識、生理衛生知識等,同時加強對產婦的心理指導,有效舒緩產婦的緊張情緒。
1.3 評價方法
分析對照組不安全因素,對比兩組護理差錯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l9.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對照組不安全因素
分析對照組的不安全因素,見表1.
2.2比較兩組護理差錯發生率
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在產科護理中,比較常見的安全因素包含護理人員專業水平和操作技能、護理文書書寫、管理因素、產婦或產婦家屬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為主。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因護理技能以及責任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出現護理差錯[3],加上可能護理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因不規范出現護理問題進而發展成為護理糾紛。加上產科中由于護理工作復雜,工作強度較大,很容易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隱患,加上沒有一個合理、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導致出現護理差錯。由于產科的特殊性,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常常需要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極大容易消耗護理人員的體力,如果再出現班次不合理的情況十分容易存在安全隱患。
正是由于各種因素疊加導致產科護理工作中出現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分析不安全因素的基礎上就需要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及時發現各種安全隱患,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關心與管理,從多個角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現護理差錯。有效控制護理差錯的發展,避免發展成為更加嚴重的醫療糾紛[4]。另外醫院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的護理管理制度,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定期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確保護理人員在數學護理文書時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保證記錄的準確、完成、及時和規范,做好保存。護士長需要對護理文書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出現疏漏。產科護理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產婦與新生兒,醫院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產科相關知識的培訓,從而提高整個護理隊伍的水平。另外還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效避免護理差錯發生。同時加強對醫院環境的管理,對醫院常用醫療器械進行檢查與維護,針對存在問題的設備需要及時上報,避免存在隱患。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與產婦的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宣傳各個方面知識,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在合理安排工作人員班次方面,不僅要結合產婦的數量、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等方面,還需要考慮到護理人員實際家庭情況,針對家庭特殊情況的給予一定的特殊照顧,另外還需要保證護理排班的彈性。最后加強對產婦以及產婦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對產婦講解生理衛生知識、分娩知識等,讓產婦以及產婦家屬對各種不適癥狀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保證一個積極的態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1.34%明顯低于對照組7.7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分析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基礎上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從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水平、操作技能,加強安全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建立一個完善的防治體系,有效降低產科護理過程中發生護理糾紛的可能性,對促進護患和諧有一定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資料】
[1]孫海燕.產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的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25(12):89-90.
[2]謝小霞.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與防范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5,11(01):104-106.
[3]賴春蓉.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調查及防范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2,53(22):107-108.
[4]葉麗芬.分析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與管理對策[J]. 吉林醫學,2013,52(26):550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