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馬英 何學芳 季一飛 張珊珊 賀興 張翼 劉萍萍
【摘要】目的:對腦梗死住院患者進行臨床用藥分析和指導。方法:386例腦梗死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3人。觀察組使用聯合用藥進行治療,對照組使用單一用藥醫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總時間為2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顯效率為79.27%,總有效率為88.60%。對照組顯效率為68.91%,總有效率為79.27%,兩組數據相比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腦梗死住院患者的臨床常用藥物有依達拉奉、胞二磷膽堿、阿司匹林,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聯合用藥的治愈效果較好,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依達拉奉;胞二磷膽堿;阿司匹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for clinical drug use and guidance. Methods: 3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93 people. Use 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a single drug drug treatment, treatment of the total time of 2 weeks. To observ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efficiency was 79.27%,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60%. Control efficiency of 68.9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91%, compared two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s, P < 0.05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Con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npatients clinical commonly used drug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dr, 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 aspirin, combin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cure effect is goo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According to the adr; 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 aspirin
腦梗死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多發于年齡在50歲以上老年人,病因多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有關。在我國腦梗死的發生率、死亡率、致殘率均較高,因此正確及時的診斷和恰當的處理顯得尤為的重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對腦梗死住院患者進行臨床用藥分析和指導,并對用藥后的臨床效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南充市中心醫院院確診的386例腦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94人,女性92人,年齡在48~72歲,平均年齡為69.36±2.72歲,病程為7~11天,平均病程為8.36±0.22天。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使依達拉奉、胞二磷膽堿、阿司匹林聯合用藥。用依達拉奉使用劑量為每次30mg,一日兩次,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后靜脈滴注,30分鐘內滴完。胞二磷膽堿0.5g靜脈滴注,每日使用1次。阿司匹林每日300mg[1]。對照組只是用依達拉奉,劑量如上。
1.3 評估標準
顯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神經損傷的評估分值下降90%以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神經損傷的評估分值下降45%~90%。無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神經損傷的評估分值下降<45%[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效果組間比較差異明顯,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請見表1。
3 討論
對于腦梗死患者醫生應迅速進行診斷和評估,確定患者的病情是由于缺血性卒中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全身性或者神經科疾病尤其是腦出血所引起的;是否需要緊急溶栓;是否存在急性內科或者神經科方面的卒中并發癥;對患者的病史和其他基本資料進行分析推斷腦卒中的血管分布區和可能的病因及病理。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四肢、神經系統、腦膜刺激征等。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CT、MRI檢查。腦梗死的患者大部分意識清醒,對于大面積半球梗塞、小腦梗塞或者基底動脈阻塞的患者可能出現意識障礙[3]。腦梗死患者約25%會出現頭痛的癥狀,腦干或者小腦梗死的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
腦梗死患者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溶栓治療、抗凝治療、抗血小板聚集和腦保護劑等。對大部分腦梗死患者不推薦無選擇的進行早期抗凝治療,對于使用抗凝治療的患者應謹慎的評估風險、效益比后慎重選擇。特殊情況下溶栓后還需要抗凝治療的患者應在24h后使用抗凝劑。依達拉奉屬于清除氧自由基的新型腦保護劑,在腦缺血和缺氧的狀態下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產生,保護腦組織不受傷害同時促進神經的修復功能,血腦屏障通過率較高。依達拉奉作為一種強效的羥氧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腦內的花生四烯酸(可引起腦水腫)的產生而,此外還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中間體脂質過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細胞損傷,減少缺血半暗帶的面積,抑制遲發性神經元的死亡,防止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常見的副作用有過敏、紅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加或減少,血小板Plt增多或減少、噯氣、發熱等[4]。胞二磷膽堿主要是核苷的衍生物,促進卵磷脂的生物合成和抗磷脂酶A的作用。胞二磷膽堿的主要藥理作用為增加腦干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的功能,增強錐體內系抑制錐體外系的作用,起上行喚醒和抑制募集的作用。改善腦血管的舒張情況,減少腦血管的阻力,增加腦流量,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和缺氧癥狀,增加腦細胞的氧耗,改善腦組織的代謝情況,降低腦血脂和血小板的粘滯度,促進糖代謝反應,預防黑質內多巴胺形成障礙。阿司匹林作為一種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和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但禁用于血小板數量下降正常水平1/3的患者。主要的藥理作用是與環氧化酶(COX)發生反應,使COX失效阻止氨基酸轉變為血栓烷。本藥慎用于有哮喘、甲亢、高熱、孕婦等患者,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等[5]。觀察組顯效率為79.27%,總有效率為88.60%。對照組顯效率為68.91%,總有效率為79.27%,兩組數據相比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此外,針對患者的癥狀,如肢體障礙,語言障礙等應開始針對性的幫助對患者進行康復功能的訓練,對不能動的患者要勤翻身等,細節問題必須注意。腦梗死因為具有障礙與疾病共同存在的特征,所以對每一位患者的治療,醫生應采取個性化的方案,不僅要對患者的運動系統進行康復治療,還要對患者的一些認知進行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住院的患者進行聯合用藥對患者疾病的治愈效果較好,值得臨床醫生重視,并在治療方法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瑞雷.老年房顫及合并腦梗塞住院患者抗栓治療現狀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2014,10(23):941-944.
[2]丁繼巖.166例腦梗塞住院患者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21(06):119-121.
[3]褚振翔.注射用紅花黃色素治療中風病血瘀證(腦梗塞)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藥大學,2012,06(17):121-125.
[4]何勝平.145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抗感染治療、手術指征及時機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2014,05(07):80-87.
[5]石冬敏,陳雪梅,錢連華.腦梗塞患者血小板參數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4,01(0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