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芳
【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通過集體小組或單個等形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基礎知識、飲食、運動、心理、藥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結果 提高了患者醫療保健知識和自護技術,減少疾病復發頻率,促進患者康復。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正確的健康教育,是一項很重要的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冠心病;健康知識;教育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教育,豐富患者醫療保健知識,提高自護技術,促進康復、預防復發是一項很重要的護理內容,越來越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重視,本文對冠心病健康教育論述如下。
1 冠心病教育形式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參加人數不同分為集體教育、小組教育和單人教育,多為三者并用。集體教育多采用示教室進行講解,亦可采用廣播、宣傳欄等媒介進行。其優點是允許患者提問,組員之間可互教互學,增加了護患之間的接觸。單人接受指導這種方式亦可作為以上兩者的補充,對伴有活動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及個人隱私情況較多者最為適用,冠心病患者喜歡自己看書學習,不受上課時間及教育內容的約束,適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視力尚好的冠心病患者。
2 冠心病教育內容
冠心病教育與其發展和治療密切相關,是一種由于遺傳和生存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致的心臟病,該病往往將伴隨患者終生,客觀上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要充分認識到治病的長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備一定的承受力,在戰勝疾病之前首先要戰勝自我。在行動上要學會情緒調節,飲食調節,運動的選擇,藥物的應用,把冠心病的自我監控,自我護理貫徹始終。教育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教育、飲食治療教育、運動療法教育、心理教育、藥物治療教育等。
2.1 冠心病基礎知識教育 首先是針對醫生、護士、營養師特別是非專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其次是向患者及家屬初步介紹有關冠心病的相關知識,梗概了解此病病因,影響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況下的就診途徑。為保證長期對冠心病達到良好的控制打下基礎,再次就是對整個社會人群的教育,提高整個社會對此病的認識,做到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2.2 飲食治療教育 飲食治療作為冠心病基本治療之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意義和具體措施,病人在飲食方面能靈活掌握各膳食和數量,既注意總量又注意其結構組成,讓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強調食品的多樣性,不偏食,應選擇低膽固醇、低動物脂肪、低熱量飲食,提倡進食清淡,食用富含維生素(鮮菜、水果)植物蛋白(豆類及豆制品)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忌煙酒等。飲食控制對當前的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對遠期的達標和并發癥的預防有重大意義。如高血壓、肥胖患者,通過飲食控制,使血壓、血脂逐步下降,體重也向標準體重方面發展,客觀上預防或延緩了遠期并發癥的發生。
2.3 冠心病運動療法教育 作為冠心病基本治療的另一方面,運動療法的作用不容忽視,運動可加速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堆積,增強心肺功能,這樣相對減少心臟負擔,提高病人身體綜合素質,達到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狀態的目的。運動方式:常用的有散步、健身操、太極拳、氣功等,其中步行安全簡便,患者容易接受,能持之以恒。可根據身體狀態和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要遵循個體化和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感覺,如出現呼吸費力、頭暈、面色蒼白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時間:每日30~60min,每天1次或每周4~5次,另外,外出活動后應注意安全,隨身攜帶保健藥盒,以免發生意外。
2.4 冠心病心理教育 一旦被確診為冠心病,患者的反應以及重視程度各異。隱性冠心病往往在體檢時才被發現,由于病人無自覺癥狀,早期往往對治病防病認識不夠,對飲食控制及治療采取無所謂態度,生活上不節制,用藥不規律,待出現嚴重心絞痛時,才有所醒悟。另外一些患者,由于多種原因,對疾病放棄治療,任其發展。還有一些患者及家屬往往重視程度高,考慮到此病的不可根治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入學、工作、生育、心理負擔重,懼怕冠心病。臨床護師或專科醫生在與冠心病患者交談中,特別是首次交談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上的安撫及解釋,讓不同患者從兩個極端中解脫出來,避免心理緊張及精神刺激,由于此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多臟器功能受損及各種并發癥,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上及心理上的負擔,患者由于控制飲食,長期服藥帶來的煩惱,對合并癥的憂慮引起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使其對生活失去信心,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護士應密切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給患者以說服勸告,鼓勵和支持,穩定情緒,耐心聽取提出的問題,使其保持樂觀,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5 藥物治療教育 應用何種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主要讓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及不良反應,劑量不足和超量服用的危害,這樣病人就不會機械地用藥,病人在治療中加強參與,意識到合理正確使用藥物,預防藥物的副作用有重要意義,如有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應繼續服用地高辛,應向病人作詳細介紹服藥的注意事項,嚴格按醫囑服用,劑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隨意增加劑量可以引起嚴重的藥物中毒反應,教會病人或家屬如何測脈搏,每次服藥前脈搏不應低于60次/min,如出現惡心、嘔吐、頭暈或原有心臟病加重應及時就診,及時停藥。
總之,通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顧慮,擺脫專業照顧,為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方 面是患者豐富了醫療保健知識,掌握了自護技術,大大減少了復發次數,促進了康復。另一方面密切了護患關系,體現了護士自身價值,提高了整體護理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占潔.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347.
[2]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9(1):49.
[3]梅靜,李淑榮,常青.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指導臨床觀察研究.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8):7.
[4]劉紹輝.主編.實用專科護理叢書.心血管內科分冊.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9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