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峰

摘要:目的 探討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選擇我院門診64例2型糖尿病確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連續治療3個月,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變化情況,同時觀察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結果 本組64例患者經治后,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糖控制效果滿意,且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結論 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卡司平);二甲雙胍;臨床療效;安全性
2型糖尿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糖尿病類型,隨著糖尿病病情的進展可導致心腦血管等并發癥,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主要以控制血糖和保護胰島細胞功能為目的[1],筆者近年來采用吡格列酮(卡司平)聯合二甲雙胍治療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門診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及分級標準,排除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重癥感染以及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本組64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65.2±2.4)歲,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0.7±1.6)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口服二甲雙胍0.5 g/次,3次/d,同時給予口服吡格列酮20 mg/次,1次/d,患者均連續用藥治療6個月,用藥過程中隨訪觀察患者有無出現不良反應,對于血糖控制不達標者可給予加服卡司平,直至血糖控制達標。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數據分析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64例患者經治后,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血糖控制效果滿意,且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低血糖等不良反應。
3 討論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其中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達20%以上[2]。老年人群度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小球率過濾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降糖藥物的選擇[3]。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生成能力增強或降低,其血糖的調控作用受到嚴重的損傷,因此臨床應選擇合適的藥物聯合使用,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基礎上,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
藥物治療對于調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防止病情的進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目前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主要藥物有胰島素分泌模式的調節劑、胰島素促泌劑、雙胍類以及噻唑烷二酮類等。其中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是二甲雙胍類,該藥物降血糖的療效確切[4]。本研究采用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治療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發生低血糖等不良反應,這與沈春梅[5-8]的研究報道一致。二甲雙胍具有增加機體對自身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通過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減少糖轉運,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功能,有效、穩定的降低血糖[9-11]。吡格列酮是一種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增強患者機體組織和肝臟胰島素敏感性[12-14]。據相關文獻報道[15]:吡格列酮與二甲雙胍聯用時能夠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更好地發揮二甲雙胍增強周圍組織的無氧酵解和增加周圍組織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的作用,兩種藥物血糖作用的時限相互補充,療效互相疊加,且抵消不良反應,因此治療2型糖尿病是有效、安全的。
參考文獻:
[1]毛煥東.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狀態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73-74.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1-36.
[3]鄧海鷗,林凱,黎映蘭,等.阿卡波糖聯合維格列汀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J].廣東醫學,2015,36(12):1928-1929.
[4]吳蓉.吡格列酮片與二甲雙胍片在治療早期2型糖尿病的療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7):2289-2290.
[5]沈春梅.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在臨床治療難治性2型糖尿病中的價值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8):1077-1079.
[6]王進雄,譚林.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5,12(4):60-61.
[7]步硯軍,鄭偉.吡格列酮與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可行性與安全性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55.
[8]魏文華,林耘如.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聯素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12):1269-1271.
[9]洪亞君,郭維英.吡格列酮聯用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0,24:2258-2259.
[10]袁全東.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格列喹酮治療2型糖尿病36例[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05:788-789.
[11]胡紅琳,王長江,張木勛,等.吡格列酮二甲雙胍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9,06:483-486.
[12]鄧晉紅.吡格列酮聯用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09,31:809-811.
[13]黃行強,陳文力,房彥平.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08:34-35.
[14]李延兵,廖志紅,黃知敏,等.吡格列酮和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01:30-32.
[15]魏憲豐.聯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島素和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08:228-229,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