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通過長期對腦出血患者的康復護理研究,總結出對腦出血患者的發病初期護理、各種并發癥護理、心理護理及其營養護理等有效的護理方法,從而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殘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康復;護理
康復護理是整個腦出血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消除或減輕患者功能上的殘損[1]。臨床統計,經搶救存活的患者,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沒有進行正確的康復護理及訓練而造成關節攣縮變形或嚴重痙攣等狀態,影響了其后的各種功能恢復。為此我們通過對近3年來39例腦出血患者的研究,從中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康復護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內科收治腦出血患者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齡42歲~73歲,平均年齡58歲,均為突然起病并有頭痛、嘔吐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發生腦出血后均經CT檢查確診,其中CT示:內囊(基底節)出血30例,腦橋出血7例,小腦出血2例,出血量在30 ml~60 ml之間;住院天數4 d~40 d,平均住院天數18 d;其中死亡7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常規藥物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根據病情的程度和肢體功能障礙情況,分別制訂康復護理計劃和程序,采取分期針對性康復護理。
1.2.1 分階段康復護理
1.2.1.1 超早期 發病時間<24 h,監測及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及體位變換,如仰臥位時用康復小枕墊于肩、肘、腕、髖、膝及足底等處,使肩處于稍屈曲、外展位,肘伸展,腕背伸,髖關節伸直防內外旋,膝稍屈曲,踝中間位,防足下垂;側臥位時注意患肩及髖不能壓陷在身體下面。每1 h~2 h更換體位,轉換體位時不要從遠端強行牽拉肢體,必須對肢體遠端及近端均進行支持。
1.2.1.2 早期 發病時間24 h~72 h,腦水腫高峰期,此時顱壓高、并發癥多的患者暫時不能進行被動運動。待腦水腫控制、生命體征穩定后可進行肩、肘、髖及膝等關節的上下抬舉和屈伸等活動。讓其取舒適體位、放松肌肉,護士的手法要輕柔、緩慢,按由近端大關節到遠端小關節的順序依次進行。幅度從小到大,用力適宜,2次/d,10 min/次。
1.2.1.3 非穩定期 發病時間72 h~10 d,腦水腫逐漸消退,合并癥少,患者意識清楚,可進行床上肩關節上下抬舉、外展及前屈;肘關節屈曲、伸展,前臂旋前和旋后;腕關節掌屈、背伸,向左右運動;指關節分別做垂直水平運動;髖關節上下抬舉、外展及內收;膝關節伸屈活動;踝關節垂直上下左右旋轉運動。關節的活動應在正常活動范圍內進行,要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動時引起疼痛,可用溫熱等物理療法,緩解疼痛后再進行。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可每天做2次~3次,每次各關節活動3回~5回。
1.2.1.4 相對穩定期 發病時間10 d~21 d,患者若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即可用健肢帶動患肢在床上雙手指交叉抬舉、左右轉動;下肢內收和外展、屈伸髖和膝等;床上左右翻身;骨盆旋轉和橋式運動;半臥位到坐位再到立位平衡和步行訓練等。逐漸使患者從被動過渡到主動運動,由“替代護理”轉變為“自我護理”。一般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達到最好效果的時間是發病后11周內[2]。
1.2.2 預防并發癥的康復護理 由于長期臥床機體因運動、感覺障礙、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如:褥瘡、墜積性肺炎、便秘、尿路感染等。因此必須加強基礎護理,每2 h更換體位1次,并按摩受壓部位及骨隆突處。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翻身時避免拖、拉、推,以免損傷皮膚;應鼓勵患者咳嗽、排痰;給患者翻身時應進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囑患者多吃高纖維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喝水,減少便秘的發生;如果患者肢體感覺不良,應絕對禁止使用熱水袋,以免燙傷。另外,為了預防肩關節半脫位,應從發病早期開始,在患者臥、坐、站等體位時均應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確位置,如采取患側臥位、仰臥位時墊軟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坐位時,將患者上肢放于前方桌面上。由于患者肢體長時間不活動,肢位處于不良體位,尤其是過度掌屈位,會造成肩手綜合征,因此盡可能不用患者手背靜脈輸液,以預防患者外傷等。總之,采取早期預防措施和康復護理手段,可使各種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1.2.3 心理護理 腦出血患者經過系統的臨床治療后,其肢體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容貌形態改變、大小便失禁等,會使患者產生痛苦、絕望、焦慮、自卑等心理,對治療缺乏信心,甚至表現出煩躁,羞于見人等行為特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掌握患者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良好的環境,熱情通俗的語言,宣傳疾病知識,加強與患者交流,指導患者逐漸消除不良心理反應。同時,可以根據病情安排一些適宜的活動。如看電視、下棋、聽廣播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實,消除寂寞感,從而堅定戰勝傷殘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狀態配合康復訓練。
1.2.4 營養護理 在患者的飲食護理方面,要創造安靜、舒適的進食環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進食,勿催促或強迫進食。因為在康復訓練中患者消耗的能量較多,除各種特殊飲食(如糖尿病飲食、尿毒癥飲食)以外,腦出血患者恢復期的飲食應予以清淡、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動物內臟,動物油類,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 g,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證足夠水分的攝入。同時囑咐患者用健肢自己進食,使患者意識到自己已獨立。對于面癱患者,其咀嚼功能失調,舌活動不利,應協助進食稀軟飲食,動作宜慢,量要適當減少,避免發生嗆咳或食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此外,在康復護理期間,必須給患者制訂作息時間表,保證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礙可給予物理療法治療,并保持室內清潔、安靜,經常通風換氣,減少陪客和探視。
2 總結
腦出血的發病率很高,對腦出血患者的康復護理是降低其致殘率的重要方法。許多學者的報告證明,早期康復不會導致病情加重及再發,關鍵在于充分掌握腦血管病早期康復的條件及危險因素的監護[3]。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可以預防和減輕關節攣縮,改善肌張力,避免各種誤用綜合征、廢用綜合征發生。過去由于對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許多不應有的殘障發生,康復護理的實施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預防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瑞琴.淺談康復護理與倫理道德[J].護理學雜志,1997,12(12):110.
[2]張玉玲,蘇訊,陳尊霞.急件腦卒中早期康復訓練意義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34.
[3]方定華.腦血管病早期康復與流程[J].中國實用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