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旭光 劉紫燕
【摘要】簡要介紹婦產科的護理特點及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倫理規范,在介紹中以探討優質護理對提升婦產科護理質量的調查效果及其推廣價值的討論為基礎,得出相應的結論后,將根據結論提出針對優質護理中的“有效提升產科護理質量”和“改善護理滿意度” 兩項內容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調查結果、婦產科護理特點、基本倫理規范
我們將婦產科護理、兒科病人護理、老年病人護理、精神病人護理和傳染病人護理稱之為特殊病人的護理。特殊護理是護士對各種疾病病人所進行的全面生理、心理護理。由于特殊疾病病人的病種眾多、癥狀特殊,致使特殊護理的范圍大、難度大。因此護士要有相關的業務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質,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
本文將以婦產科為例,介紹優質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
在探討里我們以在婦產科中的剖宮產分娩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模式的調查實驗結果顯示護理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剖宮產分娩的7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38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5.4±5.2)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1.2)周;初產婦22例,經產婦18例。對照組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6.4±5.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40.2±1.3)周;初產婦20例,經產婦1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護理,包括情緒護理、飲食干預、產后監測及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產科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分娩前
實施責任制護理,每2~3例產婦配備1名護士,負責全程的護理指導。由護士向其負責的產婦一一介紹剖宮產特點、手術方式等,之后熱情地介紹醫院、產科室情況,消除產婦陌生感。待診斷結束后,盡快將手術方案介紹給產婦及家屬,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1.2.2分娩時
剖宮產過程中護士密切配合醫師進程,同時隨時觀察產婦體征、神情等變化,給予產婦鼓勵。對出現不適癥狀及時告知醫生,并做好處置準備。
1.2.3產后(住院期)
分娩結束后給予產婦正確的哺乳指導,及新生兒臍部護理。指導產婦新生兒母乳喂養,教會產婦及家屬給新生兒洗澡、撫觸、更換尿片等。住院期間對產婦實施分層護理,根據護理人員性格、年齡、經驗等分配護理難度不同的工作,產科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負責全面工作;臨場應變力、處置能力強的護士負責剖宮產指征嚴重的產婦;親和力強、健談的護士負責產婦心理干預方面的工作。
1.2.4健康教育
出院前與產婦建立孕婦群、媽媽群等網絡溝通渠道,隨時與產婦進行有效互動,及時解答產婦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時通過交流群實現準媽媽、寶寶健康、飲食及生活細節方面的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1.3觀察指標
①疼痛。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產婦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無疼痛感;0~3分:略感疼痛但可忍受;4~6分:疼痛明顯且已干擾睡眠,但仍可忍受;7~10分:疼痛感強烈且難以忍受;②護理質量滿意度。采取本院自擬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量表,包括入院接待、病室環境保持、業務能力、服務態度、溝通能力及日常護理等7個方面,每個方面計1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評價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疼痛評分為(3.9±1.4)分,對照組為(7.1±1.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滿意度平均得分為(66.2±2.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4±34.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產科優質護理是以產婦、圍生兒為護理中心,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同時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措施,改善護理工作質量,為產婦提供安全、滿意及優質的護理。剖宮產產婦作為特殊群體,同時承擔著心理和生理的壓力,對護理要求高,尤其是疼痛始終貫徹著整個護理過程,優質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盡可能減輕疼痛,確保產婦在舒適狀態下完成分娩。因此,疼痛也構成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
護理滿意度折射的是患者主觀感受,渴望得到社會關心理解,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優質護理服務正是對患者精神需求的回應。資料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的。
其實婦產科是醫院眾多科室中“護理難度大”、“風險高”的科室之一,尤其涉及到產婦隱私、倫理等問題,一直是臨床護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婦產科的護理質量是直接關系到母嬰生命安全,甚至影響到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為了提升產科護理質量和滿意度,將以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護理特點 只有從業人員在了解了婦產科患者護理的相關特點之后才能更直接的在護理上著手提高護理質量措施。根據臨床歸納在婦產科中針對護理病人的特點主要分為:
1.1服務對象特殊:既要面對病人又要兼顧可能影響胎兒后續成長的諸多因素;
1.2病人心理特殊:主要有:羞澀心理、壓抑心理、恐懼心理等;
1.3護理責任大:不僅關系到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到子孫后代的繁衍、健康和成長;
(二)護理規范 在提高了護理質量之后自身素養就成為了護理滿意度中的關鍵一環。所以在優質護理的開展也更要求在護理婦產病人時從業人員要嚴格的做到以下幾個基本倫理規范:
1.1態度誠懇,和藹可親:護士要尊重病人的人格、關心病人的疾苦,耐心勸說、解釋、寬慰病人,幫助病人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加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2掌握心理,耐心指導:護士要針對病人的不同心理耐心解釋、誘導,表現出高度的同情和關心,消除病人的顧慮,增加其信心,減輕其身心痛苦,以利健康;
1.3不嫌臟臭,處置果斷:護士應該具備當機立斷的魄力和勇擔風險的精神,以避免因怕擔風險而猶豫或拖延帶來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后果;
1.4保守秘密,勿露隱私
以上表示只有從業人員真正了解了婦產科的護理特點以及具備其護理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和自身的心理素養才能把優質護理服務的精髓發揮至極致,才能使護理質量逐步提升,才能將滿意度逐漸提高提高在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秀榮,王碩,柴雅靜,等.優質護理服務在產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醫學研究與教育,2013,30(6):81-83.
[2]梅吉會.優質護理對產科患者住院舒適度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416-418.
[3]蘇潤霞,蔡惠鳳,朱曉然.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提高產婦身心舒適度的臨床研究.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