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要】網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見的急癥之一,發病率占急性腦血管病的6%~10%。病因以先天性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為多見[4]。患者發病時多有明顯誘因,常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興奮悲傷及用力過度而發病,發病時血壓突然升高或動脈壁破裂出血或血液滲出,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因本病復發率及病死率均較高,所以做好此病護理,防止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減少致死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膜下腔出血;發病率;護理;重要意義
出血主要是由于顱內血管的先天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動脈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其臨床特點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發癥多、病死率高。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給予降顱壓、穩血壓、止血、解痙、預防感染,如果及時了解病情的變化和出現的并發癥,并且能進行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1、臨床資料
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17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2歲。均經頭CT證實。臨床癥狀有頭痛、嘔吐、精神癥狀、癲癇發作、偏癱、尿失禁以及腦膜刺激征,血壓升高,瞳孔不等大等體征。其中體溫升高者12例;血壓升高者13例;瞳孔不等大者2例;頭痛嘔吐者14例;伴抽搐、癲癇者2例。
2、護 理
2.1、臥床休息 因起病2周內復發率最高,其次為3~6周[1],所以無論癥狀輕重均應絕對臥床休息4~6周,患者一切活動都應在床上進行,切不可因癥狀輕而過早下床活動。
2.2、病情觀察 (1)意識狀態:若昏迷出現快且深則提示出血量大,顱內壓高;持續性昏迷則提示腦干受損[3],必須報告醫生,采取緊急措施,以防腦疝的發生。(2)瞳孔:出血腦疝者其眼神經受壓,對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3)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發熱多在出血后3~6 d內發生,體溫波動在38~39 ℃,但亦有高達40 ℃以上者,體溫過高提示合并感染或出血波及下丘腦或由于血管痙攣引起丘腦下部缺血,則可發生中樞神經性高熱,可給予冰塊物理降溫或用復方氨基比林2 mL肌內注射,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若呼吸急促或出現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樞受損;若脈搏緩慢血壓升高,為腦疝早期表現。(4)頭痛嘔吐情況:若頭痛劇烈,嘔吐頻繁,為腦疝前驅癥狀,也可能為再出血。
2.3、再出血護理與預防
2.3.1、急性期使用大量的止血劑 可用6-氨基乙酸6~8 g加入0.9 %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5~30min內滴完,再以1g/h劑量靜滴12~24h ,也可用立止血、維生素K3等治療。
2.3.2、預防便秘及尿潴留 便秘可用開塞露,并注意飲食調理,鼓勵患者多食纖維素食物;對于在床上不能排出尿的患者,可用物理熱敷方法誘導排尿,排尿困難者可予無菌導尿。
2.3.3、防止情緒波動 蛛網膜下腔出血病情嚴重,死亡率高,意識清醒者多數心情焦慮,故應積極主動關心患者,主動協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一方面向患者說明絕對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探視,切勿向患者講述易引起激動的事,談話時間不宜過長,讓患者充分休息。
2.4、用藥觀察 對意識清醒者可以酌情給予適量的止痛劑或鎮靜劑,禁用嗎啡類,以免抑制呼吸。對患有高血壓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定時測量血壓,以免血壓下降過低或過快。為預防腦血管痙攣的發生,可以給予尼莫地平50毫升以每小時5 mg的速度持續泵入,藥液要現用現配,遮光輸入。滴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血壓,及時巡視,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及時調整滴速。用20 %甘露醇降顱壓時,應按時給藥,以保持顱內壓的穩定。
2.5 保持呼吸道通暢 預防肺部感染,因患者長期臥床,容易出現肺部感染及其并發癥。因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易誤吸或墜積于肺部而發生肺部感染,因此應及時清除分泌物。如痰液粘稠,可用生理鹽水20 mL+糜蛋白酶4 000 U+慶大霉素4萬U,霧化吸入,2~3次/d,以稀釋痰液,必要時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根據病情可給予有效抗生素,防止感染。
2.6、癲癇護理 要專人護理,解開衣領、腰帶等以減輕呼吸困難,同時將壓舌板、筷子等置于患者口腔的一側上下臼齒之間,防止咬傷舌頭和頰部。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內異物,使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無自主呼吸者應做好人工呼吸,必要時及時協助醫師行氣管切開術;要迅速準確地執行醫囑,抗驚厥藥物應用及時適量,觀察其效果及不良反應。注意觀察抽搐形式,哪一側肢體為主,頭部轉向哪側及面色青紫程度,癲癇發作時常伴發腦水腫,因此在控制抽搐同時,給予脫水劑和激素以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的形成。
2.7、飲食護理 保證營養素的供給,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清醒者可進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喂時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嘔吐、嗆咳甚至窒息。神志不清吞咽困難者應12 h后鼻飼高蛋白、高質量、高維生素飲食。每天注入足夠的水分和富于營養的流質食物。
2.8、皮膚護理 加強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發生。保持床鋪干燥與清潔,對易受損的關節處,用棉花或軟墊加以保護,防止擦傷,恢復期做好肢體被動運動,加強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2.9、出院指導 部分患者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正常顱壓腦積水,可長期臥床不起,智力減退,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做好此病護理,防止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減少致死率有重要意義。針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誘因,采取全方位的臨床護理,使患者對此病有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患者的康復意識,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從而促進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提高疾病的康復程度,預防復發,加之部分患者經濟條件的限制往往要求及早出院,這時要向患者介紹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臥床休息必須堅持1個月,后逐漸適當活動,以理解、關心的態度與患者及家屬交談,著重心理疏導,解除患者心理負擔,嚴格遵醫囑,定期門診隨訪;高血壓者堅持服藥,避免過度勞累和激動;偏癱患者要加強肢體鍛煉,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狀態恢復健康。
3、討 論
針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誘因,采取全方位的臨床護理,使患者對此病有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患者的康復意識,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自動配合治療,從而促進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立學,高鵬;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4,10(10):767.
[2]田忠敏;蛛網膜下腔出血再出血38例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3(5):40-41;
[3]李淑珍,魏淑云;4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9(10):1277;
[4]黃兆海;縱裂池創傷性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CT征象[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25(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