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良
1.引言
我從2000年視光專業畢業至今一直從事著眼鏡的驗光配制工作,親身經歷了眼鏡在中國醫療視光產業中的巨大變化。視光學囊括眼病學、物理光學、醫學驗光、斜弱視矯正、專業配鏡等學科,是一個新興綜合學科[1]。其醫療視光產業更是一個被很多投資者看好的朝陽產業。由于視光學進入中國比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直到2010年中國醫療系統的很多醫院還沒有真正重視和規范醫學驗光專業配鏡這個產業。甚至現在很多地區的眼科醫生和眼鏡店驗光師仍然沒有系統學習過視光學,還從事著比較落后的驗光行為。
2.研究過程及結果
醫學驗光專業配鏡是指在通過綜合驗光檢查、眼功能檢查、散瞳檢查(青少年兒童)之后按照視光學理論科學的評估出準確、合適的度數,對于斜視、弱視、調節障礙的患者給予合理的治療方案,在這之后才能進行眼鏡配制[2]。諸如因為戴鏡不適而降低球鏡或者散光度數、直接按照0.8試鏡、低配散光或者不加散光,這樣做都是不正確的。僅僅為了戴眼鏡而配眼鏡和僅僅為了清楚一點而配眼鏡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
我做了一個調查,在我中心抽取120名青少年兒童近視患者分成三組,5歲至9歲為第一組40人(80眼),10歲至16歲為第二組40人(80眼),17歲至20歲為第三組40人(80眼)。在都經歷過專業準確的驗光及合理的鏡片選擇配鏡治療后,每6個月復查更換一次度數。觀察其從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眼睛度數變化,詳細情況如下:
第一組:度數沒有變化的15人(30眼)占37.5%;度數增長0.50D以下的雙眼8人(16眼)占20%,單眼變化4人(4眼)占10%;度數增長0.50D~1.00D的雙眼9人(18眼)占22.5%,單眼變化2人(2眼)占5%;度數變化1.00D以上的2人(4眼)占5%。
第二組:度數沒有變化的13人(26眼)占32.5%;度數增長0.50D以下的雙眼9人(18眼)占22.5%,單眼變化6人(6眼)占15%;度數增長0.50D~1.00D的雙眼8人(16眼)占20%,單眼變化3人(3眼)占7.5%;度數變化1.00D以上的1人(2眼)占2.5%。
第三組:度數沒有變化的28人(56眼)占70%;度數增長0.50D以下的雙眼9人(18眼)占22.5%,單眼變化1人(1眼)占2.5%;度數增長0.50D~1.00D的雙眼2人(4眼)占5%,單眼變化0人;度數變化1.00D以上的0人。
第一組和第二組患者漲度數的原因有姿勢不正確、用眼時間過長、戴眼鏡習慣差、處于生長發育期、病理性近視等。第三組患者明顯好于第一組和第二組,因為其年齡生長發育趨于緩慢。第三組漲度數的原因有姿勢不正確、用眼時間過長、戴眼鏡習慣差、病理性近視等。
綜上所訴,專業準確的驗光及合理的選擇鏡片配鏡加上視功能訓練是可以控制和緩解青少年兒童近視發展的。
3.討論
專業驗光配鏡和角膜塑型鏡作為同樣控制和緩解青少年兒童近視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個體運用上專業驗光配鏡更加安全。一個好的技術方法必須由專業的人員科學的運用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對于角膜塑形鏡所要求的家長依從性(所謂依從性是指家長能按時復查、按要求操作、按醫囑正姿和鍛煉)在專業的驗光配鏡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
當前,市面上普遍存在驗光人員在為患者進行驗光配鏡時驗光程序不規范的情況:(1)少年兒童患者不散瞳就配鏡:少年兒童患者配鏡前應散瞳驗光,這是基本準則。但大部分眼鏡店都沒有散瞳驗光的資格,給少年兒童患者配鏡只拿電腦驗光儀測一測,然后插片配鏡。少年兒童患者年紀小,認知能力弱,鏡片又會把視力表上的符號放大,沒有調節麻痹,結果是不夠精準的。褚教授講到一個事例,一個三歲的小孩沒有經過散瞳,驗出來的近視度數是275度,但褚教授給小孩做了散瞳驗光后發現他實際上只有100度,更有甚者,有些小孩本身根本就沒有近視也被配了眼鏡。(2)把孩子的生理遠視當病理遠視:新生兒視力較弱,其眼軸較短,雙眼都處于遠視狀態;3至4歲的孩子都有200度左右的生理性遠視,這是正常的視力儲備;隨著生長發育,視力逐漸趨于正常,小孩長到7-8歲的時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眼軸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這時候這種生理性的遠視就基本消失了,這一個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但某些醫療機構和醫生缺乏相關的視光常識,給少年兒童患者散瞳驗光后發現有遠視,就把兒童正常的生理遠視球鏡度數,作為矯正鏡片處方,孩子的視力儲備就白白浪費了。(3)對兒童的配鏡處方不夠慎重:在驗光時,有些孩子驗出來是遠視散光,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直接就寫成正的散光度數了,這也是錯誤的!兒童驗出遠視散光應經過專業的換算寫成負的散光度數,才能發現有無遠視。不換算成近視散光,就如數作配鏡處方,這種錯誤的做法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因此褚仁遠教授呼吁:不具備散瞳驗光資質的眼鏡店,不應為了利益而不負責任地為兒童驗光配鏡,所有的醫療驗光中心,都需要不斷提高視光醫生的專業技能,真正承擔起專業醫生的責任。所有的家長,在給少年兒童患者配眼鏡之前,要帶孩子到醫學驗光中心進行專業的醫學驗光,由專業的驗光師或視光醫生開出準確的驗光處方后再決定是否配鏡。
廣東中山眼科曾俊文教授《關于30%+兒童醫源性近視的解讀》指出超過30%的“醫源性近視”是由不專業不標準的驗光配鏡造成的。國內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近視不配眼鏡能夠治療,也有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近視度數不漲,所以不專業不標準的驗光配鏡引起了家長們的誤解。在國外,對于驗光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國外對傳統眼鏡還是非常認可的。希望這種現象能得到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傅鷺鑫.驗光配鏡對因屈光不正造成調節性視疲勞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2(14):546-547.
[2]郭繼援.個體化驗光配鏡治療屈光不正性調節性視疲勞的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4,7(06):8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