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明 楊振君
【摘要】中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其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后歷代均有總結發展,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近年來中醫基礎理論有了創造性的發展,同時中醫康復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康復學的治療技術也越來越被康復醫學界接受,并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醫康復療法與現代康復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人們從中也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本文系筆者多年來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的研究積累,希望能夠引起醫護工作者對康復治療工作的共鳴。
【關鍵詞】中醫康復療法;現代康復;聯系
引言
中醫康復療法以其“悠久的歷史、系統的理論和豐富多彩的醫療方法”而聞名于世,近年來在國內以及國際醫學界備受所重視、挖掘、整理、研究、開發之后,已有迅速的進展。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中醫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更為提高,中西醫結合式的康復療法也備受醫學界的關注與重視。
一、中醫與中醫康復療法的內涵與外延
1.中醫的精髓
中醫以人體為整體,以氣元論,天人合一、五運六氣、臟象經絡的形與神具及整體恒動的理論作為約定俗成的指導思想,以直觀洞察為主要思維方式,以取類比象為演繹形式,以精、氣、神為人體生命三寶,將人體內氣系統如精、氣、神和外氣系統如自然、社會等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以辯正論治為臨床診療技藝,以證侯為調治目標。
2.中醫康復療法的主旨
中醫康復療法是結合疾病后期機體處于正虛狀態及器質、功能同步損傷的特點,從而確立順應自然、調攝陰陽、益氣養形、積精全神、謹慎起居、形神共養、動靜適宜、精氣流通、協調臟腑、通調經絡、養正祛邪、綜合調理的康復原則,以使病殘者的功能障礙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重建為著眼點,以病殘者恢復正常、回歸社會、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會與經濟發展成果為實現目的。
3.中醫康復療法的精神
中醫康復療法將冶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原則融于一體,尤其強調醫療康復的作用,即以具有中醫特色的傳統醫療康復作為康復醫學的主要康復手段。不僅具備現代康復醫學所強調的多科性、廣泛性和社會性,而且充分體現了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特點,不僅將疾病的預防、治療和保健延壽作為自己與疾病做斗爭的方式,而且也把殘廢和殘疾者的功能障礙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作為自己的目的指向。
二、現代康復醫學的內涵與外延
1.現代康復醫學的簡述
1947年,康復醫學被美國醫學界正式承認,被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開始研究;1960年,康復醫學成立了世界性的國際康復醫學學會;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康復醫學”命名為“康復醫學是綜合地、協調地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使患者達到最好的工作能力與功能”;近年,對國內外對康復公認的提法為“康復是應用所有的措施,減輕殘疾和殘疾所帶來的后果,使殘疾和殘疾者能夠重新參加到社會中去。”
2.現代康復醫學的主要思想
西方對康復醫學的認識是“康復醫學是應用所有的措施,減輕殘疾和殘廢所帶來的后果,使殘疾和殘廢者能夠重新參加到社會生活中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方醫學的康復并非單純的醫療,而是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在內的全面康復。
3.現代康復治療的規程
康復治療應先對病、傷、殘者進行康復評定,然后根據其康復需要與客觀條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綜合的康復治療方案。康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通常以康復醫師為主導,康復專業治療師和相關臨床醫學科研人員共同協作或組成一個康復治療組來完成,并在治療實施的過程中根據病、傷、殘者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小結、調整治療方案,直到治療結束時為止。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假肢與矯形器技術是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四大技術。
三、中國傳統康復醫學與現代康復醫學的聯系
1.內容的異同
共同之處,康復醫療時針對病人的整體,采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體育治療、物理治療等等,毋庸贅述。不同之處,是由兩種“康復”方式的不同的義而引起,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有特定的涵義,它針對于一種經過治療也不可能恢復到健康狀態而言;中國傳統康復醫學的“康復”范圍較廣,包括經治療后也可能恢復到健康狀態而言,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傳統康復醫學的“康復”似乎可以理解為“恢復”。
2.康復措施的差別
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在內的全面康復;而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側重于醫療康復,而對功能評定、作業治療、語言治療、康復工程等方面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也就是說,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在促使患者回歸社會,重新參加到社會生活中去,自食其力,創造物質財富,并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會與經濟發展成果的方面缺少具體措施。
3.發展階段的不同
兩者的康復對象和具體的康復醫療法也有一定的區別。如以康復療法而言,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療法包括物理療法、藥物療法、飲食療法、體育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生活訓練、技能訓練與語言訓練等方面;而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則主要有針灸、按摩推拿、氣功、體育鍛煉、飲食、藥物、心理治療等療法。
4.康復對象的異同
世界康復界認為康復醫療的對象主要有十一種疾病,即心腦血管病;慢性肺病;慢性疼痛;老年病,神經科疾病;骨傷科疾病(包括意外事故);腫瘤;慢性胃腸道疾病;精神疾患;酒精、藥物濫用成癮;大量吸煙。后三種疾病尚未成為嚴重問題,康復醫療對象主要是前八種。
四、結束語
綜前所述,中國傳統康復醫學與現在康復醫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為了有效促進康復醫學的發展與進步,我們必須將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和現在康復醫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醫者仁心”的行醫理念投入醫護工作,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郭海英,章文春.中醫養生康復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燕鐵斌,梁維松,冉春風.現代康復治療學(第2版)[M].廣東科技出版社,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