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嵐 丁惠香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內預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場所,壓力蒸汽滅菌器是醫院首選的滅菌方式,它具有高效、快捷、安全、無毒的特性,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包裝、裝載、卸載、滅菌器性能、蒸汽質量儲存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會造成濕包現象。濕包是目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濕包直接影響滅菌物品的質量,為了確保醫療安全,濕包發生的原因和環節控制尤為重要[1]。。
1:濕包劃分標準:
濕包的判斷經過一個滅菌周期和適當冷卻后出現潮濕的滅菌包均視為濕包。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標準,滅菌包滅菌取出時,含水量不超過3%,超過6%即為濕包,若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均視為濕包。即不可作為無菌物品使用,:a。目測有侵濕現象。B.滅菌包表面用手摸有潮濕感,c.滅菌物品重量超標。D.滅菌包內有水珠。
2:濕包形成的原因
2、1 滅菌物品包裝不規范或處置不當,滅菌物品體積過大過重,裝載容量過緊、過密,包于包之間重疊擠壓,滅菌物品緊貼滅菌器內壁,或爐門,滅菌物品吸收過多冷凝水。將金屬物品放置滅菌層架的上層,敷料、布類、紙類包裝的物品置于下層,金屬在滅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冷凝水,將下層的敷料等物品打濕[2]盆、碗類物品、無孔器皿等沒有按正規的操作進行放置,紙袋或紙塑包裝的物品沒有側放,這些均可導致冷凝水不能被排除形成濕包。
2、2裝載不規范 脈動真空滅菌器裝載量不超過柜體容積的90%,不低于柜體容積的10%,過多會阻止蒸汽流通,即達不到滅菌效果,也不利于滅菌物品的干燥,過少會出現小裝量效應。
2、3卸載物品時放置于冷風出口,冷卻時間不足,冷卻方法處置不當,亦會導致濕包產生。
2、4滅菌器性能 滅菌前壓力真空滅菌器沒有進行預熱或預熱時間過短,未將供氣管路中冷凝水徹底排掉,冷凝水集中在進氣孔部位,或爐底部及管道內,排氣管內原有的冷凝水倒流至爐內導致濕包,滅菌器出現故障,未及時處理,如干燥系統出現故障,干燥時間太短,水汽分離期故障,蒸汽中的水分不能被排出,蒸汽過濕內室擋板變形導致蒸汽進入柜體時將包打濕,滅菌結束后未及時進行滅菌器保養,及時清除過濾器內纖維及沉積物使過濾器堵塞影響冷凝水排出。
2、5蒸汽因素 滅菌器需要提供干燥的飽和蒸汽,蒸汽含水量高,飽和度低,當進入爐內時便會打濕滅菌包,蒸汽管道的保溫不好,蒸汽輸送過程中產生過多冷凝水,蒸汽管道內過多的雜志堵塞等均可引起濕包。
3:濕包預防和控制措施
3、1 嚴格按操作規程加強滅菌前的準備,滅菌前充分排除送氣管道內 的冷凝水,嚴格按規程操作,滅菌器預熱時間至少20分鐘,檢查過濾器是否堵塞,每日滅菌前空載做B-D實驗,合格后方可滅菌。每鍋滅菌時有壓力、濕度和時間的監測,滅菌結束后及時清除過濾器纖維及沉淀物,確保冷凝水排出通暢。
3、2規范滅菌物品包裝及準備 正確的包裝規格、密度、重量對物品的干燥非常重要,各類物品器械包裝布類必須清洗干燥,含水量在5%以內,金屬、碗、盆、敷料要單獨包裝,包內器械較多時應用吸水布將其隔開,滅菌包體積≤30x30x50,敷料包重量不超過5kg,器械包的重量不超過7kg,同時包裝不宜過緊,否則不利于蒸汽的穿透。
3、3正確的裝載 物品擺放時應盡量將同類物品同批滅菌,大包放在上層。較小的包放在下層。若器械包和敷料包同批滅菌時,敷料包放在上層,器械包放在下層,所有滅菌包都應垂直放置,盆、碗、鑷子盒等物品滅菌時開口不要朝上,金屬及玻璃器皿不要放在敷料上。
3、4加強滅菌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 滅菌操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必須熟練掌握滅菌工作原理,嚴格執行消毒滅菌操作規范,把握消毒滅菌的質量觀,同時建立濕包制度,每日及時登記濕包的原因及處理意見。
3、5選擇合適的干燥時間及正確的冷卻方法 每日滅菌程序結束后,將鍋門打開,冷卻20-30分鐘,再將滅菌物品取出,放于溫度18-24℃ 濕度在40%-60%的無菌物品存放間。
4:討論
通過加強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業務,提高滅菌操作技術水平,建立健全濕包登記制度,對出現的濕包及時進行查找原因及時分析,保證了滅菌質量,完全控制和減少了濕包的發生,為臨床提供合格的滅菌物品。
【參考文獻】
[1]消毒供應中心滅菌使用手冊
[2]消毒技術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