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輝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大批的農村青年外出務工,使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本應該是享受父母的關愛與家庭溫馨的,然而由于外出務工,很少再孩子身邊,使孩子長期缺少關愛,而導致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礙的問題,這種現象也稱為“留守兒童綜合癥”,這種問題導致兒童的學習成績下降,身心發展也受到影響。因此,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0.引言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通常表現在學習上、交往上、情緒上【1】。導致留守兒童發生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父母的關愛,使他們的心理出現問題,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一般表現為學習成績較差,完成作業較差,缺乏主動性學習。而且缺乏自信心、進取心,以及出現厭學不良情緒。由于成績較差產生的自卑心理,甚至使他們走向輟學。因此,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方法。
1.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分析
1.1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焦慮、人際交往、情緒控制等方面,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與家庭教育有著很大關系。兒童是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這時候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及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而缺乏關愛,使兒童性格膽小、孤僻,同時出現消極、自卑的心理問題,導致出現社交恐懼癥。也就是說,家庭的教育缺失是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給兒童的身心發展和道德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另外,在學習方面,兒童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也加重了,學習壓力也加大了,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習不好將無法面對家長,這時就導致他們的情緒變得更焦慮。
1.2學校與社會教育缺失
學校生活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上與其他孩子有著差異,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他們想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需要通過學校教師、集體來彌補他們內心缺失的愛【2】。但是由于農村學校條件較差、教育理念、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受到一定限制,很少開設了心理課程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
2.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方法
2.1構建和諧校園氛圍,給兒童一些溫暖
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占有主導位置,留守兒童除了在家里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在學校里,有教師與小伙伴,留守兒童在家里的教育缺失,希望能在學校得到一些彌補,通過與老師的和睦相處,和同伴相互交流,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因此,學校要為留守兒童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氛圍,學校專門組建留守兒童團隊,經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帶來的關愛。
2.2改善家庭環境,父母多一些關愛
親子之間的感情是關系到孩子良好發展關鍵因素,父母的關愛是孩子健康成長有著很大影響。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可以通過電話、書信等形式增加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兒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此外,由于監護人是接觸留守兒童的時間較長,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合理的安排較好的監護人,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同時應常與學校教師保持聯系,了解孩子的近況及學生情況。總而言之,要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使留守兒童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3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作,給兒童愛的力量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兒童在成長最重要的兩個部分,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3】。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中,通常都是由爺爺奶奶對兒童進行監管,但是由于缺乏教育經驗和方法,這就使學校的教育管理十分重要,因此,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的交流合作,使留守兒童更好的成長。教師要定期去留守兒童家中家訪,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通過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使留守兒童更好的成長。
2.4加強社區教育,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來自家庭與學習,社會也有著一定的責任【4】。在農村社區中,家庭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一般家庭如果出現什么事,其它家庭都會樂于幫助,這時候就要發揮農村社區的優勢,讓更多的人幫助留守兒童,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這就需要社區之間相互統一、相互協調。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農村社區與留守家庭的互動機制,通過交流與互動,更好的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留守孩子。發揮出團體的作用,定期開展社區活動,如: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等輔導等。
3.結語
總而言之,要從根源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區各個方面相互合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經過長時間形成的,要真正解決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學校要構建和諧校園氛圍,給兒童溫暖;父母要多多關心孩子,給兒童關愛;社會要多多幫助兒童,促進童健康發展。只通過這種形式,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愛的力量,使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從而實現留守兒童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苗苗,李慧,李軍,李林貴,王翠麗,Stephen Nicholas,孟慶躍. 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01:60-63.
[2]胡義秋,朱翠英. 不同學齡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 湖南社會科學,2015,01:105-110.
[3]張國舉,王彬竹. 新農村建設中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初探[J].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01:131-134.
[4]向朝平,賈偉.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學校教育對策探究——以石柱縣L鎮小學為例[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