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霞
【案例背景】:
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進一步強調了習作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即弘揚習作教學應貼近生活的理念。習作是來自生活的,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習作中表現真實。我們常常聽到學生抱怨沒有東西可寫,經常在學生的習作批改中,發現有許多的虛情假意。常常聽到老師埋怨學生的作文事例老套雷同,不會選材,其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現素材的眼睛!生活中發生的事,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身邊人說過的話沒有用耳去聆聽,走過路過都當煙消云散,是學生造假的直接原因。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而本學期的一堂作文指導課,使我對作文教學有了更深一步的感悟。
【案例陳述】:
一個周五的早晨,是習作指導課。我心里正想著備好的教案,剛踏進班級,只見許多學生圍成一團在玩摔卡(一種為促銷食品而置于袋內的卡通卡片)游戲,一個男生玩得很投入,連我走到他身邊都沒察覺。等別人提醒他時,他尷尬地扭過頭,不知怎么辦才好。我將雙手攤開,他便“知趣”地將所有的卡片放到我的手中,然后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座位。
早聽說這種小卡片上有很多知識,我趁機一看,果然,這些卡片都是介紹許多動物的謎面,我的腦中隨即閃過一個念頭,今天習作課的內容就改掉吧,何不……
鈴聲響了,我便對全班同學說:“今天,我們進行猜謎比賽,誰猜中就把卡片送給誰,xx同學,你同意嗎?”“同意!”那男生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其他同學也歡呼雀躍。前兩個謎語果然被他猜中了,于是,我趁機引導:“看來你還真從卡片中學到了不少知識。”這一表揚不要緊,他居然得寸進尺地說:“我的卡,我當然能全部猜中啦!”我呢,故意糗他:“小心,千萬別讓牛皮破了!”我又從中跳了一個比較難的謎語給大家猜,果不出所料,大家都猜不出,然后都看著他,誰知他也愣住了。不知誰冒了一句:“哈哈,牛皮破了!”頓時,全班同學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男生舉起了手,胸有成竹地說出了答案,我學著主持人王小丫的樣子說:“恭喜你,回答正確!這卡歸你了!”這時,我又故意引導大家觀察卡的主人的神情,只見那男生舌頭一伸,兩手一攤,肩膀還往上聳了聳,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觀察之后,我及時讓大家說一說卡的主人的神態、動作,并猜一猜他的心里想法。同時,也讓卡的主人自己說一說。
而后,我又小結說:“孩子們,千萬別小看一張小小的卡,聰明的人,愛學習的人和會留心的人能從卡中學到很多知識。看來,玩卡也要玩出知識才更有意義。xx,老師相信你將會做一個真正會玩卡的人,這卡還給你!”男孩接過卡,樂顛顛地走了。
“同學們,如果給今天這件事起個題目,你準備起什么題?”“《玩卡》《卡中的學問》《卡之謎》《一疊摔卡》《卡的風波》《失而復得》《卡的主人》……”各種不同題目接踵而來,倒也頗有新意,于是,我又讓學生在規定時間里完成這篇作文。
【案例反思】:
以上是一堂典型的中年級場面描寫的作文訓練課,從學生反饋上來的作文看,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未曾預約的精彩,反思這堂課,得到如下啟示:
㈠寬容你的孩子,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
只有在真正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下,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中,才會產生出許多靈動的教學資源。這種寬容,這種尊重應來自教育者的內心深處,它表現在你的一顰一笑之中,它不同于無原則的放任自流或縱容,這種寬容是一種換位思考與正確的引導,這種尊重是一種蹲下身子的態度與循循善誘的啟發。以上案例中,學生犯的小錯誤,不正是我們自己小時候的嗎?當我們蹲下身子來看孩子的時候,或許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可愛吧!其次,每個孩子是以完整的生命個體狀態存在與學校生活中。孩子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而且是教學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造者。如果孩子因摔卡而被我斥責,我想,今天我將看不到那么多流露出孩子率真天性的地方,從而也不知如何引導,更不會看到本次習作有那么多精彩的地方。
㈡生活中學語文,真正樹立大的課程資源觀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可學語文。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必須樹立一種大的課程資源觀。在學校生活中、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均可以成為教學的資源,關鍵在于教師要能關注學生,善于利用各種有利信息,讓他成為教育的生成點。在以上的案例中,玩卡不就是孩子的生活嗎?他不正成了語文學習的資源嗎?
㈢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個轉瞬即逝的機遇
“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個轉瞬即逝的機遇。”至此,我對朱永新教授的這句話才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要真正去關注、傾聽、發現、研究學生,要有善于捕捉學生在學校中、課堂上產生各種信息的能力,及時抓住身邊無時不在、無所不有的教學資源。如果玩卡這件事處理到“卡片沒收”而噶然中止的話,那么我想,今天我不止少了一次精彩的習作訓練機會,同時更少了一次我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
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專心去讀它,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感悟,進而收獲成功,收獲驚喜。學生的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領悟生活,那么學生習作就有話可寫,有感而發。我們每天都在教室里想方設法尋找作文的話題,其實寫作的素材就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里,每一個細節中,只要我們把握好這一點,學生是不會拒絕寫作的。老師們,在我們的課堂中,除了預設,再多一些生成吧!讓我們的孩子少一分呆板,多一份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