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龍 楊小珍
【摘要】目的:分析五官科學的教學當中應用研究性的學習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效果。方法:將本院09級的72名學生分成研究組及對照組,36名/組。對照組選擇傳統的教學方法,研究組選擇研究性的學習教學方法。比較兩組教學的效果。結果:研究組學生知識測試的成績明顯要比對照組高,差異在統計學上存在意義(p<0.05)。結論:在五官科學的教學當中應用研究性的學習方法能夠將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額能力顯著提升。
【關鍵詞】:五官科學 傳統教學 研究性學習
五官科學為臨床醫學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有著教學任務重、內容較多、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低等問題[1]。本文對我校36名學生選擇了研究性的教學學習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我院2009級醫學專業中大專班的72名學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6名,兩組開展五官科學的任教老師為同一名教師。其中研究組男20名,女16名,年齡18~23歲,平均(19.5±2.3)歲;對照組中,男22名,女14名,年齡19~22歲,平均(19.3±2.1)歲。將兩組的年齡及性別對比后發現,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選擇傳統的教學,主要是理論教授,研究組選擇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具有為:(1)班級授課仍然為學生主要組織學習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問題自主發現,并選取一些有著代表性問題當做研究的課題。(2)在將課題選定以后,用小組分工形式對文獻和有關資料實行調研及收集。學生按照各自所分配的問題實行獨立的調研,經過去往圖書館里查閱雜志和圖書等,來獲得有關問題處理的思路及方法。(3)學生把收集到的信心進行整理后匯總,在組內與組件實行學術交流,對簡潔進行發病且相互補充。(4)結束以后,指導老師需要作出最后的總結,在將學習成果肯定同時需要讓學生去發現探究問題的時候所存在的不足,指引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加深入體會,從而提升認知、分解和處理問題能力,還需對所涉及到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做出闡述,讓學生對于本章的內容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1.3評價標準
將理論考試的期末成績當做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試題需要從題庫當中隨機抽取實行閉卷的考試。分成三個等級,分別為80至100分為優秀,60至79分為良好,不滿60分為沒有及格。
1.4統計學的處理
選擇SPSSl8.O的統計學軟件實行處理。檢測所得結果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對比實行x?分析,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研究組學生期末的考試成績明顯要比對照組高,差異在統計學上存在意義(p<0.05)。
3討論
研究性的學習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2]。實行教學過程中將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正確并且合理的使用,能夠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將其主觀的能動性調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并且讓學生體會到團隊進行合作所產生的力量及學生價值,進而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效果,為培養綜合能力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途徑[3-4]。此教學措施不僅有利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行培養,還能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此次五官科學的教學當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果。
綜上所述,五官科學的教學當中使用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還能將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值得廣泛的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曉杰.在護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9(4):78-79.
[2]王維亞.研究性學習在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8):2265-2266.
[3]李小芒.參與式可視性教學法在五官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8):74-75.
[4]張丹,范國正.學導式教學法在五官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2,25(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