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碧詩
【摘要】潮汕話人稱古代語言的“活化石”,因為潮汕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漢語的語用與語音功能,使潮汕語的古音余韻,秦腔漢調(diào)令人為之驚嘆折服,這是這里本文將選擇其中的“絕”和“其”字從詞義、語音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其古代漢語遺留的痕跡。
【關(guān)鍵詞】潮汕話 古代漢語 詞義縮小 語音演變
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莆田話,自唐、送、元、明、清時期因為戰(zhàn)亂與沿海遷界等原因陸續(xù)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地區(qū),其使用的語言文化也一起在潮州地區(qū)發(fā)展演變,所以潮汕話中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詞匯、語音及語法。下面將從詞義、語音等功能進行分析“絕”和“其”在潮汕方言中保留的古代漢語的特點。
一、“絕”字的源流
1.“絕”字的義項概述
“絕”字在《新編潮州音字典》中也有七個義項: 絕, [zoh 8] 。①斷; ② 盡, 窮盡;③極,極端的; ④ 少有的, 沒有人能趕上的;⑤一定地,無論如何;⑥[方言]放在形容詞后面,表示極,極了;⑦[方]精神有點不正常的。
對比“絕”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七個義項,可以知道在潮汕方言中的“絕”字義項囊括了其在現(xiàn)代漢民族通用語中的釋義,并且較之多了兩個義項,分別是⑥[方言]放在形容詞后面,表示極,極了;⑦[方]精神有點不正常的。
“絕”字在《古代漢語字典》中的義項為:絕,①斷;斷絕。②隔絕;隔斷。③絕交;斷絕往來。④停止;止歇。⑤絕命;死。⑥橫渡。⑦舊詩體裁之一。⑧到極點的;不能超越的。⑨極,非常。⑩絕對;完全。其中《古代漢語字典》中“⑨極,非常”這個義項與潮汕方言中“⑥[方言]放在形容詞后面,表示極,極了;”這個義項是想通的,如:
《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 絕類:像極了;
《水經(jīng)注·清水》:“四面險絕,無由升險陟矣” 險絕:極險峻
今日鄉(xiāng)里鬧熱絕.。(普通話:今天鄉(xiāng)里熱鬧極了。)
另外,在潮汕方言中,“絕”字還有一個義項是表示“奇怪、奇異”如:
“伊其[kai 5]人過絕”(普通話:他這個人很奇怪)
“個物看著絕絕。”(普通話:那個東西看起來很奇怪)
這里“絕”字有“奇怪”的意思,在《古漢語字典》中又查不到這個釋義,看似是潮汕方言憑空產(chǎn)生的,但其實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可以從它的字形出發(fā)去理解。《說文》中說道:“絕,斷絲也。從糸從刀從卩”,“從糸從刀”也就是用刀切斷絲線,引申為斷絕、割裂的意思,任何東西被斷絕割裂,形狀都會發(fā)生變化,也就是事物會變得奇怪了,在相關(guān)古文還也是能找到古人以“絕”表示“奇怪”的意思。如: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寶玉聽了這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喜又悲,又稱奇道絕。”
以上就是潮汕方言中的“絕”字對古代漢語“絕”字義項的沿襲保留的體現(xiàn)。
2、語音
在古代漢語中,聲調(diào)有平、上、去、入四個調(diào)類,其中入聲隨著漢語的發(fā)展,在普通話中已經(jīng)歸入了另外三個調(diào)類中。但是潮汕方言的發(fā)言明顯保留了很多入聲部的字音,而且大多短促,其中“絕”在潮汕話中讀作[zoh 5],讀音很短促。從“租悅切”[zue]中可以看出古時的讀音與潮汕方言的發(fā)音[zoh5]聲部十分類似,至于韻部的變化也不是很大,都屬于圓唇音,只是舌尖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在語音上“絕”字還是保留了古代漢語語音的特點。
二、“其”字的源流
1、義項的概述
“其”字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新潮汕字典》中“其”[k‘i5]的義項也大致相同,但是在潮汕方言的具體運用時,“其”常常作為結(jié)構(gòu)助詞、動詞、介詞的義項內(nèi)容出現(xiàn),也常寫作“個”音為[kai]。“其”字在潮汕方言中就以文言文讀法[k‘i5]明確保留,而漸漸丟失[kai5]這個音。當“其”讀作[kai5]時(方言字“個”),在《新潮汕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其,[kai5]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②動詞,相當于“是”;③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服務(wù)的對象,相當于“替、為、給”。如:
張三是我其[kai5]表兄。(普通話:張三是我的表兄)
這支筆其[kai5]我的其。(普通話:這支筆是我的)
翻閱古籍字典,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其”[kai5]的相關(guān)義項, 為了找到“其”作為虛字的用法,筆者翻閱工具書,發(fā)現(xiàn)當“其”作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之意時,《古書虛字集釋》卷五記道:①“‘其猶‘之也,(訓(xùn)見經(jīng)傳釋詞)一同口語之‘的”[1];當“其”作為動詞“是”之意,《古書虛字集釋》卷五:“‘其猶‘是也,一為‘是非之‘是”[2];當“其”作為介詞“為、給”之意,《古書虛字集釋》卷五:“‘其猶‘為也,此‘為字讀去聲”。具體舉以下例子進行證明這兩個義項:
《列女傳·曹僖氏妻傳》:“吾觀晉公子其從者三人,皆國相也。——的
《權(quán)勛篇》:“故豎穀陽之進酒也,不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是
以上的用法與潮汕方言中的“其”[kai5]字義項、用法相同,可以看出潮汕方言中的“其”[kai5]、[k‘i5]字均保留了大部分古代漢語中的詞義內(nèi)容與用法,這是普通話中所沒有的。
2、語音
《說文解字》說:“其,籒文箕。渠之切。或居之切。”“其”是“箕”的古字,在先秦古音中讀居之切的音。《古書虛字集釋》中:“‘其或作‘己,《詩·鄭風(fēng)·羔裘篇》:‘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引作‘彼己之子,邦之司直。“其”在上古音中是屬于“之”部,《廣韻》中同樣屬于上古“之”部的有“滓、柿、使、驅(qū)”等字,這些字在潮汕方言中都是以[ai]作韻,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其”在潮汕話中保留著[kai5]這個讀音。
三、結(jié)語
通過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可以從詞語義項、語音等方面看出以“絕”“其”字為例的潮汕方言大多沿襲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特點。 雖然這些保留古代漢語的字詞的用法與普通話的字詞用法不太一樣,甚至連字音都相差甚遠,但是這樣正正是潮汕方言的獨特魅力,潮汕方言的保護繼承有利于研究古代漢語的詞法與語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