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娟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民間美術作為一種文明的傳承更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民間美術的特征及對當代民間美術的認識進行解析與思考。
關鍵詞:民間美術;傳承;特征
1 民間美術的特征
民間美術不同于華貴絢爛的宮廷美術或者風雅卓絕的文人士大夫美術,它是扎根于民間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蘊涵著質樸、率真、大方、健康等藝術特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其內容涉獵廣泛,包含各民族和各地區的日常生活、節日慶典、戰爭狩獵、禮儀宗教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創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又給民間美術提供了保障與發展的基礎性。因此,中國的民間美術包含了勞動人民獨特的精神和美學風格,體現了中國人民的真誠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間美術主要有以下特點:
1.1 獨創性
中國民間美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創造出與其他藝術形式有異的只屬于我國的獨特作品。
1.2 實用性
它包括生產、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涵蓋節日、習俗、信仰、禁忌和藝術生活,它們源自于社會生活和藝術。
1.3 裝飾性
民間美術的裝飾效果頗具中國民間藝術特色,而且不論造型還是色彩都具有很鮮明的民族特色。其裝飾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這些裝飾效果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特色,來源于生活和勞動創造。
1.4 區域性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民間藝術形式與風格的不同與地區差異相關,區域性對民間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民間藝術的多樣性和其他特性差異。
2 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
民間美術是一種藝術形式,其意識形態的風格明顯,與精神文化相融合。以年畫為例,從新年畫起源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審美,彩繪門神是由精神臆想得到神的表現所產生的最基本的民間美術形式。明清以來,年畫類別和主題更加廣泛,更多和更豐富的精神內涵使其一直流傳至今。其象征著邪惡和災難的演化,具有悠久歷史性,也充滿著裝飾美化的精神。具有審美功能的年畫越來越突出,從很早以前年畫就已經成為春節風俗習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他如面具、風箏、民間藝術類泥人也很受人們喜歡,這類民間美術品越來越突出的審美價值也是我們需要研究和分析的。同時,這類民間美術品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春節貼對聯和剪紙不僅滿足了民間節慶公共心理學、美學的要求,對烘托節日氣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春聯作為新年裝飾畫的一種,其具有繁榮、幸福吉祥的寓意。當然,一些民間藝術的范疇是不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沉重的寄托的,但是也具有裝飾藝術性,成為人們生活中休閑和放松的裝飾。
3 當代中國民間美術的元素傳承
民間藝術的元素充滿著強烈的視覺元素。視覺元素是民間藝術元素的最終形式,滲透到民間藝術創作的動機中。在民間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民間藝術作品體現的民間概念元素,包括社會心理因素、地理環境因素、技術因素、程式化的體驗元素。民族元素是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的重要元素,這些元素參與構成的民謠藝術是民間藝術的遺產,改變著民間藝術的狀態,有助于觀念的變化。
當我們探討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方向時,會發現當前對于研究民間藝術傳承已經不是“純粹的視覺”或圖案化或模式上的傳承。藝術家們對民間藝術研究方向更深入、更詳細。例如,LV品牌概念元素從民間藝術精神的系統研究民間藝術。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學習如何讓視覺元素從民間美術之外的隱藏部分中被發掘出,并且推動新藝術發展要素,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元素繼承的概念是指民間美術的民間藝術從原始社會、原始的生態環境、自我元素在這一概念體系中繼承的。民間美術這種藝術形式本身的概念,從起源到發展一直在原生態環境的機制和繼承制度中演變成熟到最終形成。例如,大多數民間藝術圖式在農業社會已經發展成熟,在現代社會中的民間藝術的轉型模式不明顯。
4 民間藝術的審美性
中國的民間美術創作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演變、創新、延續、傳承。兼具審美需求和實用性的民間藝術作品的創新,是民間藝術創作的第一需要。這需要創作者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創作,而且必須按照民間獨特的審美尺度、美的規律來創造。這些作品展示了自身完美的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在許多情況下,功能和美學特征表現得完美統一。例如,轎子等一些純粹的實用交通工具的創作中,巧奪天工的木工自然不必說,上面附加的雕刻和繪畫以及絲綢的運用都恰到好處,并且突出了民間美術的特點,在制造過程中,創作者自覺地把審美和實用性很好地結合起來。再如,桌椅幾案、罐子、水杯等的使用功能與審美結合的天衣無縫,令現代人感覺這些都是將實用性與審美因素最完美的結合。
民間美術的審美創造和其他功能,有時更多地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創作心理和創作的目的,審美功能獨立于其他的功能。審美態度和審美意識的不斷加強、審美因素和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及創作技能的加強,促使民間美術的審美特征越來越成熟。
由于民間美術的審美往往依賴民間藝術等特點,因此民間美術的審美創造和審美意識不僅能一直存在,更是民間藝術結構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 民間美術轉型的必然性
當今社會,民間美術的轉型必須符合社會需求。伴隨著工業的發展,傳統民間美術生存的土壤――鄉土生活,已經不能在現代中國社會廣泛流行。也就是說,民間美術要發展就要遵循現代空間模式下的規律。完整的民間美術的變革要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外在形態的適應性為主要目的。
述及民間美術的發展問題,要考慮我國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梢哉f,民間美術以我們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各種方式不斷發展,并給人們帶來了效益。中國民間美術也不會真的死亡。死亡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不是民間美術的文化因素。民間美術現在所處的局面,是受社會多元化的影響而成。現代文化滲透到各級民間社會中,思維方式已經從傳統走向現代。所以,我們只要認清這些問題,民間美術的發展就會充滿希望。
6 中國民間美術的思考
如何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如何引導它渡過危機,走出低谷,成為我國民間美術工作者一項艱巨的工作。
民間美術面臨后繼無人的現狀。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民間美術的危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手工技能的傳承的消失。民間美術若要不斷延伸和發展,一是要改變原有的傳播方式,變個人和家庭的傳承方式為面向所有人的社會遺產。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張道一探討民間美術時說:“對于一個偉大的民族來說,傳統文化的厚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應該繼續發展,使其延續下去。最低限度是保住傳統文化的‘火種,不至于熄滅和中斷。因為在傳統文化中保存著高貴的精神品質和優秀基因,一旦發揮出來將會形成無窮的力量,其意義是深遠的、無可估量的”。在現代社會中,當處于狹小封閉世界的民間藝術改變個人傳承的方式,順應整個國家的發展,那么對于這一優秀文化遺產“民間美術”來說,其終會尋覓到令其生生不息、充滿活力的藝術土壤。同時,我國還應大力拓展國家藝術教育資源,將民間美術納入教學內容體系,使民間美術不斷發展,并且可持續發展。
加強對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學習及研究,對推動民間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芳.我國民間美術的審美意涵[J] .大舞臺,2014(02).
[2] 戴曉玲.我國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J].大舞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