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帆
摘 要:女性內衣在服裝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女性精神需求的物化反映,而后現代女權主義的思想和實踐與女性內衣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解讀后現代女權主義與現代女性內衣的多元化發展,對研究女性內衣未來的設計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女權主義;女性內衣;多元化;流行趨勢
“女權主義”的概念最早產生于19世紀末,它是女權運動的指導思想,而女權運動是指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爭取與男性平等權利的運動。她們努力把自身從父權制文化和制度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以改變自身的從屬地位。女權主義從第一代的女權主義及其運動發展到現在的后現代女權主義,其內涵已不再局限于女性從經濟、政治方面尋求解放,而是擴展到了超出女性范圍的全面的哲學思考。
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女權主義提倡“性解放”,并將男女對立起來,這樣的思想導致了60年代以后的諸多社會問題,如家庭破裂、單親母親、問題兒童等。但是,越來越多的女人在政府、商業等領域占據的領導地位使她們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男女”平等確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于是,后現代的女權主義應運而生。如果說之前的“女權主義”重實踐,那么“后現代女權主義”更重視超出女性范圍的哲學思考,具有更濃厚的社會意義和性自由色彩。其核心思想:以社會性別的理論為依據,提倡男女的“陰陽合一”,主張沒有“男人”和“女人”的社會,承認并強調男女在性別上的根本差異和性別特征;主張男女關系的和諧。這次的女權運動浪潮無疑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注意到女性內部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女權主義理論開始趨向于對性別的研究,主張將種族、國家、文化、經濟、政治等因素納入對性別不平等的思考,反對二元的思維模式,提倡多元化。以這樣的理論指導女權運動,不僅為婦女爭取到與男性在法律上相同的權利,更從整體喚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顯示出了女性的力量和價值。同時顛覆了男性的中心地位,改變了兩性權力關系,有力地沖擊了傳統文化范式,從而催生出了新的社會性別文化觀念。女權運動促使了性別觀念的逐漸淡化,人們開始“淡出”傳統著裝的固有秩序、規范和定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自己醞釀的時尚,是女性著裝自主意識的覺醒,并直接引導了女性內衣的多元化發展。
進入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的發展著重于批判傳統的性角色觀點,她們認為男性無權干涉女人愛美的權利,女人的愛美是關乎于自己的,高興怎樣穿,就怎么穿。于是,“回歸自然”成了社會的時尚潮流。這種趨勢講究自然美,不受厚重內衣的束縛,強調簡單、自由浮動的樣式。內衣生產商的目標是要使女人穿著內衣卻又看不出來。針織類以及具有提升效果的內衣被輕型面料以及簡單的設計所取代,以至于有時乳頭都能看出來。帶鋼圈的胸罩已經過時,女性的胸部單由織物來托起,市面上的大部分內衣幾乎沒有任何支撐。意大利Playtex內衣制造公司,最出名的設計就是一款叫做“越跨心胸”(Cross Your Heart)的無鋼圈胸罩,其寬肩帶和杯罩設計,可以為胸部提供足夠的支撐。意大利內衣名牌La Perla也設計了符合自由的需要,但同時又起到支撐作用的胸罩。他們還做了長期測試,研究一些像萊卡一樣的彈性面料,將它們融入紗、絲和蕾絲中,以保證胸罩的柔軟舒適。另外,出于對丑陋的“多層著裝風格”的痛恨,貼身的緊身衣再度成為潮流,那些透明,接近膚色的精品成為女士們的必備品。褲裝的盛行致使半短褲成為整個70年代主要的短褲裝,這些褲子一般是棉布與尼龍制成,還有一些由主要內衣品牌公司推出的高檔半短褲。這些半短褲在后來演變成了極簡風格的系細帶的比基尼,甚至是更暴露的皮帶裝。無縫內衣在這時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了展示最新的技術,胸罩和短褲均出現了緊身衣所具有的條紋,時髦新奇的內衣激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到了80年代,女士的工作機會不斷增加,經濟上也獲得獨立,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充分說明了女性在政治領域的杰出成就。“男女平等”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有能力的女性希望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獲得成功,職業女性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展現出智慧、優雅、有個性卻又不失含蓄的風貌。為了表達這種個性不失含蓄的精神需求,女性用帶墊肩的襯衫外套把自身武裝起來的同時,內衣設計者則通過強調性感來呼應這種新興女性的形象,用柔軟舒適的內衣來對抗時尚職業裝的男性形象。世界著名攝影大師赫爾穆特·牛頓(Helmut Newton)鏡頭里的女郎,高挑自然中融合了男性的剛強氣質。她們常穿著齊身長的大衣,敞開前襟以露出黑色內衣,自信地踱著步,這樣的畫面成了當時女性思想的最佳寫照。就內衣而言,之前流行的外形柔軟自然的胸罩與吝嗇而簡單的內褲被人扔在一旁。此時的內衣使女性更為性感,尤其是如黑色、紅色、紫色一般的深色內衣,加上誘人的款式以及透明的蕾絲花邊,高角內褲,連身襯褲,真正令人神往。尤其是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設計的倒Y形三角褲,美麗中透出硬朗的氣息,以大理石灰色棉制成,貼身又舒適,再搭配一件外套,就受到了那些講究精致雕琢的小資們的青睞。泳衣也成為女性炫耀魅力的工具,尤其是比基尼,在沙灘文化中盡顯女性嫵媚。80年代的比基尼還是有骨架支撐的,下身的短褲也裁剪得很高,在女性希望展現更多美麗的要求下,許多內衣品牌如美國的Victorias Secret、意大利La Perla都爭相設計具有比基尼外形的女性內衣。另外,時尚界還掀起了“內衣外穿”的著裝潮流。女權主義十足的流行天后麥當娜(Madonna)引領了這種時尚潮流:她首次出現在流行舞臺上就大膽地袒露出上腹部,從背心中露出胸罩的肩帶來;在影片《神秘約會》(Desparetely Seeking Suan)中,她公然穿著飾有白色蕾絲的男人拳擊短褲,配上吊襪帶游行;1989年的全球巡演中,麥當娜身著讓·保羅·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尖胸裝”,更是成為“內衣外穿”的經典代表。
在女權主義的影響下,80年代新型男子出現,這是對男性觀念的一種重新估價。女權主義導致了對“硬漢”形象的批評和對男性觀念的否定,同時對自己以及他人的關懷成為男性特點的新成分。到了90年代,性革命成為當時的特色,同性戀解放運動和女權運動的興起,致使人們對性和性別角色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職場到家庭,傳統的男女兩性角色正發生著變革。特別是現代新興職業對性別的生理因素依賴已然減少,它要求的是實力。同時,后現代女權主義強調身體的感覺和直覺,抨擊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邏輯,力圖用新的話語來取代性別主義的話語。在這種性別、性向模糊的時代,人們開始推崇那種瘦弱的形象。女性們樂于購買漂亮的內衣,用以裝飾或者塑造美麗的胸部,“神奇胸罩”(wonder-bra)的出現則充分滿足了廣大女性的需要,它幾乎成了時尚美女制造者的代名詞。它是一款改變胸部的內衣,具有神奇的上托能力,即使非常下垂、平坦的胸部,也能被托出擁有深深乳溝的豐滿印象,給女性內衣帶來了曖昧和親密的感受。后來,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又設計了一系列簡單的棉制胸罩和內褲,這些內衣穿著在那種骨感的身材可以呈現十分理想的效果。盡管這樣的設計并不適合肉感的身材,但模特穿著時流露出成熟、干練、中性感的誘惑,依舊使這種設計在大街小巷迅速流行開來。內衣設計師們由此開始引入“裸露”系列。例如,香奈兒(Chanel)的極簡比基尼,整體不過由幾片巴掌大的布料和幾根細帶組成,“簡潔”到了極致。
女權主義發展到新千年,開始發掘女性作為群體和個體的獨特性,賦予女性存在和經驗以全新的價值和意義,并對先前曾使婦女成為犧牲品的統治秩序所依據的范疇重新予以評價。在承認并強調兩性差異的同時,肯定女性的價值和情感,將女性體驗和價值作為重新評價的標準,以期待通過建立女性文化,弘揚女性的獨特性來否定父權文化的所謂“正統”思想。這就要求女性的時尚世界應該推崇自我尊重和自我表現,努力在盡情展現自我形象中實現自己的精神解放。因此,這一時期的時尚內衣,已經不再是單純地為女性提供體形,而是為了展示女性“理想”的體形——現代女性已經不再需要用限制性的內衣完全改變自己的曲線。同時,女性肩負(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妻子、母親、勞動者的身份,這些身份決定了內衣必然走向多樣化。一個職業女性,白天需要塑身內褲無痕內衣,晚上可能要黑色蕾絲丁字褲,運動時也許就需換上透氣吸汗的運動內衣。同時,“內衣外穿”繼續盛行,內衣和外衣之間的區別已模糊不清,這更加促進了內衣的多元化發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后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對女性社會定位以及性別的認識,促進了女性思想新的變化,推動了女性追求身體解放的思想發展,從而對最貼近身體的內衣產生了多樣的影響。它促使內衣朝著凸顯女性特征、表達自由思想、重塑女性曲線等多元方向發展。筆者對后現代女權主義與女性內衣的關系所做的一些拋磚引玉的分析,是以期有助于從思想文化的角度理解女性內衣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燕飛.淺析西方內衣的發展史[J].消費導購·文化研究,2008(12).
[2] 段杏元.影響女性內衣設計定位的因素研究[J].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2001(12).
[3] 李廣松.內衣功能性的開發與應用[J].科技資訊,2008(06).
[4] 董渺.權力視野下女性內衣廣告對女性身體的規訓[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