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白族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它也創作了很多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它是在民間得到廣泛流傳的印染工藝。云南白族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文風貌和地理環境,這些對其扎染藝術具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其扎染圖案上所體現的少數民族特色非常明顯,在白族扎染的色彩運用、構圖以及圖案造型方面藝術特征都非常明顯,下面筆者將以扎染中所呈現的具體圖案為基礎,對白族扎染的美學價值及藝術特征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白族扎染圖案;美學價值;藝術特征
在我國云南的西部的地區,聚居著白族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他們有一門獨特的紡織品印染工藝,也就是扎染,這也是這一民族的文化載體。通過白族扎染工藝,可以為我們呈現出非常優雅的紡織品,并且其圖案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征,也擁有較高的美學價值,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1 白族扎染圖案的主要題材類型及其中所蘊含的美學價值
就云南白族的扎染來說,現實生活及自然環境是其圖案取材的主要依據,這些不同題材的圖案也具有不同的美學價值,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1.1 動物題材及其美學價值
在云南白族,扎染圖案中動物題材比較常見,之所以選擇這些動物,可能是因為動物本身具有普遍性的吉祥寓意,也可能是由于民族圖騰文化的影響,具體來說,白族扎染圖案在動物題材方面主要的特點:一方面,動物的題材類型具有多樣性,既有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飛鳥、魚類、蝴蝶等,又有民族深化傳說中的一些動物,如神鳥、鳳凰、龍等,尤其是神鳥在白族印染圖案中尤為常見,受到普遍歡迎。另一方面,動物造型也具有傳神性和生動性。在扎染中的動物圖案并沒有過分對寫實進行追求,它注重對動物的基本特征進行保留,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抽象概括以及高度夸張的手法,讓扎染技藝和動物特征進行進一步融合,最終讓動物造型變得更為傳神和生動。
1.2 植物題材及其美學價值
在白族的扎染圖案中,植物題材也較為常用,主要是對植物的基本特征進行保留,然后運用扎染技藝對其進行夸張變形和抽象概括,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自然界真實存在的花草樹木是其植物題材的重要來源。在云南白族的扎染圖案中,桂花、蘭花、荷花以及桃花都較為常見,并且我們可以在日常的紡織品和服飾中看到這些圖案的蹤跡。第二,植物題材具有非常豐富的寓意。例如,牡丹是常見的一種扎染圖案,從中可以透視白族的歷史文化,盡管云南地區并不能生長牡丹,但牡丹具有榮華富貴這樣的寓意,在扎染中經常出現這種圖案也正是體現了白族人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再如,石榴、蓮花也是白族重要的印染圖案,這主要是白族文化作用的結果,這兩種植物都具有多子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族對生殖的崇拜。
1.3 幾何題材及其美學價值
幾何題材是云南扎染又一常見題材,幾何圖案給人以非常獨特的視覺享受,在白族也受到熱烈的歡迎,它主要的特點:其一,幾何圖案具有想象豐富的特點。扎染圖案的創作題材為點、線、面以及其他幾何圖形,其中蘊含了白族人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通過圖形的不同組合,使得幾何圖案呈現一定的規律性,讓人的視覺效果具有絢麗感。其二,幾何題材一般不單獨使用,和其他題材進行組合。云南白族的扎染借助組合搭配呈現出全新的效果,整個圖案在層次上更為分明,在內容上也更為豐富,給人以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審美享受。
2 白族扎染圖案中所體現的藝術特征
白族的扎染藝術家具有非常高超的扎染技藝,并且想象力豐富,因而使得其扎染圖案呈現獨具一格的特點,并且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征,具體體現在色彩運用、構圖設計以及題材造型等各個方面,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2.1 夸張生動的題材造型
在白族的扎染圖案中,夸張生動的題材造型是其重要的藝術特征,白族的扎染藝術家在認真觀察各種題材之后,對題材中所包含的本質特征進行保留,然后借助扎染工藝的精湛性以及變形夸張、高度概括抽象等手法,對相關題材進行一定的再創造。圖案的題材造型傳神性和夸張性非常突出,從中可以透露出藝人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從中也可以將白族人審美觀念的獨特性和樸實性體現出來。
2.2 均衡對稱的構圖設計
在云南白族的印染圖案中,對于均衡性和對稱性也極為強調,這與其圖案的多樣性并不沖突。其一,構圖具有非常突出的均衡性特征,這是當圖案無法滿足對稱時,藝人去追求的一種視覺效果,在不對稱的情況下,構圖的均衡性會讓整體圖案更加自由活潑,給人以較好的視覺享受。其二,白族扎染中,對稱性也是其構圖追求的重要目標,這主要是讓圖案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沿著對稱軸能夠重合,從而讓人在視覺上能有規律和穩重的美感。
2.3 和諧鮮明的色彩運用
白族扎染圖案對色彩運用也非常重視,尤其是色彩的鮮明性與和諧性,通過對比的形式讓色彩鮮明表現得更為顯著。同時,適當的色彩搭配也能夠讓顏色更為和諧。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運用對比的手法讓色彩更為鮮明,在云南扎染中,對白色和藍色這兩種顏色使用得較為普遍,這是白族人特有習慣的體現。他們的染料來自板藍根,其就是藍色的,因而在日常使用中,白族人也經常將其運用到扎染技藝中。另外,由于藍色具有明亮、濃郁的特點,這就使得白族扎染在色彩運用上具有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其二,白族扎染的整體色彩風格具有和諧性,盡管他們所用的主色調白色與藍色都具有明亮鮮艷的特點,但這二者之間通過彼此映襯與對比,在視覺效果上卻能夠給人以和諧、雅致以及樸實的感覺,兩種顏色的運用盡管具有濃郁鮮明的特點,但其中所包含的氣質具有意味悠長的特點,也因此這兩種色彩長期在白族扎染中進行使用。
總之,云南白族的扎染技藝既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圖案具有鮮明的少數民族及地方特色,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這一扎染技術也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革新。這一技藝,尤其是其中的圖案非常具有特色,來源也非常豐富,其原型包括動物、植物以及幾何圖案等等,在這些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白族扎染的圖案更具特點。除此之外,其藝術特征也不容忽視,在題材、造型以及色彩上都有所體現,上文筆者已經進行了具體分析,其對其他傳統民間技藝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 牛晶晶,彭建斌.作為女性藝術的白族扎染研究[J].青春歲月,2013(09).
[2] 盧芝艷.大理周城白族扎染工藝的教育傳承機制探究[D].西南大學,2010.
[3] 邱春林.守住“核心技藝”——以大理白族扎染為例談傳統手工技藝的生產性方式保護[J].美術觀察,2009(07).
[4] 肖友興.“非遺”視野下民間剪紙與白族扎染的造型寓意對比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4(03).
[5] 蔣群,趙琛.淺析大理白族扎染蝴蝶圖案的象征意義[J].美術大觀,2010(08).
[6] 史玉媛,周怡,楊正香.綠色草本扎染的研究及推廣項目報告——以大理白族扎染為主要研究對象[J].輕工科技,2014(07).
作者簡介:祝敏佳(1983—),女,云南昆明人,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云南大學滇池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