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嬌
摘 要:文藝座談會主要包括兩次:第一次是毛澤東主席主持的延安會議,第二次是習近平主席主持的文藝座談會。兩次座談會有相似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一面,有結合,當然也有沖突的問題,隨著時代的不同也會有變化。論點就是文藝是戰線,需要統一,這條戰線是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態度,是一黨專政的必然產物。但是,藝術的多元思想與統一的文藝戰線是有矛盾的,而這個矛盾貫穿了藝術發展的整個時期。
關鍵詞:文藝;多元;統一;矛盾
首先,第一次毛澤東主席主持的文藝座談會“延安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指出新中國將來藝術要發展的方向。和藝術接觸的人都是知道的,不管是一幅作品,還是一首歌或是一篇文章都是有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精神。而這次的會議就主要是關于新中國成立之后,對于文藝工作者思想精神的指導。一個國家領導如此注意精神問題的建設,說明精神建設是如此的重要,它不比經濟、政治和軍事弱一點點。一個藝術家不管畫什么,都會反映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肯定有一個精神作為指導,什么都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文藝工作者的思想統一也是國家十分重視的問題,這也表明了將來的藝術發展是為政治而服務的基調,并在解放之后,立即實施。
藝術界思想統一是不太可能的,藝術本來就是多元化的,當思想更為自由、多元化才會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F今也是一樣,我們的思想活躍,我們的創作風格各異。因此,很難相信藝術會統一為政治服務,但卻真的發生了,本來越是自由,才越是能產生好的作品,就像“文化大革命”時,思想統一了,卻沒有一個人敢于創作,導致了文化的缺失,這個內容筆者會在后面仔細、認真地闡述。
這次文藝座談會的主要內容就是“二為雙百”方針。第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是社會主義制度對文化建設提出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擔負的社會責任。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對文化建設提出的客觀要求,是由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決定的,這是“二為雙百”方針的內容。文藝座談會就說明,文化和國家政治是永遠不會分開的,它會一直影響著我們。在文藝座談會上,其實很多人是不認同毛澤東主席的思想。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起,美術教育和藝術家的生活、工作及思想都在黨的領導之下,以吳作人為首,實受延安干部控制的中央美院成為全國最為正式的藝術學校的典范。1949~1958年,蘇聯的影響無處不在,當時中央美院教授的油畫就受到莫斯科學院派畫家康斯坦丁、馬克西莫夫的影響。這個時代的藝術雖然還處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意識形態的框架之下,但是在技術上卻勇于嘗試,社會呼吁藝術家描繪在傳統范式中前所未有的現實主義主題。
后期社會主義重建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的大眾教育所需要的技術范疇是無所不包。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形式和介質各得其用,木刻和套色彩印得到令人驚異的發展,連環畫可能由當時最杰出的畫家承擔,此時也帶有某些政治或意識形態意義。在國畫的走向上,文化領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他是資產階級的和反動的,而另外一種則認為國畫可以滿足革命需要。最終,國畫中的改革派贏得勝利。大部分或畫家,只要不脫離正統路線,將參加各省的書法畫家協會,或者由文化部領導的藝術家協會分支機構,以獲取經濟保障和身份認同。在有限的藝術創作空間中,中國藝術家還時常受到政治變化的搖擺影響。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有一些錯誤思想,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文化大革命對藝術工作者的迫害。本身文化大革命這個錯誤的政治問題對國家的傷害就非常大,但對文藝工作者來說更是毀滅性的打擊。筆者在這里舉一個例子,筆者對吳冠中老先生算是比較了解,有閱讀過一些他的書籍,他在書中曾經自己具體提到過“文革”時期他的生活以及所思所想。在他的傳記中,他本人說:“他認為自己在“文革”之前沒有任何不清的政治思想,也沒有什么反革命的事跡,只是因為畫了一些畫,說他的資產文藝觀毒害了青年,被別人告狀說是學習國外不是愛國的表現,被判為反革命者,接著有些同學開始被逼迫寫大字報批評吳冠中老師?!逼鋵?,那個時候的人并不想這樣,但是你不寫別人,別人會寫你,批評你,可能沒有真正處在那個時期,就沒辦法做到感同身受,父親揭發兒子,兒子揭發父親,互相不稱父與子,而是同志,當年吳冠中老師是在這種環境過來的。他的被紅衛兵抄家,他的學生幫他毀滅裸體、素描,并且毀盡了他在巴黎的畫作,他也被流放到農村,那個時候他還患了痔瘡,很嚴重,路都走不了。后來因為病情原因被調到輕松一點的組隊,但他隨后又被查出有肝炎,去醫院醫治也無療效,他索性不管了,直接投身畫畫的懷抱。后來氣氛松弛下來,周六、周日可以畫畫了,他便開始畫起畫來了。在這個時期,他畫了很多畫,很多大伯、大娘都來看,他們懂什么是像,什么是美,他們文盲,但不美盲。這就證實了就算環境不好,也一樣可以創作,什么都阻擋不了藝術工作者的創作,他們會讓自己的思想精神出現在自己的畫面上。
一方面,兩次文藝座談會有不同點。首先,時代背景是不同的。第一次的文藝座談會時,我國還沒有成立,政治思想方面也有很多人不統一,出現右傾錯誤等現象,正是這樣一個政治不穩定,經濟不發達,國家面臨民族危機的狀態,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戰線,統一抵抗外國侵略的戰線,統一的政治思想,統一的文藝戰線,來維護黨的發展與最高利益。
另一方面,這次習近平主席的文藝座談會和毛澤東主席的延安會議也有相同點,他們都是為了統一文藝戰線,為黨的最高利益服務??墒窃谶@個時代,還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捆綁藝術工作者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強大的后臺,文藝工作者只有強大的內心?,F在的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比之前的那個時代自由,我們有多個流派,解放軍藝術學院代表官方,中國美院代表學院派,四川美院代表著當代藝術,有很多人他們大膽有創新。而習近平主席指出藝術工作者的創作要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這就明顯地體現出了藝術的多元化思想與統一文藝戰線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其實是推動文藝工作進步的,還是有積極意義的。黨和文藝工作者的矛盾必會推進每個時代的進步,他們越是關注我們,我們越是會活躍地發表意見和創作。時代是需要我們的,我們也責無旁貸。
談文藝座談會對藝術的影響很大,畢竟他是官方的唯一代表,很多當代的藝術家想擁有話語權,可是他們拿不到,也說不出,他們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就是想有一天能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我想也許畫面總是對的,我們的創作沒有是與非、對與錯,只是我們的一段時期的一個感覺,有思想智慧的人畫出來的各種風格觀念。所以說,文藝戰線需要統一,但同時它也是多元化的,而藝術的多元思想與統一的文藝戰線這個矛盾也會一直存在,并推動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蘇立文.中國美術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吳冠中.我負丹青[M].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