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玲 Emmanuelle Dubreil 王宛姝
【摘要】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非常活躍,文化差異使海外并購充滿挑戰。本研究基于ASA模型,運用文本挖掘法,以中法兩國媒體對中國資本在法國進行葡萄酒企業并購的報道和文章為研究對象,挖掘了影響跨國并購中的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文化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并進一步提煉出影響因素間的關系和對文化吸引力的作用機理模型。
【關鍵詞】跨國并購文化吸引力文本挖掘
【中圖分類號】F270.7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全球化資源優勢,在獲得資源、開拓市場、獲取技術、品牌建設等動機的驅使下,中國企業紛紛通過跨國并購實現自己的國際化戰略。根據CV 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案例和交易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投中集團,2014)。然而,并購交易的完成只是開始,商業環境、文化差異等使跨國并購充滿挑戰。
在能源、IT、機械等規模和容量較大的行業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葡萄酒行業等文化特色突出行業的并購也倍受關注。近年來,中國企業頻繁投資和收購酒莊,法國酒企最受中國收購者的青睞。表1為2008年至今公開披露的中國資本在法國進行的葡萄酒酒莊并購交易。葡萄酒行業的文化特殊性使這些并購引起廣泛關注,在中法媒體上都有大量的報道和討論。其并購中的文化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對研究跨國并購的文化問題也具有較為全面的代表性。
(二)研究內容
并購過程中涉及的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不同,使并購各方存在各種擔憂,只有在了解到他們的擔憂和訴求后,才可能在并購時,有針對性地彌補不同利益相關方的擔憂(英格曼,2013)。了解各方訴求是并購文化整合前的要件之一。中國企業對法國葡萄酒企業的并購中,中法兩國的民族文化差異、企業文化差異、法國葡萄酒特有的文化特征等,都使中國資本完成并購交易之后的文化整合問題較為突出。因此,這個行業對研究跨國并購雙方的文化吸引力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本研究基于ASA模型,利用百度中國和谷歌法國等作為文獻搜索工具,收集關于中國資本在法國進行葡萄酒行業并購交易的全部新聞報道、評論文章和研究文獻,運用文本挖掘法進行整理和分析,探索中法兩方對葡萄酒行業并購的看法認識、態度及其內在的原因等,據此提煉影響跨國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為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文化整合提供決策支持。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
(一)ASA模型
1987年,Schneider依據互動心理學和職業心理學,提出了ASA模型。模型認為,人們并非隨機地在某一組織中,不同類型的人經過一個吸引(attraction)、選擇(selection)和磨合(attrition)的過程才最終進入一個具有某種文化特征的組織。其中,吸引是這個過程的起點。所謂吸引,就是人們對自己的個體特征與工作組織的特征是否一致進行評估并影響去留決策的過程,主要來源于文化的基本認知和共同價值觀層面。顯然,如果認為特征一致,個體就偏好該組織,被該組織所吸引。個體特征主要是指個體的個性、興趣、知識和能力,組織特征則通過組織目標、結構等所體現。這個模型后來被應用于并購文化整合的研究中,認為并購雙方最終是人的重組,必然也存在是否彼此匹配和是否相互“吸引”的問題。歷史、地域、語言、習俗、觀念等文化差異的存在,以及由此導致的面對同一事物時不同的認識和態度,極大程度地影響了跨國并購后收購企業與被并企業之間的文化吸引力,進而影響并購整合過程中的溝通。
(二)跨國并購文化問題的研究現狀
1.跨國并購中文化問題研究文獻回顧
現有文獻一致認為,文化障礙是影響跨國并購成敗和績效的關鍵因素(杜曉君、劉赫,2012;Guiso,Sapienza & Zingales,2006;Dikova,Rao Sahib,2012)。在跨國并購文化障礙的研究中,學者普遍認為跨國并購中的文化障礙既存在于價值觀層面,也存在于組織、制度層面(Stahl &Voigt,2008;Sirmon &Lane,2004)。
一部分學者從觀念、共有價值觀的層面上對跨國并購績效的影響,并提出文化整合中“求同存異”的觀點。Hofstede(1982)提出民族文化是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土壤,從各個方面影響著企業文化,無論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如何強勢,民族文化的差異仍然很顯著。并購雙方的民族文化障礙是跨國并購成敗的重要決定因素(Kogut & Singh, 1988; Weber, Desai,1996;Very & Schweiger, 2001)。Li等人(2011)的實證分析發現民族文化障礙對跨國并購績效有著顯著影響,尤其是在資本并購中。唐炎釗、唐蓉(2012)提出解決民族文化障礙的“求同存異”動態模型,來突破跨國并購中我國與他國之間的民族文化障礙。
一些學者更強調制度和組織文化層面的影響,認為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制度差異和組織文化沖突是并購失敗的重要因素(陳菲瓊、黃義良,2011)。Krefting , Frost(1985)認為,企業文化的差異程度決定了突破文化障礙的困難程度和意外事件發生的機率,組織中不同群體的價值觀越相似,越有利于文化的管理和變遷。因此,王孝章(2010)認為企業在跨國并購中要從企業文化的溝通風險、員工認同差異、組織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四個角度來采取措施規避文化影響因素給跨國并購文化整合帶來的風險。
更多學者則整體研究文化影響因素對于跨國并購成敗的影響(閻大穎,2009),認為挖掘文化共同點是文化整合的關鍵。潘愛玲(2004)認為企業在跨國并購活動中,面臨著文化差異的影響和挑戰,能否做好文化的整合與創新,直接關系到跨國并購的成敗。段明明、楊軍敏(2011)認為文化差異的作用是發散和不穩定的,具有顯著的情境依賴性,有效文化整合的共同點在于較好地利用了源于發散性的文化差異本身的動力。有趣的是,Reus(2012)通過對美國跨國并購的分析發現正是文化差異驅動了跨國并購后的整合過程。
2.文獻評述及本研究的重點
通過文獻回顧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均認同影響跨國并購的文化風險主要源于表現為共同價值觀等的民族文化層面和表現為制度、組織等企業文化層面等兩個方面,而且信念、觀念等層面的文化差異與制度組織層面的文化差異相互滲透和影響,同時,文獻證明了他們的異同將直接影響到跨國并購中收購企業和目標企業雙方是否互相“吸引”,并進一步影響并購中的溝通和整合效率。
這一領域進一步的研究空間在于,回答關于如何提升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方面的具體問題,比如,從固有的價值觀和認識層面入手,發現并購雙方對并購事件的“態度”和“認識”,以及這些“態度”和“認識”的異同如何影響并購雙方的文化吸引力,為在并購整合中處理這些異同提供證據等。所以,本研究的重點在于,從價值觀層面發掘和分析影響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具體影響因素,并為此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應用文本挖掘法,采集中法兩國的報道、評論和研究文獻等,對文本信息進行知識發現。首先,以互聯網為數據來源,使用爬蟲技術和人工搜索相結合的辦法,獲得中國企業在法國的葡萄酒并購交易的相關文章;接著,從中抽取中法對中國企業在法國的葡萄酒行業并購交易看法的關鍵詞,并進行量化、分類,從而發掘雙方的認識差異;最后,提煉影響跨國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關鍵因素及這些因素決定文化吸引力的作用機理。具體的研究過程如圖1所示。
(二)數據來源及整理
1.文本的獲取
獲取文本是本研究的數據搜集的起點。由于檢索的關鍵詞多、信息量大,一般的網絡爬蟲軟件難以完成抓取任務,所以,本研究以網絡爬蟲軟件和人工搜索相結合的方式,借助中國百度、法國谷歌和文獻數據庫,獲取全部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新聞、評論和論文,再進行去重處理,最終得到一個有關中國企業在法國進行葡萄酒相關收購的中文和法文語料庫。
經過檢索和去重處理,共獲得中文文章共277篇,395 656個字;獲得法文文章共115篇,49 648個詞,作為文本挖掘的文本源。
2.文本分析過程
(1)文本分詞及預處理
本研究運用Lucene分詞包搭載在IEDA的JAVA平臺上對法文文本進行分詞。同時,由于中文語言的特殊性和Lucene分詞包自帶的中文分詞為單字分詞,為提高中文分詞的準確性,本研究將庖丁解牛分詞器搭載在Lucene中運行中文分詞。在此基礎上,再去掉中、法文本中的無意義的分詞和停用詞。
(2)文本特征詞降維
文本向量化后,存在同義詞占多個維度的問題,例如,“釀酒”、“釀造”等,所以,需要進行同義詞降維,即在文本向量化過程中,將多個同義詞視為一個詞進行權值計算等操作。經過降維后,同義詞并入同一個維度,使得向量化結果更加合理。
經過以上處理,形成了中法對中國企業在法國進行葡萄酒并購的認識異同的完整描述文本。其中,共得到包含全部中文特征詞的中文文本31 159個字符,包含全部法文特征詞的法文文本4 217個字符。
(3)文本特征詞詞頻統計
本研究采用字詞出現的頻次在整個文本出現的頻率作為主要測度。在中文信息的處理中,所有公式中有關文本長度的描述均以中文字長為基本單位;在法文信息的處理中,所有公式中的有關文本長度的描述均以一個法文單詞為基本單位。中、法文特征詞累計出現頻率的計算公式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累計出現頻率能夠反映某類特征詞集合對整個描述文本的貢獻情況。這里所指的某類特征詞集合,可以是相同意思不同表述方式的特征詞匯集合,或根據某個單字寓意劃分的特征詞集群。式中,f表示累計出現頻率;fci和fFi分別表示每個中文和法文的特征詞的出現頻率;n為特征詞集合中該特征字詞的個數。
四、數據分析
(一)中法文獻中主要特征詞分析
在特征詞抽取和詞頻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將全部關注點按頻率排序,以關注度排名前10的關鍵詞對比中法兩方對中國投資者在法國進行葡萄酒并購事件的主要關注點,如圖2。研究發現,中法兩國在前10個關注點中,有8項是相同的,分別是波爾多、葡萄種植及釀制工藝、購買者身份、企業的戰略經營考慮、看中法國葡萄酒的品牌和名氣、為了進行資產投資、看中了法國葡萄酒的文化歷史,以及酒莊等級。這雖然不能說明并購雙方認識一致,但至少說明,并購雙方都了解對方的看法。
中法兩國認識上的主要差異在于,法方表達了強烈的對并購交易的或贊同或反對的態度,并且認為中國投資者把法國葡萄酒當作一種奢侈品來購買,而對于這2個方面,中國投資者卻沒有感知的那么明顯。中國投資者在整個并購過程中,更為關注的2個方面是法國紅酒的品質和獲取投資收益。這恰恰是主并企業進行并購的主要動因,說明中國投資者在投資并購法國葡萄酒企業還是出于理性的投資考慮。
(二)中法文獻中全部特征詞的分類分析
通過對全部特征詞和詞頻分析,本研究提取的特征詞可以歸納為對葡萄酒的認識、對釀造工藝的認識、對并購主體的認識和對并購原因的認識四個方面。對這些關鍵詞回到原文獻進行上下文分析后,可以清晰地看到雙方各自的態度以及對對方想法的感知。
1.對葡萄酒的認識差異
表2呈現了中法兩國對于中國企業和個人在法國進行葡萄酒莊收購的過程中,對葡萄酒的不同看法。結果顯示,中國人認為葡萄酒是如同高爾夫球一樣的奢侈品,具有收藏價值、保健價值和精神價值;法國人更多地表達對葡萄酒文化的推崇,認為中國人只是把葡萄酒當成奢侈品。

2.對葡萄種植和釀制工藝的認識差異
如表3所示,和法國人一樣,中國投資者也非常看重法國葡萄酒的釀制工藝和葡萄種植,但是,從數據的對比結果可以看出,法國人的關注度更高,這顯然能體現他們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和在一定程度上對收購的擔憂。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中國投資者之所以鎖定法國為葡萄酒收購地,跟中國投資者看著法國葡萄酒產區的地理環境有直接關系。
3.對并購者身份的認識差異
如表4所示,無論中國人和法國人都認為在法國進行葡萄酒并購的中國投資者是富豪,甚至說成“暴發戶”,并且認為他們收購酒莊是為了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象征,這也從另一方面支持了法方認為葡萄酒在中國投資者眼里是奢侈品的結論。同時,我們在中、法文本中均發現了如“暴發戶”的貶義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法方對于中國人收購酒莊存在敵意和不歡迎,而同時中國并購者也感知到了來自法國本土的誤解。
4.對并購原因的認識差異
關于并購的主要原因,從表5的中文特征詞的部分中可以看出,5項中有4項雙方認識相同,按照頻率的高低順序,分別是:戰略經營需要、品牌和名氣驅動、酒莊等級、進行資產投資(主要是古堡)。雙方認識的不同點在于,中方認為購買法國酒莊的原因是看中了法國葡萄酒的卓越品質;而法方認為中國投資者來法國進行并購的原因還包括有意發展葡萄酒、酒莊和酒店為一體的旅游業。
(三)影響跨國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及其關系分析
在特征詞和詞頻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以ASA模型為理論基礎歸納了影響跨國并購的文化吸引力的三個主要因素:目標企業行業或產品的文化特征、對跨國并購的收購方身份的認同和對收購方的并購意圖的認識,并回溯到原文本進一步分析了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提煉出跨國并購文化吸引力的PSMA模型,如圖3所示。
PSMA模型認為,行業或產品的文化特征(P)影響被并購者接納和認識并購者(S),并進一步形成對并購者并購意圖的判斷(M),最終影響跨國并購雙方的文化吸引力(A)。
首先,目標企業行業或產品的文化特征(P)是并購文化差異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僅是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葡萄酒行業,任何行業中,對歷史內涵、使用習慣、產品特性、質量、創新等的文化認識差異都不可避免,并必然影響被并購方對并購方(S)的認同,行業的文化特征越突出,越容易導致較低的認同感。
其次,基于行業或產品的文化距離和對跨國并購的收購方身份的認同(S),直接影響到被并方對收購方的態度和接納程度,誤解、負面認識和較低的文化認同感都會降低雙方的文化吸引力,并進一步影響被并購方對并購方并購意圖的判斷(M),如投機、逐利、成長、合作等。
最后,對收購方的并購意圖的認識(M),主要根源于雙方對目標企業產品(P)和行業的文化認知差異和對收購方身份的認知(S)。這些差異最終決定了并購雙方的文化吸引力(A),并對并購整合過程產生直接影響。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以ASA模型為理論依據,運用文本挖掘的方法,通過對中法媒體中關于中國投資者對法國葡萄酒企業的并購交易的相關新聞和文章進行挖掘和收集,從價值觀和認知層面研究了跨國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決定機理。首先,影響跨國并購雙方文化吸引力的因素主要體現在行業或產品的文化特征、對并購者身份的認同感、對收購方并購意圖的認識三個方面,三者之間存在傳導關系,并共同作用于并購雙方的文化吸引力。如果存在較大的認知差異,將直接或間接降低收購企業對被并企業的文化吸引力,從而加大并購后的文化整合難度。其次,雖然存在認知差異,但如果雙方都了解對方的認識和想法,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文化差異的不利影響,并可能成為未來文化整合的切入點。
本研究認為,并購雙方的認識差異影響雙方的文化吸引力,并使并購后的文化整合難度加大。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在跨國并購后,以影響文化吸引力的具體因素為依據進行整合。首先,文化整合前,對雙方進行文化認識方面的調研和文本挖掘,以雙方認識上的共性和對對方認識的了解為整合切入點,以雙方誤會為整合重點,化解“負吸引力”。其次,依據PSMA模型,充分了解被并購企業所在國家的民族文化、企業文化、行業文化,并清晰表達對對方文化的尊重,以葡萄酒行業并購交易為例,收購企業應該深入地理解葡萄酒文化,在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中,充分尊重基本規律,與企業中的專業人士暢通交流。最后,在并購整合中,同時引導雙方共同關注企業的戰略目標,淡化可能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導致的沖突。
主要參考文獻:
[1]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投中統計:2013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激增[R].CVResearch投中研究院.2014.
[2]王宙潔.中企跨國并購需彌合文化差異[N].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2013-9-26.
[3]杜曉君,劉赫.基于扎根理論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關鍵風險的識別研究[J].管理評論,2012,24(4):18-27.
[4] Guiso, L., Sapienza, P., Zingales, L.. Does CultureAffectEconomicOutcomes[J].Journal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6, 20(2):23-48.
[5] Desislava Dikova, Padma Rao Sahib. Is Cultural Distance a Bane or a Boon for Cross-border AcquisitionPerformance[J].JournalofWorldBusiness, 2013, (48):77-86.
[6] Gnter K.Stahl, Andreas Voigt. Do Cultural Differences Matter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Ten-tative Model and Examin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8, 19(1):160.
[7] David, G. Sirmon, Peter J Lane. A Mode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ternational Alliance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4, (35):306-319.
[8] Geert Hofstede.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 (2nd ed.).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2001.
[9] Kogut, B., Singh, 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 (19):411-432.
[10] Weber, C.A. Desai.A. Determination of Paths to Vendor Market Efficiency Using Parallel Coordinates Representation: A Negotiation Tool for Buyer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Research, 1996, (90):142-145.
[11] Very Phillipe, David Shweiger. The Acquisitions Process as a Learning Process: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Crit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Domestic and Cross-border Deal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1, 36(1): 11-31.
[12] Li,K., D. Griffin, H. Yue, and L. Zhao. National Culture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Foreign Joint Ventures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1,(42):477-503.
[13]唐炎釗、唐蓉.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民族文化整合研究[J].商業研究,2012, (3):72-78.
[14]陳菲瓊、黃義良.組織文化整合視角下海外并購風險生成和演化[J].科研管理,2011,32(11) :100-106.
[15] Krefting, L. A., Frost, P.J. Untangling Webs, Surfing Waves, and Wildcatting: A Multiple- MetaphorPerspectiveonManaging[J].Organizational Culture. 1985, 155-168.
[16]王孝章.淺析海外并購中的文化整合風險[J].經濟論壇,2010, (8):19-20.
[17]閻大穎.國際經驗、文化距離與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經營績效[J].經濟評論,2009,(1): 83-92.
[18]潘愛玲.跨國并購中文化整合的流程設計與模式選擇[J].南開管理評論,2004,7(6):104-109.
[19]段明明,楊軍敏.文化差異對跨國并購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一個整合的理論框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1, 32(10):125-133.
[20] Taco H. Reus. Cultures Consequences for Emotional Attending during Cross- border Acquisition Implementation[J].JournalofWorldBusiness, 2012, (42):34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