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一
摘 要:文章通過對沂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地查看、走訪調研獲得數據分析,試圖對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找到阻礙其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沂源;合作社;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F4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42
1 沂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淄博市沂源縣確定了依托林果業、畜牧業、蔬菜業、中藥材4大優勢主導產業為主要內容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思路,經過最近幾年的不斷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及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至2015年10月底,在工商部門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了567個,涵蓋了林果種植、畜牧養殖、農家樂旅游等15個行業,合作社資產總額22.54億元,固定資產4.78億元,社員農戶7.77萬戶,社員入社率達到49.53%。建設了100處左右有機核心區基地、110處左右標準化專業生產加工基地、90處左右農村規模化養殖基地、12處自然生態循環綠色農業示范區,18處都市化農產品示范園區,極大帶動發展了沂源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約1萬hm2、標準化生產基地4萬hm2。2014年合作社實現經營收入250092.72萬元,社員人均收入16400元,較沂源縣人均純收入高出27%以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沂源縣連續2a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
2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沂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較快發展,但還存在一些影響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運作機制不規范。民主決策、風險控制、利益分配等內部運行機制還不規范,產銷銜接不夠緊密,重盈利輕服務,重分配輕積累;少數合作社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資金短缺問題仍然突出。大部分合作社自身資金積累能力非常有限,開展內部資金互助的合作社數量較少,金額很小,并且主要是以吸儲為主,利息較高,監管主體缺失,風險大,從銀行獲得貸款難,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經營管理水平低。由于合作社的參與者基本都是農民,合作社的管理者也主要由內部人員任職,缺乏管理人才,經營管理能力難以跟上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些都成為阻礙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瓶頸。
3 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議
3.1 加大宣傳指導力度,強化教育培訓
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經費列入沂源縣的財政預算,通過集中授課、專題講解、專家實地指導及遠教平臺等渠道和形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負責人、財會人員、龍頭大戶、青年代表進行全方位培訓,積極幫助其了解最新的現代農業基本情況及發展趨勢,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的法律法規、“三農”政策、參與合作方式、財務管理、信貸投資等知識,積極引導培養和發展一批熟悉政策,善于管理,不怕吃苦,有創新精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
3.2 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推進
建立組織。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切實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幫扶、協調、服務,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幫助農民解決在合作社創辦、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形成協調統一,齊抓共管、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把合作社項目列入中央財政支持項目,項目優先向示范社傾斜。嚴格落實農業產業化專項基金使用制度,通過貼息貸款、個人擔保、發放獎勵等形式,支持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基地建設、品牌宣傳推廣等工作。在稅收減免(比如說印花稅)、用地安排等方面出臺支持合作社加快發展的相關政策;建立合作社融資服務平臺。黨委政府要拿出專項資金成立擔保公司,為合作社提供專門的貸款擔保,或者建立資金互助社,著力解決資產融資難題;規范土地流轉。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用活土地政策,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土地流轉使用,全力保障雙方利益,盡可能的滿足起用地需求。
3.3 加強規范管理力度,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能力
規范民主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等相關制度,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規范財務管理制度。獨立建帳,規范會計核算,定期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報送財會報表,定期向成員公布財務支出狀況,接受行政主管部門的審計和監督;規范專業合作社運行制度。加強合作社內部運作規范,按照章程建立并嚴格執行管理經營、資產處置、利益分配、公開透明、獎懲考核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社員增收致富。
3.4 提升合作社設立門坎,提高合作社規模
建議修改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簡化注冊程序,提高合作社注冊人員數量、出資額等標準,強化合作社聯合與合作,解決合作社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孔祥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識、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報,2013(5):1-5.
[2] 潘勁.流通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1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