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
【摘要】以故事為主題的小學英語教學是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聽、說、讀、演和再次創編,并讓學生通過這些練習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單詞、句型等知識,并學會運用語言。從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來講,以故事為主題的教學符合學生身體機能和心理發育的特點。我們倡導以故事主題的英語教學,不單單是一種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而且是一種有實質效用的教育手段。以故事為主題的主題英語教學法是一種對指導新型英語教學活動很有價值的方法。
【關鍵詞】故事主題 小學英語 教學
故事主題英語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與效率。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在課堂上運用故事主題教學法呢?下面我從幾點來談:
一、創設故事情境
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短暫,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有邊做邊學、意思先行、撿拾習得、富于想象力、強烈的交際欲望等特點,在英語課堂中創設故事情境,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的學習欲望激發出來。如: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一些生動幽默、通俗易懂的話作為小故事的開頭,然后讓學生自己把故事編述下來。在部分學生說的過程中,其他學生聽得十分專注,聽完后還紛紛議論,展開想象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學生聽懂了就會有滿足感,還會轉述給別人聽,從而很好地解決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問題。
二、自由表達
教師應在以故事為主題的英語教學中創設“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表達的機會。教師可以采用播放多媒體等方式,通過語言、音樂、圖畫等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激發學生去想象整個故事是怎樣的,讓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整個故事情節構思出來,并組織學過的單詞和句型,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試著把故事講出來,從而主動獲得語言知識。故事主題教學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聽的能力、理解能力、說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聽完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續編故事,對于小學生創造性使用語言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教師應在以故事為主題的英語教學中創設“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表達的機會。教師可以采用播放多媒體等方式,通過語言、音樂、圖畫等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激發學生去想象整個故事是怎樣的,讓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整個故事情節構思出來,并組織學過的單詞和句型,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試著把故事講出來,從而主動獲得語言知識。故事主題教學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聽的能力、理解能力、說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聽完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續編故事,對于小學生創造性使用語言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如在學習《Asking the way》這個單元的課文時,我讓學生發揮想象,自主創設了和問路有關的小故事,并將故事內容豐富為幾組對話,并請學生來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說練。如此一來,學生不但能聽懂,并且學會了問路和指路。情境十分貼近生活,學生也樂意學習。在說的過程中,學生也記住了本課中要求掌握的單詞和句型。
此外,小學生具有偶學偶得的能力,因此他們還能從故事主題教學中學到關于地理、歷史、生活、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受到情感、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故事主題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是重大的。
三、在故事中學習英語
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出示卡片和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來學習單詞。這樣的學習方法單調機械,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習內容僅僅停留于單詞之中。而通過故事主題教學法來學習新單詞,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去體會新單詞的意義和使用語境,小故事的趣味性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關小動物的英語短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愛動、愛玩、愛交際的特點,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語態,模仿各種動物聲音的不同語氣和動作等,這個活動符合小學生好玩好動的天性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英國兒童教育專家Jayne Moon指出,孩子具有意思先行的特點,而表演則是為學生提供了飽含豐富意義的情境,賦予語言生命力。在大多數人已熟練掌握故事內容時,可小組內重編對話,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練習新句型。
綜上所述,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故事主題教學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設計適合學生的各種活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運用英語的意識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故事教學法,體現“用中學,學中用,學以致用”的新型教學理念,創造互動、活潑、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雷虹.以故事為主題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陳紅.以故事為主題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