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茜
摘 要 隨著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推出,學前教育這一教育專欄逐漸被社會所知曉并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次研究是以市區幼兒園為主要調查研究場所,著重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及教師訪談法,深入幼兒教師對兒童觀觀念認知的知識理念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其中包括市區內幼兒教師兒童觀所存在的問題、解決的相應對策以及市區幼兒教師較農村而言之間所存在的優點而進行的文篇探討。
關鍵詞 幼兒教師 兒童觀 市區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90
Abstract With China'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3-6 Guide", "Direction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column gradually being known and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soci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urban primary survey research nursery places, emphasis on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of teachers,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cognition of concept for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Including preschool teachers in urban areas the problems of child concept discuss countermeasures text article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solve and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the advantages that exis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children's view; urban
1 兒童觀的界定
兒童觀是指人們對兒童的根本看法和態度。①《簡明教育詞典》中對“兒童觀”的解釋為“對兒童的本質和生長發展過程的總的看法。”②兒童觀這一教育觀念有著曲折的演變史,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兒童觀是一部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的史書。在這部史書中,不少學者都開始對兒童觀有了新的認識。
2 學者關于兒童觀的論述
杜威他認為兒童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發展的。③徐蓉暉的《我的兒童觀》,發現成人生命形態中存在著心里兒童,每個人內心存在著“內在小孩”,并提出了橫向兒童觀與縱向兒童觀。④
綜上所述:每位學者對兒童觀的認識都有所不同,其根本都是建立在兒童的本質上。筆者認為幼兒教師持有正確的兒童觀對幼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市區幼兒教師已有正確觀念
3.1 尊重兒童間的個體差異性
由于有的幼兒所處的生活環境、遺傳因素、自身生理及其各人心理發展水平的不同,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
在本次實況調查問卷中,有一項單項選擇題為:“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您會主動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發展和收獲嗎?”這一選項中,大部分教師都選擇“會”讓幼兒自己講述其發展與收獲。結論體現在教師在平常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情況而定。有的幼兒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集體活動,不會自主的與人交流、玩耍、以及在課堂活動中表現不佳的幼兒。例如:繪畫能力,自理能力較薄弱的幼兒和平時沉默少言的幼兒,教師則通常會用“你真棒”、“老師相信你能行”、“試一下吧”等口頭語言的方式對幼兒進行相應的鼓勵,增強幼兒對自我新的認識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新《綱要》中指出“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是極為重要的,幼兒教育有責任及有義務去尊重每個幼兒之間所存在的差異。
3.2 能理解兒童情感表達的需要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世界,而不是一個現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與外界事物相符合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⑤兒童有屬于自己的世界,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或許成人們很難去理解與發展其中美的所在,但孩子在他們的世界里一定是快樂,幸福的。
幼兒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在幼兒園里,筆者看到了這樣一幕:“A幼兒搶走了B幼兒手中的玩具,B幼兒便立刻號啕大哭,C幼兒走過來將手中的玩具分享給了B幼兒,B幼兒立刻恢復了消極的情緒,多云轉晴。”可見,幼兒的情緒并沒有像成人們那樣對所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產生隔閡。
對于有些在活動中因受各種委屈而哭鬧的幼兒,有一部分教師會采取走近幼兒,將幼兒攬在懷里,輕聲問其原因,然后采用分析原因的方式緩解幼兒的情緒;而另一部分的教師則會不去阻止與壓制幼兒的哭鬧,采取讓幼兒自我發泄情緒的方式讓幼兒自己釋懷。可能兒童與成人一樣都擁有著特別細膩的情感世界,他們同樣的也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可見,大部分的幼兒教師都能理解兒童情感表達的需要并能尊重幼兒的選擇方式。
3.3 公辦幼兒園相對較多,師資力量較農村而言相對雄厚
公辦幼兒園是由國家政府設立的,其辦學經費是由國家直接撥款。然而其教學方式則是圍繞和遵循著國家推廣使用的教材來開展幼兒工作的。
公辦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標準給予了相應的維度。
貫穿《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為: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 終身學習。在本次市區實況調查中,大部分公辦幼兒園都是嚴格遵循《專業標準》中的大綱來選擇好的幼兒教師,其師資力量較農村而言相對雄厚,教師教學水平相對較高。
4 市區幼兒教師兒童觀存在的問題
4.1 小型民辦,隊伍不穩定,師資質量難保證
由于有些幼兒園考慮園內資金問題以及對國家教育政策沒有深入的了解,從而開啟了民辦,而民辦幼兒園的教育不夠規范,在辦園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據調查,在許多城市民辦幼兒園中真正擁有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所占的比例極少,而這些非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知識理論的現狀都十分令人堪憂,不禁讓人深思政府對園的監督與督促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4.2 部分幼兒教師對兒童權利的認識與態度不夠明確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兒童的權利也逐漸一步步發展起來,兒童這一群體也有屬于自己的權利。
兒童的最基本的權利大致可分為四種:生存權、參與權、發展權以及受保護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尊重幼兒他們自己的權利。
在本次實踐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測試問題:“您是怎樣看待幼兒也是權利的主體這句話的?”有許多老師選擇的是沒有回答,其緣由可能為對兒童權利認識的態度不夠明確。有的老師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從中,筆者摘下了一名老師的回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所以很多事,大人也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而不是把自己認為對他好而他不喜歡的事情強加在他身上。”可見,這位老師對兒童權利的認識有屬于自己的理解。
4.3 對兒童個性特征有所忽視
幼兒的個性差異層出不窮,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大部分幼兒更為突出的特點可總結歸納為三個小點:(1)活潑好動,(2)好奇、好問,(3)模仿能力強。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可有的教師則對其天性理解有誤區,認為他們是調皮搗蛋,不聽老師的話,從而將他們制約,約束他們的自由。
曾看到這樣一幕:“一幼兒非常調皮,惹哭了班上的其他幼兒,一教師大步走過來二話不說直接將其拉在一旁進行指責,讓他坐在反省椅子上不許動也不許說話。”對于這樣的教育方式,筆者認為還算妥當,可有一處該教師沒有做好,她二話不說很直接的態度可能會嚇到幼兒,筆者認為此處應該先問清楚其原因然后再作出相應的判斷給予懲罰。
都說幼兒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么,他就是什么。對于幼兒模仿能力很強的這一問題,許多教師認為幼兒的思想有點隨大流,可又不知道怎樣改變這一現狀。筆者認為,能有效改變這一現狀的方法就是對幼兒進行有益的教育,讓其思維得以開拓,想法得以發展。
5 改進市區幼兒教師兒童觀現狀的對策
5.1 加強政府的監督,減少不合法的民辦幼兒園的數額
一所好的幼兒園看其政府的重視程度高不高、幼兒園辦園理念好不好、師資力量雄不雄厚。加強對幼兒教育的行政監督管理,幼兒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幼兒園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廣泛的關注,理解與支持。許多幼兒園園長考慮其資金問題,在社會上招聘了一些非專業的人士來當幼兒教師,而這些“教師”則對幼兒理念知識、專業知識與教育理念都有所缺失,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監管與扶持的職能,政府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為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持。民辦幼兒園不法招聘的老師與政府的監督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在政府強力監督下才會控制不合法民辦園的數額,師資力量才會得以強大。
5.2 提高幼兒教師的教研素養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陳舊的教育理念也會被取而代之,作為一名教師他的目標是終生學習,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積小流而成江河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對于一名幼兒教師而言,在自己沒有進入到教育崗位之前,在學校里所學的那些知識理論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幼教實踐工作了,要想教研素養得以發展,在園內可采用鼓勵教師加強同伴間的理論交流、向有關專家請教和在網上搜集一些與專業相關、教育相關的資料拓展自我的理論知識儲備。
想要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師,首先就是要完善自己,要樹立正確的科學兒童觀觀念,加強在園教師的培養,也可多多增加外出學習的機會提高自我素養。
5.3 提高幼兒教師的反思能力
反思,在內容上包括了教學理念的反思、教育過程的反思、教學策略的反思和對幼兒學習問題的反思等。一些教師經常忽視反思的嚴重性,認為反思是一張敷衍的報告,是一項必然執行的差事,然而它其實是一次調整和歸納提升的過程。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不斷進行總結、不斷尋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反思這一過程才會得到更好的升華。
基金項目: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HNYZ-YC-2014-03)“湖南省幼兒教師兒童觀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 虞永平.論兒童觀[J].學前教育研究,1995(2):5.
② 簡明教育大詞.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8:94.
③ [美]杜威教育論著選[M].趙祥麟;王承緒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158.
④ 徐蓉暉.我的兒童觀[D].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4.
⑤ 杜威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