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陶
摘 要 “三個課堂整合”即“第一課堂”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第二課堂”的專業活動、“第三課堂”的專業實踐質互補、合作、協同。積極發揮“三個課堂”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培養“態度+知識+技能”的一專多能的酒店管理人才。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酒店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11
Abstract "Three classes integration" as "first class" professional theories of teaching, "second class" of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third class" complementary qua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ctive play "three cla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hotel's role, to build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training "attitude + Knowledge + Skill" professional and capable hotel management personn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普遍存在職業態度不端正、職業技能不過硬、職業知識不扎實等問題。高職酒店管理實踐教學不能適應酒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問題的根源。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對提高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知識,滿足酒店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 概念解析
(1)三個課堂的概念。“三個課堂整合”即“第一課堂”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第二課堂”的專業活動、“第三課堂”的專業實踐質互補、合作、協同。國內高校關于第一、二、三課堂整合的理念也提出一段時間了,重點強調“三個課堂”互補、合作、協同教育的功能。本文提出三個課堂整合的理念在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的運用就是指堅持以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為主體,發揮“三個課堂”的聯動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充足的干勁、科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實踐各種活動。堅持貼近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成長成才實際需求,通過“三個課堂”的整合訓練開發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和高端能力。其中,基礎能力訓練與開發的重點是應用寫作能力、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能力的重點是專業技能,高端能力的重點是創新創業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2)酒店管理專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酒店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夠全面掌握現代酒店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掌握酒店服務的基本操作技能基層管理人員。(3)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指按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為基本特征,借助特定的訓練為主要形式,以掌握相應崗位技能,培養一定的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并為目的的教學。
2 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在第一課堂理論知識講授的基礎上,重點發揮第二三課堂的作用,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2.1 構建專業活動平臺
按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拓展”的原則,重點搭建講座、競賽、培訓和專業品牌活動四大平臺。
(1)講座平臺。按訓練與開發重點,對講座的內容及實施進行整體設計和分類規劃,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精英來校講學。講座要有一定的“干貨”,不能是簡單的理論灌輸,而是應該把酒店管理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熱點問題和學生分享,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動有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2)競賽平臺。完善酒店管理專業各類競賽運作模式,形成“班、級、院、校”四級校內競賽格局,與全省、全國的競賽平臺對接。競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專業知識的競賽,不斷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二是專業技能的競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三是管理技能的競賽,如演講、專業形象競賽。(3)培訓平臺。利用校內資源或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實現學生培訓不斷線。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引進知名酒店品牌來校培訓學生,讓學生掌握本專業前沿的技能和知識。(4)專業品牌活動平臺。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操作能力為目的,結合專業特點,打造1~2個特色鮮明、覆蓋面廣、受益面寬的學習型、專業型活動品牌,形成示范帶動、相互促進的格局。如酒店技能大賽、職業形象大賽。
2.2 構建實戰平臺
專業能力的提升源于實戰。酒店管理專業實踐平臺要堅持“立足校內、挖掘資源、講求實效”的原則,在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整合和拓展各種社會資源,搭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大平臺。
(1)校內實踐平臺。每年舉辦專業創新創業項目遴選,公布學生研究項目和創業項目指南,組織學生廣泛參與,重點組隊推進,力爭每年產出一批質量好、檔次高的成果。(2)校外實踐平臺。實現“學校—合作單位”模式向“學校—行業協會—整個行業”模式的轉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為學生能力訓練與開發服務。如安排學生參與酒店頂崗實習,把課堂搬到酒店,讓學生更多體驗酒店的實操。
2.3 構建網絡虛擬平臺
依托校園網和現代教育技術,重點搭建網絡資源和虛擬活動兩大平臺,形成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課堂整合新優勢。(1)網絡資源平臺。基于Blackboard平臺,開發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和學生團隊基本信息庫,教師科研項目和學生研究項目信息庫,應用寫作、英語學習、創新創業等專題資源庫,構建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用方便的網絡資源和網絡服務體系。(2)虛擬活動平臺。完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網絡虛擬活動軟硬件支撐平臺,開設網絡互動社區,組織網絡主題討論、網絡專題調查、網絡專業競技等網絡虛擬活動,使二、三課堂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得到進一步拓展。
2.4 構建團隊機制
(1)教師團隊建設。加大二、三課堂活動指導教師團隊建設力度,打造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優化、素質良好、勇于創新、專兼職結合的二、三課堂指導教師隊伍。鼓勵更多優秀教師和社會人士參與到二、三課堂指導教師隊伍中來,壯大指導教師隊伍,優化指導教師結構。(2)學生團隊建設以“重點建設、嚴格管理、加強指導”為原則,加強學生團隊建設。以學生社團和競賽項目為依托,重點建設學生研究團隊、創新團隊和創業團隊。建立健全學生團隊管理制度,實現學生團隊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并從活動經費、活動場地以及儀器設備等方面為學生團隊提供良好的運作條件。
3 “三個課堂”聯動促進專業實踐平臺建設
大學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三個課堂從不同側面培養學生各種素質。因此三課堂應該“大會師”,才能打好素質教育“攻堅戰”。
3.1 第一課堂注重專業知識理論教學
首先強化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按照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重新架構了課程設置結構,促使學生系統、扎實、靈活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第二、三課堂的實踐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第一課堂是教授專業知識的主陣地,要根據酒店行業特點來設置課程,將行業最前沿的知識安排進教學計劃。同時,要根據酒店行業的特點,要將職業道德、管理知識等內容安排進教學計劃。職業道德知識課程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敬業精神等職業素養。在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靈活運用互動式、體驗式教學,還要運用案例分析、任務驅動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2 第二課堂要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
提升第二課堂活動的層次和質量,結合專業來設計活動。進一步科學規范學生活動的場地申請和宣傳管理工作,規范了學生活動的場所,縮減了學生活動的數量,促進了學生活動宣傳品的有序、規范擺放和張貼,進一步優化了校區學生活動的質量,提高了學生活動宣傳的水平,凈化了校園,推動“美麗校園、活力校園、文化校園、秩序校園”建設。根據酒店管理專業特點開展職業素質養成訓練,在班級管理中引入酒店管理機制,如學生宿舍管理可借鑒酒店管理的方法。每年舉辦專業創新創業項目遴選,公布學生研究項目和創業項目指南,組織學生廣泛參與,重點組隊推進,力爭每年產出一批質量好、檔次高的成果。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內涵發展,按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圍繞“在快樂閱讀中成長、在創新實踐中成長、在能力拓展中成長、在文藝熏陶中成長”的理念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生自我形象設計大賽”、“舞蹈大賽”、“創業大賽”“演講大賽”等十大精品活動;注重學生素質、才藝、興趣的培養,分別舉辦英語文化節、體育文化節、社團文化節、藝術團成果展、院際籃球賽比賽等活動;開展了新生自我形象設計大賽、校園歌手大賽、舞蹈大賽、中文演講大賽、司儀大賽、辯論賽、藝術團文藝表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服務基層”社會調研等精品活動,引領校園文化活動朝著精品化、示范化方向發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強素質、長才干。
3.3 第三課堂注重職業技能培養
積極探索利用新媒體教學,通過校園網平臺、為學生提供便捷的網絡服務和豐富的文化產品,牢牢把握引導社會觀察、開展教育活動的主動權,形成網絡文化育人大平臺。第三課堂”是將第一課堂的知識和第二課堂的素質訓練提升的載體,通過第三課堂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增強專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構建“學校—合作單位”模式向“學校—行業協會—整個行業”模式的轉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為學生能力訓練與開發服務。如安排學生參與酒店頂崗實習,把課堂搬到酒店,讓學生更多體驗酒店的實操。組織學生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活動,通過“點面結合”,全面拓寬暑期“三下鄉”活動的普及面;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開展了愛心義賣、“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學雷鋒活動月、雷鋒月小品賽、志愿服務月等。
2013年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三個課堂”整合理念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Y2013024)
參考文獻
[1] 劉潔靈.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市場,2008(4):99-100.
[2] 林紅梅,梁悅,胡愛清,蔡龍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9(4):188-190.
[3] 劉偉輝.高職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企業導報,2009(2):176-177.
[4] 魏芬.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職業時空,2010(1):56-57.
[5] 陳江.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4):44-45.
[6] 施曉虹,安春梅.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