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
習近平最近持續關心關注“網信事業”,指出,“我國有七億網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并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網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這些話里我提煉出三個關鍵詞:一是重要,二是作為,三是人才——事關七億網民,豈能不重要?有那么大的市場,還不大有作為?如何有效作為,不靠人才靠誰?
于是就自然將思考觸角伸向“人才”的“作為”上。在此不妨剖析一下“網紅”的標本意義。所謂“網紅”,乃“網絡紅人”的簡稱也,在網絡上走紅,自然就被稱為網紅。它的產生,并不完全是自發的結果,而是在網絡媒介環境下,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共同推動的結果。成為“網紅”,除了營銷策略,不能忽略其“文體”特征,這是構成網紅的最基本元素和最顯著標志。
什么文體呢?輕文體。望文生義,輕盈的輕忽的輕飄飄的文體,大致屬于快餐文化的范疇。“輕文體”就是文字范式里的肯德基和麥當勞,雖然營養價值不是很高,但它取之容易,食之能飽,因之容易流行,樂于接受。現實生活中,人們一邊呼吁遠離垃圾食品,一邊樂顛顛踏進肯德基麥當勞大門,成為它的擁躉。這個現象具有典型意義:首先所謂的垃圾食品并不垃圾,它只是相比“更營養”的餐食有所缺憾而已。但是在“更營養”和“方便、便宜、口感好、時尚感”的綜合對比下,它的綜合指數并不低。假如我們一聽“垃圾食品”就嗤之以鼻,全然不把它放在眼里,那就低估了其影響力和社會價值。智者,不為也。
聰明的方法,就是研究其“流行的秘訣”,看它如何發力。網絡上有一篇網紅咪蒙的“紅文”,題為“如何寫出閱讀量100萬+的微信爆款文章?”其中列出“12大招”,絕大部分招數具有思想價值、心理價值和技術價值。比如有一招是“你能輸出價值觀”,說的就是,哪怕你輸出的只是“心靈雞湯”的層次,但只要對讀者有思想啟迪,就應歸入“你的文章對‘我有用”。對讀者心理的揣摩更是妙招所在,比如有這樣幾招:“你的文章跟‘我有關”“你的標題要能引發好奇”“你能表達情感共鳴”“你給大家一種不看就有損失的感覺”——這幾乎就是“寫作心理學ABC”了。至于技術層面,作者也傳授得很具體:“你的切入點要獨到”“你的選題要緊跟熱點”“你的文風足夠有趣”……總而言之,就是“新媒體寫作,必須解決兩大問題:第一,這件事與你有關,第二,這件事對你有用。”言簡意賅,捧出“真經”。
我們當然不提倡為了網紅而不顧“三觀”、一味劍走偏鋒的傾向,但是假如只從技術層面提取其中的合理部分,也是不無裨益的。在“如何吸引讀者”的視角上,我們確實應該花大力氣“補課”,否則我們的傳達力、影響力“力不能逮”,等于將網絡空間拱手相讓于形形色色的網紅們。
“輕文體”的實踐意義告訴我們,任何宣傳教育,都要搭建起“與你有關”和“對你有用”的橋梁。如果只是單向的耳提面命式的“我說你聽”,內容又跟受眾非常隔膜,那么傳播效果大打折扣是必然的。同時,還要在寫作上“有幾把刷子”,不能只擅長“八股文”,還要善用新文體,包括這種“輕文體”。文輕而言重,文輕而意深,應當成為“網絡英才”的必備利器。假如在主流媒體(包括紙媒和新媒體)上蟄伏著一大批這樣的英才,“主流陣地邊緣化”才不致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