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瑩
摘 要:建國以來,發掘整理的許多雜技節目都有了很大發展,如“椅子頂”,由單人到集體,這在舊社會是不可能產生的。“頂竿”這項古老的技藝也有了新發展,出現雙層頂竿的絕活。我國雜技藝術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四人幫”逞兇的年代,雜技也遭到宰殺,馴獸、馬術等都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失。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的雜技藝術,一直存在著種種矛盾對立的觀點。展望前程,筆者認為:雜技必須明確自己的藝術規律,發揚雜技藝術獨具的藝術魅力;同時又要大膽改革,廣采博收,突破舊有的框框。這兩個問題表面似有矛盾,實際是一致的。
關鍵詞:雜技;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028-01
任何藝術形式都有所擅長,有所局限。雜技藝術的長處是能夠以簡明的形體技巧,表現世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矛盾統一的現象。雜技節目中,不論是騰翻、跳躍、倒立、舉頂、或踢弄物體,不論是徒手的形體表演(如大武術、小武術、對手頂等)或是借物表演(如頂碗、椅技、抖空竹、高臺定車等)差不多都是通過一個共同的公式;即設置難關、難題和破除難關、難題這個公式。象征性地表現人們駕馭客觀規律、戰勝困難、解決矛盾的過程,從而揭示人的智力、體力、毅力的偉大作用這個生活真理。啟迪人們的心智,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勇氣和信心。
因此,只有牢牢把握雜技的藝術規律,從自身出發,不斷創造新的表演形式,才會產生其他藝術不能替代的藝術魅力。否則像前些年追求情節,編造什么雜技劇之類,實在是勞師費力而不討好的歧途。
強調雜技自身的藝術規律,不是固步自封。回顧藝術發展史,創新是一切藝術的根本法則。當前我國雜技藝術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就是敢不敢創新的問題。由于長期對雜技藝術的歷史、創作研究不夠,造成了許多團體缺乏創作交流,許多演出單位,互相因襲,造成了各地節目雷同的狀況,這些都是應當盡快解決的。
新時期以來雜技藝術出現了輝煌盛況,不只在國際大賽中頻繁得獎,而且技藝得到了空前提高,像“轉碟”,這個在漢代已見雛形的節目,在漫長的歷史中都只是一根竹竿,操縱一個盤子旋轉,直到本世紀初也無大變。50年代總政雜技團大力改革,發展為男演員雙手同時耍弄十副旋轉不輟的磁盤開全法兒(即帶著盤子做臥魚、探海、背劍、推車等形體動作)。其超群的技藝,震驚了國內外雜技界,連獲金獎。人們一度認為“轉碟”藝術已經發展到極限,但是在80年代新一代雜技演員手里,它又有了超逸絕倫的發展,以浙江雜技團的女演員吳民為首的“女子轉碟”,以雙手耍弄12副盤子開全法兒為起點,不斷創新,又表演了球子頂(頭、對肘為支點在圓球上倒立)、小頂翻下(以頭為支點全身倒立旋轉180°之后,后空翻著地,而盤子旋轉不落)、單手持盤在頭頂倒立的高難系列動作。
這些表演已經令人驚嘆,吳民在雙手耍弄12副磁盤的同時,嘴咬著一個托著板凳的小鐵架,鐵架上托著一個雙手耍弄6副瓷盤的女演員,她緩緩向后卷腰,直至把頭伸到比雙腰還低的位置,把吳民頭頂的鮮花銜起來。這驚絕的表演,令觀眾贊嘆不絕。此時吳民把手中旋轉的12副瓷盤向空拋出,團團銀花起舞,落地清脆,如碎冰錯銀,證明她是真盤子真功夫。出色的表演,使她獲得了第六屆“明日雜技馬戲節”國際大賽首獎和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雜技藝術的超越機制,在新一代演員身上得到了出色的表現,吳民等得到了世界大賽的金獎,卻又做新的探索,她們又練出“朝天蹬雙探海轉碟”的新技:吳民在雙手轉動14副瓷盤的同時,將左腿自然抬起靠在頭側,成朝天蹬式前探海,另一位女演員站在她抬起的腳上作后探海姿態,優美超逸,既充分展示了中國雜技腰腿功夫,又把轉碟藝術推向了更高境界。
“滾杯”這個女子柔術節目同樣在新時期得到了驚人的發展。被全國文聯命名為“世紀之星”的安慶雜技團青年女演員許梅花,以堅忍的毅力和不斷克服困難的超越精神,在老師李燕燕的不倦教誨下,以雙手雙腳、頭頂、嘴銜八個玻璃杯壘成的水晶寶塔,共108個杯子,在轉臺上滾翻轉動,在《春江花月夜》的民族樂曲伴奏下,這個古典秀女的神奇表演,征服了國際雜壇的評委們,奪得了雜技國際比賽中的金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中國雜技在國際上連續獲獎,優秀演員的拚搏追求,自然是重要因素,但是每一個單人節目背后都有一個創作和訓練的集體,這無疑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具體表現。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代文明造就了雜技的獨特品質。雜技藝術富含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美感,在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交叉的當今時代,人們的審美意識、文化修養、藝術細胞都在不斷發展,因而也推動著雜技的創新。當代雜技更加注重對故事情節的創造,賦予雜技表演者不同的角色身份,使雜技表演更加有血有肉。
參考文獻:
[1]曹青峰.淺談雜技創新發展的諸多因素[J].雜技與魔術,2012(05).
[2]彭睿.淺談雜技的創新及發展[J].華章,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