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摘 要:幾乎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把自己國土上流淌的河流比作自己的母親,水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類繁衍的生息,還孕育出了不同的城市和文明,滋養(yǎng)著人類的精神世界。中國是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這個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民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他們對于水的哲學思辨。
關鍵詞:古村;落水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TU-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054-01
水作為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卻最高深莫測的自然形態(tài),他們往往只能從水的物理形態(tài)及其潤育的植物中尋求其哲學概念中的隱喻,水與古代樸素主義中的哲學概念“道”、“德”、“仁”、“義”、“自然”等有著本體喻體的結(jié)構(gòu)關聯(lián)。 有關水的哲學思想自然也對中國傳統(tǒng)景觀建筑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安徽古村落的水系建筑的起源
南宋紹興年間,古宏村人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圍繞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宏村南湖游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diào)節(jié)了氣溫,為居民生產(chǎn)、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huán)境。宏村村民家譜上記載,宏村形成村落的時間大約在南宋。明朝永樂年間,宏村人邀請徽州地理先生何可達重新勘測規(guī)劃。他詳細審查山川走勢,特別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經(jīng)過十年的探索,何可達確定了把溪水引到村民家門口的村落規(guī)劃方案。
根據(jù)設計,村民先把村中那口僅有的小泉窟,開掘成一個寬闊的水塘。他們按照民間“花開則落,月滿則虧”的傳統(tǒng)說法,將水塘開掘成半月形,取“花未開、月未圓”的境界,稱為“月沼”。然后村民從山前的那條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轉(zhuǎn)東出,在各家各戶門前經(jīng)過,再經(jīng)過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這就形成了彎彎曲曲流過每家門口的水渠。村民們利用天然的地勢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終保持活性,同時在上游設置水閘,控制水的流量,這樣,水渠之水就能長年不枯,我想何可達有沒有想到他的設計能造福宏村的人民這么長的時間呢?
二、水系設計的中心思想
宏村古人工水系形態(tài)布局由水口、水圳、月沼、南湖及每家水院構(gòu)成。水口位于村落入口處,是眾水匯集之地,“夫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水口的作用,一方面界定村落的區(qū)域和標識村落出入口的位置,另一方面滿足村民“保瑞避邪”的心理需要。對水口布局,講“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處”。宏村水口之水由西溪水道和小溪之水匯集而成,到礁石群處轉(zhuǎn)彎向南,水圳進水口就設在離彎折處30米的地方。進水口水面高于南湖水面3.96米,圳水流速21.6米/分。六百年的歷史證明,宏村水口工程的設計是科學的,在那么久遠的時代就能想出如此的設計方案表明當時我國的工程設計人才是多么的偉大啊!
三、圍繞著生活的水系設計
宏村古人工水系遍布全村,潺潺水圳,九曲十彎,繞家穿戶,貫通月沼和南湖,長年流水不腐。流動之水成為宏村古水系典型的特色之一。一曲清水在村中朝著一個方向流淌了六百年,逝者如斯,或曲折而緩淌,或波搖而閃光,這種流動之美蘊含著的是生命精神的存在,是一種實用價值的特殊形式,是一種自由理想的寄托。六百年來,水圳之水已成為宏村人須臾不可或缺的水源。全村男女老少都十分珍惜保護水圳的建設,避免污臟之物墜入,減少對水環(huán)境的污染,我覺得要保護宏村的水系不僅僅要靠這里的村民,對于我們來宏村參觀的人來說更應該擔當起愛護水系的責任。
宏村水環(huán)境另一顯著特色是靜態(tài)之美。所謂“靜”只是相對而言。月沼和南湖一個平和如鏡,一個深邃空闊,都有虛曠致靜之美。月沼呈半月形,水面如鏡,四周民居環(huán)繞,天光云影,人語回音清晰,成為古村落水街景觀的核心,也是村民洗漱用水的共享空間。南湖似弓形,漫步在池岸小徑,步移景異,一幅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映入眼簾,水面在建筑的映襯之下形成虛實相間之空間,顯得晶瑩、寧靜、恬美。
在充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祖先巧妙地把水做成一個富于變化的水街景觀,使整個村落因水而充滿生機。水是村落的命脈,圳水歡快地從各里弄流過,世代如此,川流不息; 月沼之水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民居的懷抱中,光彩照人;南湖之水則充滿自然情趣映襯著周邊的古建筑,如夢如幻。
也許,宏村祖先遠沒有我們現(xiàn)代人想象的這么復雜,大多是任其自然不經(jīng)意而成。也正是如此,使得這水空間靈活多變,天然無飾。今天的景觀設計,如果能吸收古人對自然環(huán)境認識觀的經(jīng)驗,或許能從某種程度上減少對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的破壞。由于近年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大部分的村民以做買賣或者開客棧為生,也有部分的村民種地。在這里我發(fā)現(xiàn)凡是能走出宏村的年輕人很少又回來的,這個和中國大部分的農(nóng)村是相同的,考察期間曾和同學探討過這一問題,我們的觀點是相同的:宏村是一個旅游養(yǎng)老的世外桃源,但絕對不適合年輕人長期生活,畢竟這里是山區(qū),過于的平淡和安靜,換作是自己也不會留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