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明
摘 要:本文以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劇場設備為數據基礎,結合綜藝演出節目中電聲樂隊演出為例,談談筆者對于電聲樂隊音響調控的幾點經驗看法。
關鍵詞:電聲樂隊;音響技術;調音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24-01
在劇場的綜藝演出中,越來越多的節目加入電聲樂隊的元素,現代電聲樂隊一般由鍵盤樂器(如電子琴、合成器)、電吉他、電貝司、架子鼓組成;二是由以上樂器外,加吹管樂器(如小號、薩克斯管、長號)等組成。本文就電聲樂隊演出中的音響調控進行討論,演出場所多為室內,調控方法以廳堂擴音為主。
一、音響系統的組成與連接
一般包括調音臺、功率放大器、揚聲器組、傳聲器、周邊設備。
調音臺。盡量選用擴音調音臺。輸入單位的數量視所需通道數加2-4個備用通道,輸入口子具有動態承受能力大、頻響較寬的性能,并有電平衰減鍵控選擇、高通濾波器、線路斷點插入等功能。輸出單元具有立體聲、單聲道、返送、監聽以及輔助輸出,并配備編組功能。
功率放大器和揚聲器組(音箱)。由于流動演出、擴音面積經常改變,演出場所容納人數與總功率之間的關系為每個聽眾席位功率平均在1.3W,功率放大器總容量除滿足以上要求外,相對于揚聲器組功率,應增加30%的儲備功率。
傳聲器(話筒)。電聲樂隊用傳聲器按用途大致可分為人聲和樂器兩大類。人聲用傳聲器是有線話筒和無線話筒兩種。有線話筒選用優質動圈式,超指向性。無線話筒選用分集接收方式,即雙頻接收來提高穩定性。樂器拾音可選專用拾音器(有線或無線),但為了便于保管,降低費用,可選用優質動圈話筒。關于有線話筒和無線話筒在使用中各有優勢。有線話筒便于連接,抗干擾性強,無線話筒克服了現場連線多、易發生故障的缺點,目前無線話筒傳輸接收技術成熟,價格相對較為合理等優點,所以在電聲樂隊演出中,尤其是在人聲拾音上應盡量采用。
周邊設備。電聲樂隊演出中必備的周邊設備有:效果處理器——聲音的修飾處理;頻率均衡器——彌補聲場的缺陷,抑制聲反饋;壓限器——保證音頻信號的幅度,不致過載和失真,保護功率放大器和揚聲器組的安全運行。另外,還可以增加反饋抑制器、聲音激勵器、電子分頻器等設備。周邊設備的主要作用是美化和修飾聲音,在配備上要注意實用性,少而精,并非越全、越多,擴聲效果越好;相反,會增加調節的復雜性和難度,以及系統和設備故障的發生率。
常用連接方式是,電子琴、合成器(音源)與調音臺采用非平衡方式直連,即用大二芯插頭接入調音臺的線路輸入插口(LINE IN)。
電吉他、電貝司輸入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樂器專用音箱還音后用話筒拾取信號接入調音臺;一是采用不平衡方式與調音臺直連。吹管樂器與架子鼓拾音用話筒采用平衡式接入調音臺,采用大三芯或卡儂插頭(XLR)。
二、結合演出實例分析幾點經驗
本劇場大劇場一般容納1400人,主擴音箱是Meyer Sound MSL-4,低音是Meyer Sound CQ-2,主模擬調音臺是Midas L-3000,演出根據現場情況采用相應的擴音方式,以保證擴音的均勻度、清晰度、聲壓級等要求。在2013年8月2-4日《“為你爵迷”夏日音樂會》中,關于調音的幾點經驗如下。
1.鍵盤樂器通常有電子琴和合成器,他們的區別在于電子琴只能演奏固定音色和節奏,而合成器可以創造音色并進行編輯。在調音臺輸入通道均衡網絡不做調整,只對輸入、輸出的電平進行調整。
2.電吉他和電貝司這種樂器大多數情況使用專用效果處理器,并形成一套綜合效果處理網絡,例如:壓縮、合唱、失真、重金屬、立體聲延時、均衡等。因為這類樂器演奏多變,電子輸出動態很大,容易有工頻噪聲,使用分體效果器連接時可適當應用壓限器,并在最后串入一臺噪聲保證調音臺輸入電平和抑制各級效果器所引入的噪聲。如下所示:
(電吉他→壓縮→均衡→合唱→延時→重金屬→失真→噪聲門→調音臺)
3.架子鼓的拾音要注意話筒間的相位干涉和串音。話筒擺放得越靠近鼓皮聲音越真實,低音越好,擺遠一點雖然高音顯得豐富、明亮,但也增加了串音的機會。踩镲的拾音話筒設在上片镲片邊緣大約5-10厘米,并有一定夾角,避開開口處,以免產生的風影響拾音效果。
4.人聲的調音。對人聲的美化、修飾可以通過調音臺輸入單元中的均衡網絡進行頻率處理提高音樂的表現力。不同頻段具有相應的特性,6-16千赫茲影響音樂的表現力和解析力;600Hz-6千赫茲影響音色的明亮度和清晰度;200-600赫茲影響音色的力度和結實度;20-200赫茲影響音色的渾厚度和豐滿度。高頻段過高,音色會變得生硬,過低會韻味失落。要注意女聲高頻部分容易產生嘶聲,可在7-10千赫茲衰減2-3分貝。可使演唱情況相近的歌手使用同一組話筒。人聲效果處理可將效果器置于廳堂(HALL)模式,預延時為10-20毫秒混響時間設為1.5秒左右配合現場不同設定相應的混比。
參考文獻:
[1]王興亮.現代音響與調音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王明臣.音響師理論與實戰技巧[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