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嵩晴
摘 要: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況周頤的《蕙風詞話》以及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三本詞話被稱為“清末三大詞話”,三大詞話對蘇軾與辛棄疾詞的評論也形成了近代人們對“蘇、辛詞”認識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清末三大詞話;蘇軾;辛棄疾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52-01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主體詞學思想是“沉郁”,他認為沉郁是詞的本原,從中透出的情感是溫柔敦厚的。本原說是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論詞期間的核心觀點。《白雨齋詞話自序》中說:“撰《詞話》十卷,本諸《風》、《騷》,正其情性,溫厚以為體,沉郁以為用,引以千端,衷緒一是?!?/p>
在這樣的核心詞論下,陳廷焯對于蘇辛詞,不再是前人貶斥蘇辛詞非正聲的態度,而是反復強調蘇辛詞才是正聲。他撇開前人婉約、豪放相爭的成見,稱張惠言《詞選》“以蘇辛為正聲,卻有巨識”。《白雨齋詞話》中稱:“宋詞有不能學者,蘇、辛是也。國朝詞有不能學者,陳、朱是也。然蘇、辛自是正聲,人苦學不到耳;陳、朱則異矣?!彼鞔_提出將蘇辛作為正聲,是對蘇辛詞極高的肯定。
況周頤所做的《蕙風詞話》,主要針對清末詞壇的輕空浮滑,粗率空疏,提出了“重、拙、大”的理論,卷一即明確提出:“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諸賢不可及處在是?!彼珜в觅|樸致密的手段,表達作者的真實情感,并形成一種含蓄蘊藉的意境。
基于以上的詞學觀念,況周頤對蘇辛詞亦持肯定態度,他認為:“東坡、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初學看之,但得其粗率而已。其實二公不經意處,是真率,非粗率也?!睂τ跉v來被批評的蘇、辛詞形式格律粗率問題,況周頤做了反駁,指明不應用粗率來形容序、辛詞作,而應該認識到蘇、辛詞因為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應被視為真率之作?!靶阍诠恰薄昂裨谏瘛?,自然不應只抓住他們的“不經意處”,簡單的否定蘇、辛的作品。
《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是“境界”?!霸~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王國維論詞觀點表述明確清晰,批評詞人也是愛憎分明?!度碎g詞話》篇幅雖然不長,但是論及的概念和詞人卻很多。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客觀詩人與主觀詩人,隔與不隔等等概念都出現在《人間詞話》中。但王國維最核心的理論還是“境界”。
《人間詞話》中稱“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毙翖壖苍谛亟蟊ж摗⒆髟~風格上明顯迥異與南宋詞人。王國維論詞常常是將辛棄疾作北宋詞人對待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品評了非常多的詞人,蘇辛詞在王國維心目中皆屬于第一流的詞人。
北宋詞人中,蘇軾是獲得王國維品論最多的詞人之一,在整部《人間詞話》中,王氏對東坡詞幾無貶語。他首先在批評蘇軾《水龍吟》詠楊花的一詞時,充分肯定了東坡的詠物詞,借以肯定東坡的才分。王國維非常重視詞人的天分,認為“才之不可強加也如是”。然后用“曠”來評定蘇軾的詞作,稱蘇軾的詞作“有篇有句”、“雅量高致”,是“詞中之狂”。在作品與人品的各個方面,都給予蘇軾一流的評價。
總而言之,陳廷焯評辛棄疾為:“氣魄極雄大,意境卻極沉郁?!薄俺劣簟闭f在將作品的思想風格與作者的思想風格結合起來方面有所進步,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藝術風格的單一與詞旨流于晦澀的弊端。但在品評蘇、辛詞方面,陳廷焯突破了婉約豪放的成見,給予蘇、辛詞極高的評價,推崇家國之作,在推尊詞體方面有積極的作用。
況周頤受傳統藝術精神影響更大。在《蕙風詞話》中,時時透露出他受儒家倫理、道家自然甚至是禪宗的精神的影響的因素。其詞論偏于主觀評價。而且在詞學批評上較為保守,品評詞人態度不若王國維明確,對許多大詞人都持肯定態度。況周頤對蘇辛詞也持肯定態度,并且從學養方面對蘇、辛做了分析,這是其他詞話沒有的。況周頤作為一名詞人加詞論家,一生致力于詞,比陳廷焯與王國維,他在推尊詞體方面用力更多??上л^為傳統保守,現代意識與革新意識不足。
王國維《人間詞話》受西學影響。王國維對西方哲學甚為服膺,特別是康德與叔本華這兩位哲學家,常常出現在王國維筆下。他的作品與同時代詞論相比,西方哲學的印記非常明顯。《人間詞話》是超功利的,藝術美學意味濃厚。他標舉的意境說,是一種各種因素交融的精神體現。他研究詩詞史、品評詞人得失都嚴格從“境界”出發,因而觀點明確,愛憎分明,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王國維認為蘇、辛詞高明在境界高。他認為好的詞人,天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不同于況周頤重視后天的學養,王國維認為天賦在藝術作品成功與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三位詞論家從自己的詞論出發,都突破了婉約、豪放的成見,對蘇、辛詞給予了肯定的評價。
對蘇辛詞的看法是詞論家對詞學源流發展的認識的一個重要體現,但也應該看到因為蘇、辛詞作的差異,詞論家對二人詞作有不同的評價。并且詞論批評受詞作語言、意境、內容、格律等各方面影響,對蘇辛詞的態度也不能簡單囊括詞論家對豪放詞的看法。
參考文獻:
[1]陳廷焯(清).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上冊)[M].濟南:齊魯書社,1983.
[2]況周頤(清).蕙風詞話輯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