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明
摘 要:“元四家”主要是指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他們都是浙江人,繪畫題材都以浙江一帶的山水為主。元四家一生的總體精神是隱逸山林和林泉高致,他們惺惺相惜,用各自的創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的主流。
關鍵詞:元四家;隱逸;風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78-01
元四家對于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都擅長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后世的繪畫,尤其是“南宗”一派影響巨大。
“元四家”指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四位元代后期的山水畫家,由于他們的繪畫最能體現元代文人畫的特色,故而被稱為“元四家”。最早將他們并稱的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他們主要活動于浙江一帶,作畫題材均以表現江南山水風光為主。
“元四家”代表元代士人階層的幾種類型,深切的感受到時代的風雨和人生的坎坷。在創作上,鑒取前人和同代人成就的基礎上,都抒發了個人的真實感受,其鮮明的藝術個性,不僅反映出了元代繪畫成熟后的典型面貌和所能達到的時代高度,同時具有他人不能取代的精神內涵和美學價值。傳統的文人畫歷來以“逸品”為最高的品味,要達到“逸”的境界,就要求藝術家在創作時要擺脫世俗社會名利心的羈絆,甚至還要擺脫表現技巧的羈絆,從而能夠脫然無累,自由自在地進入創作狀態。在封建社會里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大都是隱逸之士,如詩人陶淵明和王維。蘇軾雖然對于陶淵明非常推崇,但他并未能擺脫世俗社會的牽累,因而也無法達到陶淵明那種平淡的境界。
在中國畫史上,五代和北宋已有荊浩、李成、范寬這樣的隱士型畫家,隱逸的生涯使他們能夠孜孜于藝術,為中國畫的技法探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墒?,由于當時山水畫的技法尚處于探索積累階段,受到技法的制約,使他們的繪畫多少仍拘于具象,在他們的畫中個性的寄托并不明顯,他們的繪畫總的看來與當時的宮廷繪畫在風格特征上的差距并不大。
隱逸山林在亂世時是中國古代文人以求保全自身的一種方式。幾乎沒有隱士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不去親近自然而去隱逸山林,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揉和了的儒道佛家精神,中國古人與天地自然相通、相合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深深熏染于這一文化精髓。歷代文人無一人不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在入世和出世之間,他們從內心里是希望入世,齊身治國平天下,胸懷經天緯地之大志。而這一愿望往往不能實現,才在失望之余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進則兼善天下,那就退則獨善其身。于自然山川中去放松精神,在寧靜的自然中,去追求自在自在的生活。這是中國士人隱逸山林的基本精神。
元初山水畫家以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為代表,他們均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認真探索,并托復古以尋求新路。錢選善畫青綠山水,師法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趙伯駒,并融進文人畫的筆意和氣韻,具有一種生拙之趣。高克恭變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趙孟頫、錢選并驅。
元代中后期,崛起了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這四大家。元四家皆隱士,黃公望早年曾為小吏,因事被累而舍家為道,云游江湖。被推為“元代四大家之冠”,他的山水峰巒渾厚,草木華滋,善用水墨和淺絳兩種山水,出筆便見野逸不平之氣,帶有明顯的筆墨與現實的抗爭傾向。倪云林早年雖家資巨萬,富甲一方,但是后來卻散盡家產,孤舟往來于五湖三泖之間;他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沉浸于詩文和詩畫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未仕。倪瓚的畫以簡為宗,與士“繁”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善以禪、道之理入畫,提出了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些心中逸氣”的美學觀。王蒙亦僻居黃鶴山、卞山,他從小向外祖父黃公望習畫,他的畫多表現隱居生活,運筆和寫景富有層次變化,他善畫江南林密豐茂的景色,濕潤華滋,意境悠遠。吳鎮更是一位高人逸士,一生隱居鄉里,從不與達官貴人往來,以至生活窮困潦倒而不改初志。他尤其喜歡畫漁父圖,表現蒼茫氣象,水墨圓渾蒼潤,筆法凝練堅實,畫風沉郁蒼莽。元四家都有隱逸的心理,是由各人不同的身世和經歷所造成。但歸根結底來說,他們一生的總體精神是隱逸山林和林泉高致。作為都居于太湖流域的元四家,平常相互交往頗多,感情深厚,互相欽佩,惺惺相惜。這種交往對于鞏固他們的隱逸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倪云林就曾多次寫詩寄王蒙,勸他認真歸隱,安貧樂道,而不要混跡于官場。他們對于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各自的創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的主流。
作為漢族知識分子在元蒙統治下都有著落寞的人生際遇,他們寄情于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田野之中,將性靈從塵俗中解脫出來。而在趙孟頫的啟示下對于藝術的疏淡格調又有著有意識的追求,倪云林以簡為逸,黃公望以密為逸,吳鎮以重為逸,王蒙以繁為逸。并且,又有前人已經形成的一些可資借鑒的技法積累,由于主客觀各方面條件的湊會,于是,“元四家”的野逸畫風作為這一時代令人矚目的成就便產生了。
參考文獻:
[1]林木.論文人畫[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2]呂少卿.元四家繪畫[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楊永儉.論元代山水畫的美學特征[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