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知識不僅對化學反應有更深刻的認識,還為后續(xù)章節(ji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也是中學化學學科中最富有思維深度和理論價值的一部分。教師在講化學平衡理論時,應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思維創(chuàng)新,建立正確的化學平衡觀。
關鍵詞:化學平衡;教學策略;合理運用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要學好化學,關鍵在于對化學概念的理解。化學概念在整個高中化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學生建立化學觀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化學素養(yǎng)的先決條件。而其中“化學平衡”是中學化學的重要概念,是以后學習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礎,對很多知識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化學平衡相關概念對學生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重要作用,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對化學平衡的教學研究一直都是我們教師的重點關注對象。本文就化學平衡概念的教學方法與策略談談自己的心得。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沖突
在初中已學習過有關平衡的知識——飽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只是那時還沒建立溶解平衡這個概念,而化學平衡與溶解平衡屬于同位關系。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復習飽和溶液的定義,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引發(fā)新、舊概念之間的認識沖突,從而引入到化學平衡的學習中來。
(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當蔗糖溶解到一定量時,蔗糖將不再溶解,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
提出問題:
①在飽和蔗糖溶液中,再加入10克蔗糖還會溶解嗎?
②是不是蔗糖的溶解停止了?
(2)這時筆者并不著急給出結論,而是用幻燈片播放一張一個水池里面裝了半池水的圖片。
繼續(xù)提問:
這個水池里面裝了半池水,保持很長時間液面高度不變,同學們怎樣看待這半池水?
學生首先想到水池沒有漏水,這是學生根據(jù)以往對事物的認知,比較容易想到這種靜態(tài)平衡。
(3)接著繼續(xù)播放另一張圖片:一個水池有兩個水管,一管流入,另一管流出。
再問:這個水池里面裝了半池水,也保持很長時間液面高度不變,同學們又怎樣看待這半池水?
當兩水管的流速相等時,無論進行多長時間,水池液面的高度也能保持不變,這種動態(tài)平衡是學生一下難以想像到的。
這樣的教學設計就可以讓學生產生來源于學生內部的認知沖突,讓學生認識到原有認知有不足的地方,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認識到有替換或調整舊概念的必要性。
這時再回到開始的兩個問題上,學生就開始琢磨了,為什么加入的10克蔗糖質量不變呢?有沒有可能,在溶液達飽和時,有蔗糖溶解同時又有溶液中的蔗糖結晶出來,但蔗糖溶解的質量和結晶出的蔗糖質量相同,所以質量不變呢?
這樣學生就慢慢從舊的知識結構中對新的知識產生了興趣,因為這個新知識在解釋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上更有效。
(4)最后再利用自己拍的視頻:將一定質量大塊的蔗糖放入到飽和蔗糖溶液中,經過一段時間后,大塊的蔗糖不見了變成小顆粒的蔗糖,但質量卻沒有減少。
通過實驗視頻,鮮明直觀地驗證了學生的猜想,這樣一步一步讓學生在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了問題,打破了固有認識,從而認識到“動態(tài)平衡”這個新事物。
2 設置合作游戲,促進概念理解
接下筆者采用以一種“翻牌游戲”作為背景引入化學平衡,讓學生親身體驗平衡建立的過程,化被動為主動,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建立正確的平衡觀。
課堂活動——“翻牌游戲”:
游戲中,同桌的兩位同學為一小組,活動前分發(fā)每個小組50張牌(牌分正、反兩面),活動開始時,甲同學手中有50張正面牌,乙同學手中沒有牌。規(guī)定每次翻牌,甲同學將手中正面牌數(shù)的25%翻成反面牌,同時交給乙同學;而乙同學將反面牌數(shù)的20%翻成正面牌,同時交給甲同學 [1 ]。若出現(xiàn)小數(shù)的情況,按四舍五入的原則取整數(shù),游戲中每次翻牌將相應數(shù)據(jù)填入表1。
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當某次翻牌游戲中,將正面牌翻成反面牌的數(shù)量等于將反面牌翻成正面牌的數(shù)量時,這時正面牌數(shù)就等于反面牌數(shù)且一直保持不變,這種狀態(tài)可以稱為平衡狀態(tài)。將游戲中的數(shù)據(jù)按要求繪畫成圖1。
在整個游戲中,通過自己動手的操作,學生會發(fā)現(xiàn),正面牌和反面牌一直都是同時存在的,“正面牌翻成反面”和“反面牌翻成正面”這兩個過程也是同時進行的,這樣能深刻的認識到在一個可逆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存在,正反應和逆反應也是同時進行的意義。
最終當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再操作多少次翻牌游戲,正反面牌的數(shù)據(jù)都不再發(fā)生變化時,也就是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翻牌游戲還在繼續(xù)進行,并沒有停止,而從數(shù)據(jù)來看,卻像“停止”了。這正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所表現(xiàn)出來的宏觀靜止、微觀運動的特征,讓學生更能理解什么叫動態(tài)平衡。
再結合對圖像的分析,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兩種情況可說明翻牌游戲達到平衡狀態(tài),讓學生自行用文字總結得出結論:
當某次翻牌游戲中,將正面牌翻成反面牌的數(shù)量等于將反面牌翻成正面牌的數(shù)量時,這時正面牌數(shù)就等于反面牌數(shù)且一直保持不變,這種狀態(tài)可以稱為平衡狀態(tài)。
達平衡時,是表中第7次翻牌游戲中“正到反的數(shù)目”等于“反到正的數(shù)目”的時候,
而不是表中第5次時“正面牌總數(shù)”等于“反面牌總數(shù)”都是25張的時候。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可逆反應中“等”的意義。
而對于可逆反應中“定”的意義,學生會發(fā)現(xiàn)“正面牌總數(shù)”或“反面牌總數(shù)”保持不變的時候也是平衡狀態(tài)。同時再設問,“正、反面牌的總和”保持不變的時候是否牌為平衡狀態(tài)呢?讓學生了解可逆反應中并不是所有的量不變都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
3 通過類比分析,引入化學平衡
最后回歸課本,讓學生從游戲中引入到化學平衡的學習中來,這樣就很容易理解課本上所給的如圖2所示和課本所給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并加以總結成為自己的知識。
課本概念: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正反應速度和逆反應速度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隨時間而發(fā)生變化的狀態(tài),叫做化學平衡狀態(tài)。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總結化學平衡的特征:
(1)“逆”: 可逆反應的正反應和逆反應是同時進行的。
(2)“動”: 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動態(tài)平衡,達平衡時反應并未停止了,正、逆反應持續(xù)進行。
(3)“等”: υ(正) = υ(逆),某一物質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
(4)“定”: 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保持不變即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的情緒都很高漲,討論非常激烈,學生也表示這樣的教學設計對他們學習化學平衡很有幫助。在后期的習題中,也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決化學平衡問題時,對問題的分析更加透徹了。
化學概念的學習內容是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已學的概念很多不夠完善,而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被新概念取而代之,但學生在學習新概念時會受到原有知識經驗的影響,從而可能引發(fā)知識混亂。通過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
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的相互融合,慢慢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為了增強這種新舊知識的融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設置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能從已有知識中得到啟示,經過類比分析,慢慢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產生來源于學生內部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對原有概念覺得不夠滿意,而新概念看上去更有道理,在解釋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上更有效,最終接受這個新概念。
總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進入主動探索的學習境界,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取知識,建立好正確的化學觀,善于從學科思想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付超群,李廣州,任紅艷.一種新穎的類比活動在“化學平衡”教學中的嘗試[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