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明
【摘要】:木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隨著天然林資源規模的不斷減小及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可供加工利用的木材越來越少,大量的人工林資源將代替天然林,因此,加強營林生產管理對于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合理造林的意義入手,對營林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生產;管理;改善措施
1引言
近年來,我國林業工作取得較大成果,大力發展林業是提高國民生產力及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林木保存面積達到6000多萬畝,有效實現了森林面積與蓄積量的同時增長。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實現林業規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營林生產是森林形成的基礎性工作,在整個林業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加強營林生產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合理造林的重要意義
(1)樹木是依靠根系維持生命的,其生長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來自于土壤。根系必要的養料與水分從土壤中吸收,土壤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的好壞,會對樹木的健康生長產生直接影響。進行人工造林前,需對土壤進行深翻、翻松,清除雜草,增厚活土層,使樹木的根系生長和樹木發育的效果達到最佳。
(2)土壤環境。水分和養分是樹木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來的,以此來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但各種樹木對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樹種的選擇應根據土壤條件來進行,不按科學規律辦事,不嚴格把關土壤條件,樹苗的栽種隨心所欲,不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比如,楊樹、核桃等樹種嚴格要求土壤濕潤、排水良好;有些樹種在干燥的土壤上也能生長,具有較強的耐性,比如馬尾松;有的樹種根部浸泡在水中數月,不會被淹死而能生長,比如柳樹。
(3)地形環境。比如擋風和背風、陽披與陰坡、山谷與山崗局部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由于所處的地形環境不同,產生不同影響。大多數經濟林樹種其生長和發育均需要適宜的地形環境和充足的光照環境,因此,較為理想的做法是在向陽且背風的山坡上種植林木。
3營林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3.1良木栽種技術不合理
在苗圃中,存在多種類型的樹木,并嚴格要求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進行栽種,但目前很多苗圃的種植流程不夠規范、過于簡單,母樹林的更換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且沒有按照時間及地形進行改變,以上這些均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使得育苗生產模式無法形成一個發展前景較好的行業,也不能緊跟市場競爭的變化,而市場上的種苗多來于苗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批量生產的商品來流通整個市場。
3.2植樹造林的安排不合理
在營林生產中,樹木種植的類型較多,樹苗的類型、種植,往往和其所需的環境無法適應,因此,在挑選苗木時,應選擇良木和壯實的樹苗,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力度不夠,導致人們在好苗木的挑選、引進、推廣及利用上出現理解和操作上的失誤。
3.3缺乏長遠考慮
一些林業生產的企業雖然已經意識到制定管理計劃的重要性,但這些計劃只在短期時間內有效,在部分地方,需要對當地的環境、氣候及市場等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并在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但有些人缺少長遠的心態對林木行業的發展進行預測,從而給營林生產管理帶來一定困難。
3.4缺乏一定的規范性
在培育苗圃的過程中,未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需求進行系統性規劃,也未對市場經濟發展的相關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導致營林生產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利于營林建設整體效益的提高。
3.5對樹種的質量管理不到位
良好的樹種質量能夠有效提高樹木的成活率,但當前我國的營林生產管理機制不完善,對樹種質量的認知和管理不夠充分,甚至還存在大量認知上的誤區,這對我國營林的生產和更新產生嚴重影響。
4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
4.1加大種苗基地的建設
營林工作應及時對母樹林結構中不合理的現象進行調整,并根據當前國家政策,來提高闊葉樹母樹林的占有率,加大對現有母林的撫育管理力度,提高林木質量,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將母樹林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另外,有計劃地培育、發展珍貴的針闊葉母樹林基地建設,不僅有利于改善母樹林的結構,還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從而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4.2改善營林的管理方式
(1)市場上對不同樹木具有不同要求,且相關管理者應安排相關人員在市場上對其進行調查,從而確定樹木的種類和數量,并將樹木的生長情況和市場經濟價值進行比較,根據其比較結果來獲得經濟收入最合理的方式;(2)針對一些面積較大的苗圃可采取集約化的管理方式,對樹木進行有效管理。比如:對剛種植好的樹苗進行定期的灑水、施肥、打藥等,可將長勢較差的樹苗去除掉,增加對優良樹苗的培育。,對樹木進行有效的長期管理。
4.3保證苗圃運行機制的有效運行
將苗木培育逐漸推向市場,不僅有利于降低造林育林的成本,還有利于提高苗圃運營管理的經濟效益。一般情況下,林木企業所種植和培育的苗木只有在滿足企業自身的需求后,才可將多余的苗木放在市場上銷售。采用承包方式對苗木生產進行管理,可有效解決苗圃空置的問題,并將這些苗圃充分利用起來,培育各種花卉,從而動物養殖、環境綠化等提供所需的植物,通常情況下,若采用承包的方式對苗木進行培育和種植,可大大降低林木企業的資金投入,并增加員工的經濟收入,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的持續發展。
4.4林業機械化推廣
使用林業機械設備進行造林作業,不但有利于提高效率、節省勞動成本,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提高營林的質量。經過相關實驗發現,用機械進行植樹造林,每天可挖800-1600個樹坑,而人工方式每天則可挖200個樹坑,機械作業的效率是人工效率的4-8倍,林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為林業的現代化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4.5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
組建各種營林隊伍對作業人員進行技術方面的培訓和指導,當地政府部門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通過現代機械化的生產和專業規模化的造林模式, 可向廣大林農推廣現代化作業方式,以便營林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有效解決。
5結語
現代林業必須遵循森林的分類經營原則,加大商品林經營力度,管好生態公益林,才能將林木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實現林業作業效率的有效提高,從而為促進我國林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鳳清. 淺析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若干問題探討[J]. 農業與技術, 2013(4):85-85.
[2]白煜. 淺析加強營林生產管理之若干問題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 2011(36):198-198.
[3]劉忠才. 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9).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