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明
【摘要】:環境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 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改善也是擺在相關工作人員面前的重要難題。 森林資源在生態環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為了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考慮到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只有做好基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才能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森林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
雖然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可是其再生的過程極為漫長,再加上現如今環境的不斷惡化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浪潮的出現,這就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如何在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有限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是人類當前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從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對我國森林資源樹木可持續管理理念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1、 當前我國森林資源概況
我國現階段森林資源總的特點大致分為3個方面,分別為森林總量大、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少、森林資源分布地域差別大。我國最近一次森林資源狀況調查是在2009年,歷時5年時間,2013年得到調查結果。2014年資料顯示,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面積為2.08億hm2,其中,天然林面積可達12184萬 hm2。如果把我國的森林資源面積總量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森林資源面積總量相比較,我國森林資源面積的總量仍然居于全球前列。但是,中國地大人多,我國的森林資源覆蓋率只有20% 左右,與世界森林資源覆蓋率平均水平31%仍然存在著巨 大差距。同時,森林資源的人均占有量與全球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相比,比率為1:4。從以上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雖然我國的森林資源面積總量很大,但森林資源的覆蓋率低下,森林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少。
中國的地域面積十分廣闊,南北和東西的跨度大,這也造成了中國的溫度帶分布比較復雜。中國的溫度帶大致分為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寒溫帶、中溫帶、高原溫帶、高原亞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南亞熱帶、邊緣熱帶。其對應的自然帶森林種類各不相同。
我國的林木種類主要分為針葉林和闊葉林, 由北向南依次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等。同時,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覆蓋的省份有黑龍江和吉林的大區域,云南和福建省份,以及四川和青藏高原等地,其他地區森林資源覆蓋率極少。
2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在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上獲得了較大的成功,但還存在了許多問題,比如:我國林業的結構不合理;林地分布不均勻;人工林比重大、發展快,但是森林質量不高;森林資源總面積大,但人均占地面積小;森林質量管理不嚴格,這些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以下幾個方面很明顯很清晰的體現了出來。
①缺乏完善的管理保護制度
我國具有地域遼闊與人口眾多的特點,在鄉鎮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中,還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與不統一的情況,這便使管理部門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參照依據,也使一些亂砍濫伐的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進而對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破壞。受管理保護制度不完善的影響,鄉鎮管理部門往往無法明確自身的實際職責,使得日常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限于表面,無法達到實際效果。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保護制度,使得管理部門在森林保護與監督工作中難以有效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對于一些企業或個人過度開采森林資源的行為也無法及時制止,這便對我國鄉鎮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影響。
②管理部門設置不合理
森林資源在保護和管理階段,需要以完善的制度形式為基礎,按照制度體系的要求執行,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當前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管理部門設置不合理的現象,相關責任無法落實到實處,僅僅以表面形式為主,導致實際管理形式經常被忽略,嚴重制約著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③森林資源的具體產權不清
我國森林資源在保護與管理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具體產權不清晰的現象。特別是在西南與內蒙古等一些較為偏遠的國有重點林區,有些國有林區企業不僅承擔著保護與管理森林資源的角色,還扮演著采伐者的角色。森林資源的具體產權從表面上看屬于國家,但實際上卻成為了一些企業的無償資產,它們往往會在經濟利益跟保護與管理職責之間進行博弈。甚至有些地區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常常出現過度開采森林資源的現象,這便使我國鄉鎮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3、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策略
3.1建立健全我國森林法制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
制定和完善有關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從而使得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能夠得到國家政策的指引和調控,并使得那些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和控制。為了強化對森林資源的管理,還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如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等來對相關行為進行鼓勵或者控制。為了調整利益結構,防止人們為了短期利益而亂砍亂伐森林資源,要運用產業政策和經濟杠桿,如金融、稅收以及價格和投資等來保證林業的穩定投入。另外,還可以開征生態稅收,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和政策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從而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為了有效控制過度消耗和浪費森林資源,控制森林采伐數量,還要建立健全綜合決策機制,嚴格執行森林資源限額采伐,且各個部門要嚴守職責,將有關林業的審判工作把握好,從而使得我國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3.2加強宣傳教育力度, 增強群眾保護和管理森林
資源的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行政部門應當加大保護環境的宣傳力度,通過新聞網絡等媒介宣傳保護環境的知識,組織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活動,例如組織群眾植樹造林,提高公民保護森林資源的參與積極性,使得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深入人心。我國還應吸納和借鑒外國先進的保護和管理經驗,例如近代德國“近自然林”理論、美國林業科技創新體系、日本林業集約經營等,加強森林資源的污染防治措施,種植保護林、薪炭林等。
【參考文獻】:
[1]謝軍安,劉陽.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03(12):122~126.
[2]蔣衛麗,李美玉,張愛華.淺談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5,02(01):92+162.
[3]袁再杰.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探析[J].綠色科技,2015,12(1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