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海
【摘要】: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在發展林業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擴大營林面積,提高造林質量和管理水平,做好養護工作,為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林業資源;保護措施;造林方法;
做好森林的保護工作,加大林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環境的質量,優化生態環境,清潔環境,有效抵制沙塵暴、控制水土流失;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森林資源隱藏極大的森林旅游資源,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的對森林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發展旅游資源,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情趣生活,同時可以在人們旅游時增強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的培養,有效提高經濟收入。
1人工造林技術
1.1播種造林法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發展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去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厲,造林后的幼林培養操持步驟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當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空虛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泥土水分空虛,各種磨難性成分較輕,對于人煙濃烈地區的造林更加吻合。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流傳等。
1.2分殖造林法
是把持樹木的養分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暗中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發展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獨霸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成長較快,而且在遺傳了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受母樹的數量和漫衍狀況的限定,這種方法首要用于適用養分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1.3因地制宜決議造林樹種
按照現代生態學道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考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決議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準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放慢改進泥土情況布局和提高林分風致。闊葉樹落葉層能維持泥土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泥土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歉收的成就。另一方面,又能改動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賞玩的賞玩性,豐厚叢林利潤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才力,對于維持水土、素養水源、調理氣候等都具有十分緊要的感召和含義。
1.4決議造林最佳時間
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因為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廣告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候普及提早,冬末春初氣溫較低,揮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量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冬末即已末尾),造林以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才力強,當年成長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時間充足,無利于勞力安排,擔保造林質,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冰冷的地區,仍以春季造林為宜。栽樹氣候要選陰雨天和雨后好天,泥土過旱,間斷大雨或結冰、霜凍時代以及刮和風天,均不宜種樹。
1.5營造混交林
隨著杉、松造林面裁減,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缺陷是不利改進泥土地力,對不良情況順應性差,易發扶病蟲害等自然磨難,各地都有出現,于是,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執拗林型布局解纜,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可在而后工作中多數使用于經營方面。立地條件較差山地紅壤的造林地,宜采取一些順應性強的樹種,如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種以及枳、荷比及本地樹種套種。各地實際證明,杉松混交成就是好的,無論是兩種同時造林或因杉木長不起來再混種馬尾松,或在馬尾松林下套種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這是因為松樹耐干旱瘠薄,主根發財,穿透力強可洚入下層,不單改動空中情況,為杉木造成庇蔭條件,而且也許增加泥土曠地度,額外是馬尾松間伐后,根系容易腐爛,構成曠地,無利杉木根系發育。
2加強林業保護措施
2.1林業的發展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素,林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所以應該加強林業保護的力度,提高林業發展效率。針對森林火災現象,應該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利用各種渠道,向人們宣傳林業保護的重要性,調動全民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林業保護工作中來。
2.2強化森林管理,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調控,制定并完善森林林木資源開采、保護方面的法律,按照法律規定實施有效的管理,將林業整頓工作做好;開展普法教育,嚴格執行林業法律法規,對違規進行亂砍濫伐、亂捕亂獵、毀林開荒、非法侵占林地、無證運輸經營加工木材、走私倒賣珍惜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清理懲處。
2.3對林業病蟲害的發病原因以及病蟲害種類進行分類,有針對性的開展林業檢疫工作,保護林業健康發展。根據林業發展狀況,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檢疫技術,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降低林業資源的損失,改善林業生態系統,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2.4以質量為中心,提高森林綠化的水平,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能防風固沙,具有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污染等生態效益,有益于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加大投入,加快綠化的步伐,經常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使森林得以休養生息。抓質量、抓速度,保護現有的天然林,注重公益林、兼用林的防洪工作,加大森林恢復工作,對森林進行有效的撫育、改良、擴大。
2.5遵循可持續原則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找到二者維系之間適度的平衡點,建立一個平穩和諧的經濟、社會、生態結構,維系一個既有利于當代經濟的發展又造福于子孫后世的體系,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持久的發展。
3結束語
森林是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各位林業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造林整地,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還要掌握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護、防”等問題,才能有效地培育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更好地為林業生產服務,便森林資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嚴軍華援淺談師宗縣林業保護和林業發展趨勢[J]援現代園藝,2012(08)
[2]張明浩.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10,(11).
[3]李攀.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探究[J].技術應用,2012(12).
[4]孫艷秋.淺談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