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云 黃磊昌
[摘要]:基于現代垂直綠化發展的研究,探討了城市建筑垂直綠化的分類,解析了了傳統與現代城市建筑垂直綠化在植物選擇、技術上的比較,并總結出建筑垂直綠化的生態、美化和環保的功能,為未來垂直綠化在城市建筑中的大量應用,提出了可靠的堅實基礎。
[關鍵詞]:城市建筑垂直綠化;建筑立面(墻體)綠化;綠化技術;植物選擇
[引言]: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但是,建筑用地與綠化用地的矛盾,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異常突出。建筑與綠化都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美化城市的重要環節。建筑與植物的融合,是城市各要素共同發展的需要。建筑本身的垂直綠化對于解決生產用地和生態用地有著重大的作用,促進了人類生態生活和可持續發展。
1、城市建筑垂直綠化的分類
建筑垂直綠化是相對于地面綠化而言的,意思是在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空間上進行綠化的一種綠化形式。城市建筑垂直綠化按其建筑物的結構,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建筑物的立面(特指墻體)綠化,第二類為建筑物窗臺、陽臺、門廊、立柱等的綠化。
1.1建筑的立面綠化
建筑的立面綠化是指,在建筑的墻體上利用生態技術,按照一定的形式或表現技法,進行植物的種植設計。因為建筑的高度不同,因此,建筑立面綠化要考慮方位、風力、日照和溫度的變化,根據這些要求,也要選擇相應的植物。例如,在高層建筑物上,建筑的底部因為比較潮濕,日照量不足,所以應該配置喜陰植物;建筑中部應該選用對排水性要求高的植物;建筑物的頂部,風力大,太陽輻射較強,因此,應該選擇易護理、耐旱耐寒植物。
1.2 建筑物窗臺、陽臺、立柱、門廊等的綠化
建筑物的陽臺、窗臺和門廊往往是室內通向室外的過渡空間。因為窗臺、陽臺和門廊在結構、形式和朝向等自然環境的不同,也應考慮植物的選擇和種植的形式。陽臺按其結構形式,大致可分為兩類:外凸式和內凹式。外凸式陽臺,通風好、日照量足,應栽植喜陽的植物,比如,茉莉、月季、仙人掌等。但是外凸式陽臺承載力不夠,所以不宜砌筑過重的花池。內凹式陽臺因通風和光照不足,易種植耐陰植物,比如魚腥草、白芨、吊蘭等。
2、傳統與現代建筑垂直綠化的比較
2.1植物的選擇
傳統建筑垂直綠化的植物選擇,往往是以攀援植物為主,利用植物的攀爬特性,輔以牽引或附架,使其攀附在建筑物的墻面上。常用的攀援植物,以東北為例,主要有:五葉地錦、爬山虎、山葡萄、南蛇藤等。每個地區,都應該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選擇植物。
現代建筑垂直綠化的植物,除攀援植物以外,還有小灌木、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蕨類植物等,還應按其形式、色彩、質感與周邊環境的協調,來選擇相應的植物。現代城市建筑垂直綠化的植物選擇,因建筑陽臺、屋頂、門廊空間有限,冬季寒冷,夏季蒸發量大,這些環境特點和空間大小決定著應選擇抗風、抗旱、抗寒、水平根系發達的淺根性和植株較小的植物。
2.2技術的比較
傳統的建筑垂直綠化,從形式和技術手法上講,比較單一,僅僅是利用攀援植物自身的特性,使其沿著建筑墻面、柵欄、花架、廊架、立柱等自由生長。因為建筑墻面的結構和粉刷材料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植物。其種植方法一般為地栽和種植槽種植,一般不需要過多的人力和物力,只需要定時澆水或修剪即可。
近年來, 現代建筑垂直綠化技術異常突出,豐富了墻面的綠化形式。主要的技術有:
2.2.1模塊式垂直綠化:用方形、菱形等幾何形組成一個模塊,模塊也統稱為基盤,以一個模塊為單元,用拼接、組裝的方式,由鋼筋或者其他不銹鋼材料為支撐結構,采用自動灌溉系統,組成不同方案的綠化形式。模塊里的材料通常是由塑料、聚苯乙烯塑料、尼龍、合成纖維等非紡織材料制成,這種材料透氣性好,輕介質、透水好,可種植大密度多樣性植物。
2.2.2布氈水培式垂直綠化:采用水培滴灌設備,可以靈活運用在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墻面,相對模塊基盤垂直綠化,水培介質型垂直綠化對結構墻面的負擔最小,但是植物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水培式綠化是以金屬框架為支撐,PVC板作為防水膜、固定在金屬框架上,然后再將吸水氈布固定在防水膜上,植物在固定在吸水氈布上,一層一層疊加、拼裝形成的垂直綠化形式,這種方法可現場栽植,具有重量輕,厚度薄的優點。
2.2.3鋪貼式垂直綠化:鋪貼式墻面綠化最大的特點是薄輕。該技術無需骨架,只需將生長基質和植物通過某種特殊介質直接鋪貼在建筑的墻面上,在防水和阻根的墻面上固定基質與綠化植物,通過智能定時自動灌概系統使植物按時補充所需水分。這種綠化技術,在實際運用時,需要做好防水處理,一般要選擇淺根性植物,避免植物根系刺穿墻體,導致墻體開裂。
3、建筑垂直綠化的功能研究
3.1生態功能
近年來,硬性鋪裝材料在城市中的面積增加,導致城市的溫度越來越高。而在建筑的立面進行綠化,不僅能夠吸收熱量,并且能夠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太陽輻射進行大量的蒸發,使得建筑周圍的溫度降低,減弱了城市熱島效應。植物的葉子上布滿了許多絨毛,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濕潤性,對灰塵和細微顆粒具有一定作用的吸附和截留作用,從而出現了停滯塵土的效果,同時減少了噪音污染,提高了城市的空氣質量。
3.2美化功能
現在的建筑垂直綠化,是將城市綠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二維空間過渡到三維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減少了生產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間的矛盾。城市街道上的建筑立面、門廊、陽臺、屋頂花園的綠化,大大美化了城市的景觀環境,在豎向空間上,豐富了城市的景觀層次。并且,對改變城市肌理具有一定的效果,使得城市建筑空間更具有生命感和親和力。
3.3節約環保功能
建筑垂直綠化的運用,大大降低了城市能源的消耗。建筑垂直綠化在這個環節中起到了保溫和隔熱的功能,它不僅能夠減弱冬季的冷空氣,具有一定的增溫作用,而且在夏季,減少了太陽輻射,具有一定的降溫功能。
[參考文獻]:
1.余國棟 垂直綠化新技術的發展研究 [期刊論文]-中國農資2014(4)
2.李澤民 住宅生態環境垂直綠化 [期刊論文]-北京農業 2013(33)
3.賀曉波 垂直綠化新技術演變研究及植物幕墻設計實踐-[學位論文]碩士 2013
4.張小康 建筑立面垂直綠化設計策略研究-[學位論文]碩士 2011
第一作者:胡彩云(1991-),女,籍貫:河南省信陽市,2014級碩士,單位:大連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景觀)。
通訊作者:黃磊昌,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當代景觀生態設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