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瑩
[摘要]: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形勢下,如何建設具有地域特色和符現代城市精神文明的現代城市綠地,與鄉土植物的運用有很大關聯。本文通過分析鄉土植物的生態性、地域性、經濟性、文化性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在城市綠地中的運用,展現現代城市綠地的人文地域性。使得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得到傳承。
[關鍵詞]:鄉土植物;城市綠地;設計營造;
1.城市綠地的現狀:
現代化的建設加快了我國城市的發展,城市綠地的發展由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決定,也作為區別于其它城市的因素。在建設現代城市綠地的進程中鄉土植物的運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一些城市建設者們認為鄉土植物是粗俗、丑陋甚至不文明的、不開化的。這將會使植物向他們所偏好的象征著財富和地位的,華麗和奢侈的方向轉變。另外,當不被大眾熟悉的鄉土植物出現在城市園林中時,能否被使用者接受也是個問題[1]。
1.1單一模式的設計
由于建設之初的經驗不足,生搬硬套的采用西方的一些設計模式,現代的城市綠地廣泛的應用在我國的大部分城市。由于統一模式下建設的城市綠地,很難令人感受到地域性,缺乏城市本該特有的面貌。這種建設模式雖然很快的解決了一些現存的問題,但是這種重復的搬運復制,使得各個城市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等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1.2忽視自然因素
環境在城市化進程中受到了破壞,其中城市綠地建設中大量引用外來物種,對該地區鄉土材料的使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帶來的不單單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還使得當地環境由于生態鏈的缺失造成生態循環系統的破壞、環境逐漸惡化、城市熱島效應加劇。這一系列問題的產生使得鄉土植物在城市綠地中的營造得到重視。
1.3不符合人性化的空間尺度
城市建設廣泛地開墾土地,使得原本的綠地成為城市建設的實踐場地,人們沒有了歸屬感和親切感的場所。一些不符合我們人性化的空間尺度的場所也就產生了。盲目的學習西方的景觀,建設大面積的草坪以及大量的栽植外來物種、巨型的城市廣場的產生,這些只注重了視覺上的效果,忽略了人們的歸屬感,造成了新的環境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認清城市建設的目的,忽略了人的心理和行為需求。
同時,城市肌理的破壞和特色文化的喪失以及人際關系的疏遠,使人們認識到只有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文化和諧共生的環境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感,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環境建設中體現對人的關懷[2]。
2、鄉土植物的特征及應用條件
鄉土植物的定義
廣義上來講,是指通過人工長期引種、栽培和繁殖并證明了已經非常適應某城市所轄區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并生長良好的一類能代表當地植物特色,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植物。狹義上來講,鄉土植物就是指本地“土生土長”的植物,不包括已經高度適應某城市環境的外來樹種[3]。鄉土植物兼具歷史性與文化性,是一種動態性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已經成為鄉土的將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并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鄉土植物的營造對現階段的城市綠地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3、城市綠地中鄉土植物的營造策略
現代的城市綠地建設中鄉土植物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強的生態適應性、經濟性、管理方便的特點;能夠反映出城市綠地的生態特色。鄉土植物在城市綠地中的營造對園林綠化的發展的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加強鄉土植物的種植是城市綠地發展的方向,也符合現代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的方向。
3.1親和感的營造
現階段的城市綠地的建設追求合理性、單一性、模式化的設計,例如很多的河川建設中,過多的重視將泛濫的洪水排掉而采用了缺乏親水性的河岸堤壩。另一方面城市居住區的無序蔓延,使得城市被大量的混凝土圍繞。這些缺乏親和感的不符合人性化尺度的設計還很多。
鄉土景觀設計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使自然材料與城市相結合,遵循人性化的空間尺度設計,使得現代城市具有實用性、耐久性和親和感。能夠給人們帶來親和感的設計同時具備人性化的空間尺度、耐久性的特征、多項使用功能這的三方面的特征。
3.2生態性的保護
現代城市的生態系統非常的脆弱,外來入侵性的物種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危害很難通過其自身的控制調節機制得到恢復。外來入侵性的物種短時間表現的并不明顯,但經過其潛伏期后會大面積的爆發爭奪周圍植物的營養物質,最終造成其他植物的死亡,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鄉土植物是經過長期的進化和自然選擇所保留下來的,對當地的自然條件尤其是氣候、土壤等條件有著良好的適應性,并對極端惡劣的環境具有較好的抗性的植物[4]。所以較之外來物種更能快速融入城市綠地的生態系統,因此在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抵抗來自外界的干擾的首選植物是鄉土植物,以鄉土植物中的建群種和優勢種為骨干喬木建立的城市綠地能成為地帶性群落的延續,是建立穩定的城市生態系統的基礎[3]。
3.3經濟性的凸顯
現代城市綠地的建設中鄉土植物能夠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并且能發揮最大的環境保護能力,其中涵養水資源和防治污染是其重要的特性。城市綠化是一項造福后代的百年大計,也是具有長遠意義的宏偉工程;它運用園林植物——喬、灌、草去充實城市空間,以使城市具有更多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這既要選擇合適的樹種,也要讓這些樹的組合豐富多彩。
鄉土植物對病蟲害也有著很好的抗性,并通過其自身的抑制系統阻止其擴散,從而避免了大面積的蟲害現象。減少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鄉土植物較之外來物種也更容易養護,從而節省了人力、物力、維護等費用。
4、結論
通過對現代城市綠地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人們在城市綠地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該地區城市的固有氣候條件,以及對鄉土植物的認可程度不高。所以,現階段還應加強扶持鄉土植物苗木公司的發展;提高人們對鄉土植物的地域文化性,生態性,經濟性等價值的認識,扭轉人們對外來植物的片面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緩解現代城市綠地建設與當地氣候環境的矛盾。希望本文可以對現代城市綠地建設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立娟.鄉土植物與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以銀川市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2]韓亮亮.景觀設計中人文尺度的研究[D]. 武漢工業學院, 2012.
[3]楊建虎.鄉土植物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景觀營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4]進士五十八 鈴木誠(日).鄉土景觀設計手法[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