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標準是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環境保護目標、開展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進行污染治理、依法排污的主要依據。科學、協調、系統的環境標準體系對于支撐環境管理、提高環境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環境標準;環境工程檢測;應用技術
【引言】:環境監測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用專用的環境檢測工具對特定區域內的污染物濃度進行間斷或不間斷地測定,觀察其濃度的變化規律并對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為環境監測管理和制定保護決策提供科學的、專業的、具體的、及時的數據信息,是環境檢測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環境監測標準是國家根據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現狀和污染物排放行為,規范采樣、分析、測定等處理工作而制定的統一標準。
1加強環境監測研究必要性
隨著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的公布,《建議》中強調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提升環境質量,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并且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結合實際情況對環境治理基礎制度進行改革,逐漸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并且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現行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使一些地方重發展輕環保、干預環保監測監察執法,使環保責任難以落實。規劃建議提出的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監測監察機構,承擔其人員和工作經費,市(地)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廳(局)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這是對我國環保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強環境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
2我國環境檢測標準體系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沒有針對重要污染物建立相應的檢測標準
我國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檢測標準沒有正式統一,缺乏權威有效地監督和檢查機制,且環境監測的方法研究常常落后于“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排放標準”的制定。另外,某些重要污染物比如重金屬等具有多種存在形式,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液態和固態以及氣態等,同時還存在不同的價態。我國現行的檢測體系和檢測標準存在嚴重的問題,沒有考慮到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物有效性,在檢測時往往還是使用統一的標準,這就給檢測結果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著監測的結果。有些較稀有但是有較大毒性的污染物沒有納入到檢測范圍。
2.2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薄弱,綜合素質不高
環境監測不同于一般的化學分析,其對象成分復雜,隨機變化大,監測人員長期以來都是面對這樣的日常工作,隨著環境問題的加劇,檢測人員面對的工作范圍、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在實際環境保護實施過程中,需要的是具有代表性的監測信息,即使得到數據再準確也起不到作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大多是非科班出身,對于監測管理知識了解甚少,缺乏對監測數據的綜合判斷、報告編制及活動評價等專業知識及經驗,故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需進一步提高。在實際工作考察中,發現一些監測站在獲得計量認證后,質量管理工作與評審之前相比差別明顯,工作松散、自覺管理的能動性變差、工作態度不積極認真及對于出現質量問題也是消極怠工。工作人員與高層管理人員樹立的質量管理意識不復存在,忽略了質量管理或質量意識薄弱,導致整個環境監測過程中質量管理體系不能夠持續改進。
3加強環境標準在環境工程監測中的應用
3.1加快國家重點環境標準的制修訂
圍繞制定和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修訂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機場噪聲、振動等環境質量標準,以及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廠、機動車、船舶、地面交通噪聲、污水綜合、大氣綜合等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涂裝、農藥、染料、釀造、農副食品加工、頁巖氣、煤化工等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及時制修訂一批與上述質量、排放標準相配套的環境監測標準與管理規范,以及國家和地方大氣、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技術導則,全面更新國家環境標準體系,與現階段經濟、社會、環境形勢相適應。
3.2加強環境標準基礎理論研究
研究設立環境基準重點專項,系統開展水、土壤、大氣環境基準體系及支撐技術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環境基準體系;以國內外環境管理理念與制度研究為基礎,根據國家最新環境管理制度優化調整需求,重點開展和深化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修訂方法學研究;開展污染物排放標準達標判定研究,開展基于環境大數據的標準達標及實施效果統計評估方法、標準實施經濟成本評估方法、區域及流域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方法等研究,以數據為支撐,加強實際調研與監測,夯實環境保護標準科學基礎。加強環保標準技術研究,開展國內重點行業污染節點、因子、機理調查、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與我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形勢相適應的重點行業污染控制技術路線,提高環保標準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3.3努力發揮生物檢測分析方法和生物傳感器的作用
隨著檢測項目的增加和檢測濃度的超低化,對監測儀器和檢測人員的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導致檢測費用增加,檢測難度提高。生物檢測方法以其可操作性強、方法簡單、價格廉價的特點已經在醫藥衛生和食品安全監測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863國家重點項目的大力支持,開發了一系列環境污染物、農藥、重金屬檢測等多種生物檢測方式,在檢測土壤、大氣環境等方面得到了應用。但是我國現行的檢測方法標準只有微囊毒素標準分析方法,應該及時組織開展嚴格的技術評估,實現這些方法的標準化和產業化,并積極運用于實踐中,通過對檢測效果的分析完善相應的檢測標準。
結束語
環境監測部門是環境保護部門中的重要組成,主要是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是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環境監測工作目的是反映環境的實際狀況,為環境保護提供基礎保障。環境監測部門應該對環境監測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為我國環境保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善兵,張恩平,王超.我國環境監測管理制度的現狀與對策[J].海峽科學,2011(12):44~45.
[2]雷小利,封明.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問題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8:137-139.
作者信息:姓名:劉流;性別:男;民族:漢族;甘肅 張掖;學歷: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單位:張掖市環境監測站;專業: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