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霏 劉杰
【摘要】: 本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歸納推理思維能力對5-6歲幼兒成長的重要性;第二,能夠培養5-6歲幼兒歸納推理能力的前提條件及特點;第三,如何培養5-6歲幼兒歸納推理能力及個案分析其中。第三部分為本文重點通過三個方式及個案舉例,來培養5-6歲幼兒的歸納推理能力。 分別是1、通過美育培養5-6歲幼兒組合能力;2、通過美育5-6歲培養幼兒取舍能力;3、通過美育5-6歲培養幼兒對比能力。
【關鍵詞】:推理能力 ;美育; 5-6歲幼兒
前言 當今社會許多國家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基本目的是為了適應21世紀文化、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本國國民素質保持與時代發展要求相協調,使自己的國家保持競爭優勢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進一步改善國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質量。幼兒教育的發展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因此幼兒教育越來越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很多政策和方針,也引發了諸多學者和專家的重視紛紛探討和研究幼兒教育發展,幼兒美術作為《幼兒園指導綱要》五大點其中藝術類里的一個重要內容,自然也得到了廣泛重視。此篇論文筆者把美術教育和幼兒心理學結合起來,根據5-6歲幼兒的成長特點,通過美育來培養5-6歲幼兒的歸納推理能力并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歸納推理能力對5-6歲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歸納推理的基本功能就是概括,是通過把新的事物歸納成一類,并總結出新的更有效的事物,使學習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快捷。歸納推理無處不在,不管是在問題解決或是概念形成,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研究,人都離不開歸納推理能力。這也為人類適應世界和成長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人們面對一個新問題或新現象的時候,往往第一反應是去聯想之前類似的問題或現象,從而歸納推理這一問題使其為新現象的產生提供一些思路或是啟發。例如歷史上有名的曹沖稱象的故事;還有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故事,他因為要鑒別王冠是否是純金制造而冥思苦想,就在他洗澡時,卻突然感到體重減輕,卻看到水位升高,這一現象給了他靈感,于是偉大的浮力定律誕生了等。還有很多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都是因為善于歸納推理生活中的小事兒產生靈感,從而擁有了偉大發現。由此可見歸納推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這里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具有歸納推理的習慣,對于幼兒來說這種歸納推理的習慣應該如何養成那?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總結了幾點提高幼兒歸納推理能力的方法。
2、能夠培養5-6歲幼兒歸納推理能力的前提條件及特點
美國心理學家艾吉瑞阿和巴亞熱昂(1999)進一步證實了2.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具有與其推理被遮擋物應該在何處出現的能力。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曼德勒和麥克多諾(1998,2000)的研究表明,9個月-11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區分動物與其他非生命物,并能夠分別在動物或非生物領域內進行歸納推理。美國心理學家蓋爾曼(1988,1990)發現,2歲的幼兒已經具有簡單的歸納推理能力。這說明幼兒在剛出生不久就具有推理能力,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歸納推理能力也不段增強。由于幼兒正處于各項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對其進行歸納推理的培養和研究,對幼兒心理發展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培養幼兒歸納推理能力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要根據其特點培養才能得到理想效果。
3、 如何培養5-6歲幼兒歸納推理能力及個案分析
3.1通過美育培養5-6歲幼兒組合能力
5-6歲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大多喜歡,先從環境入手開展畫面。所以畫面的整個構圖就會顯得散亂。為此我開展了《我最喜愛的動物》這一課,孩子們喜歡畫什么動物并不重要他們可以自由發揮繪畫自己喜歡的動物,這節課的最大價值是要讓幼兒懂得如何排列組合。這對他們的構圖能力有所提高,更主要的是可以培養幼兒的歸納推理能力。這節課我會制作很多道具制作一些小朋友可能會喜歡的小動物、花、草和小蟲等等。老師會一邊辯論一邊講解的方式做示范,再請小朋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拼貼。并請其他小朋友根據教師剛才所講的內容進行整理修改,最后進行繪畫。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知識,反復討論修正可以加深印象。從而通過美育培養5-6歲幼兒的組合能力。
3.2通過美育培養5-6歲幼兒取舍能力
幼兒繪畫總是喜歡繪制一些與主題并無關系的事物,讓幼兒學會取舍至關重要,使幼兒懂得把握事物主要本質規律。例如在《生活中的一角》這一課中,教師故意繪制三幅畫讓幼兒回答討論,第一幅全是復雜線條和圖形組層的圖畫;第二幅全是及簡單線條和圖形組成的圖畫;第三幅既有簡單概括的圖形又有復雜的多變的的線條組成的一幅畫。教師進行輔助和引導讓幼兒選擇他們覺得看起來最舒服的圖畫并加以說明。最后幼兒們選出第三幅畫是他們認為最舒服的組合。教師也通過這種方式使幼兒懂得了在畫面上要學會取舍,才能畫出更漂亮的圖畫。
3.3通過美育培養5-6歲幼兒對比能力
對比是幼兒美術中經常會運用的一種方法。如,線和形的舒密對比、形狀對比、黑白對比、主次與背景對比、色的冷暖對比,補色對比等。幼兒不可能在一節課或兩三節課學會多種對比方式,所以筆者給每一個類型的對比都設計了一節課,讓幼兒可以更細致的了解和學習對比技法。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說明,只列舉點和線的舒密對比這一例子。在《報紙上的食物》這一課中,讓幼兒畫上自己喜歡的食物沾在報紙上,并指導幼兒選擇好擺放位置。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進行討論,并與類似的名人繪畫放在一起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講解來評論幼兒繪畫的優缺點。最后進行完善和修改,讓幼兒明白什么叫點和線的舒密對比。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11
[2]蒙臺梭利著;李芷怡編譯.《蒙臺梭利全集》[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5.7
[3]楊景芝.《繪畫給予孩子的愛》[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10
[4]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類發展》[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2
[5]芭巴拉·荷伯豪斯.《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M].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