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燕 宋玉忠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培養青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湛江地區由于其歷史和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為建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載體,使核心價值觀課堂教育更加生動、形象,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了正確的方向。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有: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將鄉土教材與統編教材相結合;建立紅色文化德育實踐基地;將紅色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相結合;開展大學生在老軍區的志愿活動。
關鍵詞:湛江紅色文化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5-0254-03
紅色文化是指“由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特定的地域文化等諸多文化元素交互作用,共時存在、歷時發展,從而融合生成的一種特色文化”[1]。
一、湛江紅色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聯系
湛江紅色文化是指在廣東共產黨的領導下,湛江共產黨以黃學增、張炎將軍等人,帶領廣大人民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創造的歷史革命精神,具體有南路革命精神、張炎將軍的抗日救民精神、黃略婦女抗日精神、廣州灣精神等。這些精神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的內容和精神一致。大學生對身邊人和事、現狀以及對自身認識、反省、評價的價值觀影響著他們的人生、思維和情感,對他們的成長和成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紅色文化資源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詮釋了中國具體的精神文化,為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精神文化層次的教育及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載體。因此,大學生培養并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精神層面的一種內在要求。
二、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的作用
1.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是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由于受到市場經濟及各地文化的交流碰撞,雖然多數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充滿正能量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自身價值認識不清,對人情世故冷漠、行為表現不端、價值標準模糊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對黨、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迫在眉睫。湛江市紅色文化資源凝聚了湛江人民的奮斗精神、愛國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是湛江地區精神文化的體現,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是湛江地區培育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的重要載體。把湛江市的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課堂,依托其構建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觀訪問和實踐中塑造核心價值觀。
2.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使得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建設更加生動、形象
傳統的教育觀念及方法單一乏味,以講述教材理論的方法來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已不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改變當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是大勢所趨。湛江市紅色文化貼近生活,歷史故事豐富精彩,課堂內容充實,對大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是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行之有效的途徑。以湛江市寸金公園歷史遺址為例,寸金公園毗鄰嶺南師范學院,在大一新生的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寸金公園的烈士陵園旅游,給他們講故事,讓他們寫讀后感等。這樣不僅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和近代歷史綱要等課程感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游途中感受到革命先輩在與敵人抗爭過程中的精神,引起他們對歷史遺跡、歷史文物的認知,對烈士的敬重和佩服,于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文化精神的洗禮,感受到湛江市共產黨和湛江人民在戰爭年代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正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和教學任務。由此可以看出,參觀革命歷史遺跡,從實踐中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一種比較生動、形象、直觀、創新、為大學生所樂意接受的教學形式。
3.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首先,地方紅色文化為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指引了方向。湛江共產黨人在戰爭年代中所形成的紅色文化精神是一種正能量,它“所蘊含的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都折射出革命前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高尚品質,有利于青少年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感受和繼承我黨的優良革命傳統”[3]。比如,2003年12月,湛江市遂溪樂民鎮敦文村黃學增故居紀念館落成,充分表明了湛江市加大黃學增紀念館的教育功能,使之成為愛國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重要基地。另外,2011年6月,徐聞縣首個縣級歷史紀念館開館,通過弘揚先輩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讓徐聞人民了解歷史,增強徐聞人干事創業的熱情。通過參訪這些紀念館,湛江市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愛國熱情明顯得到提高。
其次,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指引著大學生去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如競爭意識、創業精神、團結友愛等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價值觀,也是社會良好風氣的基石。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及未來事業的成功都大有裨益。如黃學增的《競爭說》中寫道:人在競爭時代,斷不可無競爭心。無競爭心不能立于競爭世界,競爭乃當今之要務也。學問以競爭而精,實業以競爭而興,國家以競爭而文明。世界愈競爭,愈發達;愈發達,愈競爭。人無競爭,誠不能立于競爭世界。能競爭,乃可以言富強。黃學增的《競爭說》給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要有競爭心,于學習、實業乃至國家,否則難以立于社會。因此,大學生要樹立競爭的信念,增強自己樹立優良價值觀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社會實踐的技能。
再次,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人才,尤其是正在上升期和發展中的湛江地區,更是需要創新人才來建設。湛江紅色文化的形成過程就是湛江共產黨和人民不斷探索適合湛江發展道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湛江共產黨時刻遵循黨中央的精神,將其與湛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探索出一條適合湛江地區發展的理論,也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這一發展過程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型思維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最后,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民黨愛國將領張炎將軍,是湛江市吳川人,他以救國救以民積極抗日為己任,肩負起了廣東湛江南路革命的重任,率領了包括廉江、徐聞、吳川等地的國民自衛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湛江地區的革命,給予日軍以重重的打擊。為了解決經費問題,他變賣自己的房產,培訓抗日自衛團,招收進步青年等,為抗日戰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張炎將軍作為一個軍人,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贏得了人民群眾及共產黨的信任。因此,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大學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所肩負的保護人民利益的責任感,增強了他們對所肩負責任的認識,對培養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紅色文化資源與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核心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作用。開發和利用好湛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教育工程,將廣東南路革命的愛國、團結、維護民族獨立的精神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構建湛江獨有的紅色教育工程和基地。這一舉措不僅發揮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作用,也是發揮校園德育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將湛江紅色文化資源與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將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
1.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
課堂是進行教育的平臺,也是進行傳播紅色文化的主要渠道,老師們可以在《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中結合湛江地區黨史、農民運動等內容進行討論,或者引用相關視頻、地方歌曲如雷劇、英雄照片等方式展開教學,以展現具有湛江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如南路革命時期南路自衛話劇團到各縣巡回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兩顆手榴彈》《飛將軍》等抗日進步話劇的視頻。既增加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參與,又讓學生們對革命的精神有更深的體會。此外,湛江地區應實事求是,把紅色文化充實于實踐中,并讓紅色文化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比如嶺南師范學院可以組織表演雷劇,舉行“我心中的革命英雄”演講比賽;廣東海洋大學則可憑借學校優勢建立“高校德育研究基地“,如馬克思主義學院到南路革命根據地進行掛牌活動等,讓學生親自拜訪革命前輩,參觀為革命壯烈犧牲的英雄紀念碑,以此來塑造他們的愛國、誠信、敬業等精神,以達到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地域性,還可充分發揮地方紅色文化的教育作用。教育部應加強湛江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計劃。如湛江地區可以設立“湛江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發揮大學的優勢,推動湛江黨史和革命精神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增強大學生對文化教育的認識,為培育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提供有效的途徑。
2.善于將鄉土教材與統編教材相結合
把鄉土教材運用到教學當中是提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一大創舉。首先,鄉土教材豐富了全國統編教材的內容,是對統一教材的補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科書的內容。例如:在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時,適當地問一問在赤坎為什么有座“寸金橋”“寸金橋公園”,說一說黃學增領導的廣東南路農民運動,贊一贊廣東南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為實現崇高理想而與敵人殊死斗爭的英雄功績等等,以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其次,使用鄉土教材可以激發大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及對思想教育課程的興趣。學生對本鄉土的人和事有親切感,因此,結合歷史課堂教學的內容,這將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通過身邊革命事跡的學習,大學生既能了解自己所處城市的歷史,又能從靈魂深處感受到他們的愛國精神。高校重視鄉土教材與統編教材相結合,更能充分利用湛江紅色文化資源來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有責任心、自尊心的價值觀。湛江市教育局在1985年編寫的《湛江歷史》一書,就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鄉土教材。隨后,又相繼編寫了《中國共產黨湛江歷史》《南路風云》《光輝的戰斗歷程》等等,這些都為湛江高校提供了豐富的鄉土教材。因此,充分利用湛江的這些紅色資源,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建立紅色文化德育實踐基地
湛江高校為大學生搭建紅色文化實踐基地,有助于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開展。目前,湛江市紅色文化遺址有一百多處,各縣級政府也重建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物質教育基地,為高校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物質載體和實踐平臺。如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黃學增的故居、東海南路革命遺址等建立了德育實踐與研究基地,為海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對于縣或市政府建立起來的紅色文化德育實踐基地應免費對學生開放,并保障當地文化教育基地的正常運轉和維護,以保證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嶺南師范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等高校應與紅色文化德育實踐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系,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搭建堅實的實踐平臺。
4.紅色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相結合
紅色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相結合可以達到在教學中享受樂趣的效果。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價值觀培養的具體表現,學校組織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塑造其價值觀,并且表現形式非常具體。因此,高校應該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根據自身情況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把地方紅色文化充實于活動中,擴大紅色文化在大學校園內的影響。文化活動的內容包括:舉辦紅色經典書籍閱讀交流會、湛江黨史宣傳片、紅歌競賽、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使大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氛圍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從而形成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如嶺南師范學院每年一度的校園紅色詩歌朗誦比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因此,學校各部門包括學生管理部門、宣傳部、團委等應該出臺一定的獎勵機制,激發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達到校園文化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5.開展大學生到老軍區的志愿活動
毛澤東曾說:“你要知識,就得參加社會實踐。”湛江高校應該大力開展大學生志愿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育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高校應大力支持大學生到老軍區參加社會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例如,醫學院可以組織大學生向解放軍人民醫院學習的活動,向老一輩有過革命經歷的軍人學習,向他們不畏炮火的轟炸而救人的精神學習。同時,請老一輩為醫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訓,師范院校的學生則可以到老軍區進行支教,并向老一輩人學習他們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不忘學習的精神等等。通過在老軍區的社會實踐,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大學生們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也培養了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江峰,汪穎子.中國紅色文化生成的系統要素透析——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6).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陳婧,王春嬌.紅色旅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資訊,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