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楊慧芳
【關鍵詞】 合作學習;高校;英語專業;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66—02
一個組織和個人是否具有很強的學習力,不僅關系到國家的興衰,也關系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學習已成為時下人們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學習力不僅關乎生存的需要,而且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夠用一輩子;到工業經濟時代,讀十幾年書也夠用一輩子;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只有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日趨激烈的競爭淘汰出局。因此,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重視學習力的培養,否則就無法生存、無法立足,更談不上可持續性發展。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突飛猛進,當今社會中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獲取。學海拾貝,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而且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新的挑戰,重視開發和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既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和責任,也是大學生自身成長和成才的客觀需求。對大學生而言,學習力既是他們的基礎能力,又是他們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是國家未來人才資源的主力群體,重視大學生學習力的開發,是人力資源潛能開發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貫徹落實國家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舉措,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力的內涵
學習力,就是把他人的知識、技能、做法轉換成自身人力資本的能力。“學習力”(Learning Power)這一提法最早起緣于管理領域,來自于美國麻省理工管理學院的教授Jay Forrester及其學生Peter M. Senge 的“學習型組織”研究,他們指出學習力對于組織管理的非凡價值:一個具有學習力的學習型組織像具有生命的機體,總能靈活伸展,輪轉向前。此后,有關學習型組織、學習力等的研究成果呈直線增長態勢,不僅有學術專著,而且有實證分析和案例推廣,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學習力的設計與實施已使許多國際著名的企業受益。
學習型組織提出后又被遷移到教育領域,主要研究教學中如何構建學習者的學習力以促其有效終身學習。“學習力”(Learning Power)作為培養學會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判斷標準,它潛在地影響著學習活動的進行,是學習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學習力也成為學習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
為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力,通過教授具體有效的學習策略,把學生領進掌握英語技能的大門,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科學的方法理念,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理念等,最終提升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在恰當運用學習策略的過程中發揮并提高自己的學習力,成為“愛學”、“樂學”和“會學”的終身學習者。
二、合作學習策略的內涵
語言學習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把這一教學模式稱之為“協作性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指在既定的教學任務中,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異質同組組合在一起,彼此合作與支持,共同進行學習活動,進而完成學習任務。學習者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互相解釋他們的觀點和展示技能,每一個人都成為積極的參與者,也是重要的資源提供者。領悟快、能力強的學習者向領悟慢、能力稍弱的學習者解釋對所討論問題的看法時,也是在鞏固和深化自己的理解。同樣,領悟慢的學習者可以從學習伙伴的輔導中獲益。
理想的合作學習組合不應該只是強強聯手或者弱弱結合,而應該是語言能力強的學生、水平一般的學生和一兩個語言能力較低的學生合理搭檔組成的。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強項和弱項,合作學習才能使他們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共同提高。高水平的學生在幫助同學的過程中更加提高了自己;而低水平的學生則可在集體的幫助下增強信心,提高認知能力。此外,在自然班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都可以從同伴的評價中及時反思、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以盡快縮短與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在學習上的差距。成功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產生歸屬感,有積極的和相互支持的動力,可以促進各成員積極向上的形象,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學習效果。
三、合作學習策略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實施
1.教學任務的活動設計
針對英語專業教學,首要任務不是如何去“教”,而是激發學生如何去“學”。 教師通過布置一系列學習任務,讓班里的小組協作分工來完成。我們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但又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1)設計好導入教學活動,要重新組織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篩選、加工、處理,最好以多媒體課件并配以音視頻的形式展現,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以促進學生對材料的認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2)課堂活動和練習形式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教學任務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程度,教師講解和學生操練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盡可能做到精講多練,讓組與組之間多對話、多練習。(3)在學生執行任務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如,解決問題的思路,段落擴展的方法等。在學習中學生還可以和教師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論題,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有更多機會掌握學習策略, 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4)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應及時作出總結和評價。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贊賞和滿意,并提出進一步提高完善的建議。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將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錯誤進行分析和講解,強化學習效果。
2.分組學習的活動設計
學習小組是實施合作學習的基礎單位。設定小組時,首先要確定具有較強的主動精神、較高的語言水平和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可根據主動精神的強弱及語言能力的強弱設定小組,同時還應考慮到性別的搭配均衡,每個學習小組的規模設定在3~4人。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溝通與引導,對領悟快、學得好的學生要因勢利導,激發其潛能;對領悟慢、底子弱的學生采取正向的情感干預和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成為一種學習者主動參與的知識建構活動,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合作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力的影響
合作學習策略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在某一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自行體會和發現,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然的行為活動,實現了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思”、“行”的根本性轉變。
合作學習提倡歸納式學習方法,學生需要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方能完成學業,并獲得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生在自我調節定向后,進行自我把握,這就是自我控制。它促使學生不斷改善自身的學習能力和人生品格,從而能使學生逐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里涉及對自我動機水平的控制和學習心向的把握,并涉及個人的意志力,以不斷完善自我。學生自我調控能力的提高,不僅能促使他們在課堂上主動構建知識框架,也會激勵他們在課堂之外繼續學習,使學習活動成為終身學習行為。在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環境中實施合作學習策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并使學生成為自主的語言學習者和應用者。
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知識經濟為依托,而人才在知識經濟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創新以及對知識的運用。如同公司在市場中競爭的成敗最終決定于它的學習力一樣,任何一個組織,其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信息化背景下的發展、競爭和興衰,也同樣基于其所擁有的學習力。“學會學習”已成為信息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和當今社會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
甘肅高校地處西部,各高校的英語專業應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特色,借鑒兄弟省份和各地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已經取得的成果,來推動自己的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積極開發各級各類網絡教學平臺和多媒體教學資源,注重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及時更新課程體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以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動力,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和完善適合甘肅省情的英語專業學生的可持續的英語學習能力發展體系。
(本文系2015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西北地區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力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A-119)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