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今年以來,隨著庫存持續增加,終端需求依然疲弱,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仍在走低。最近,國家發改委宣布將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這意味著實行了9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將取消。預計在國內市場利空的背景下,今年后市玉米行情仍不容樂觀。
從臨儲量看,庫存還在不斷增加。當前,玉米收儲量已遠超去年總量。有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3月25日,東北玉米臨儲累計入庫量達到10352萬噸,目前國內玉米總庫存已經超過2.5億噸,供大于求的格局進一步加劇。
從市場需求看,玉米消費依然不強。盡管當前生豬價格不斷高漲,但因生豬存欄量維持在較低水平,對飼料的消耗明顯不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末,全國生豬存欄36671萬頭,環比減少672萬頭,同比下降5.9%;與2013年11月46856萬頭的高點相比,下降10185萬頭,降幅高達21.7%。能繁母豬存欄3760萬頭,較上月減少23萬頭,同比下降8.5%;與2012年年末5078萬頭的高峰相比,下降1318萬頭,降幅達26%,且已連續30個月下降。
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3月末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為2.01元/公斤,同比下降17.3%。育肥豬配合飼料、肉雞配合飼料、蛋雞配合飼料平均價格分別為3.02元/公斤、3.07元/公斤、2.80元/公斤,同比分別下降7.9%、8.9%、9.4%。
近年來,由于國產玉米與進口玉米價差進一步拉大,導致進口玉米源源不斷進入國內市場,而國產玉米被束之高閣,庫存嚴重積壓。顯然,政府高價托底的臨時收儲政策,弊端日益凸顯,已經不適應供求關系的自我調整。近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將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這意味著已經實行了9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將取消。
業內人士表示,將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既有利于鼓勵飼料和深加工企業等多元市場主體多收糧、多存糧、多用糧,還能釋放積極信號,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穩妥引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有利于促進國內玉米產業長期健康發展。
針對今年后市玉米的供求形勢,業內人士預計,由于今年宏觀經濟仍然存在下行的壓力,市場需求也不會迅速上升,供過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內仍將難以扭轉,玉米市場行情將繼續承壓;不過,在臨儲收購政策取消后,必然造成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的減少,隨著庫存的逐步下降,玉米價格有望呈現一定程度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