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帥杰 王姍
摘 要:中國武術,歷來重視眼神、眼法的功能與作用。在武術套路演練中,眼神、眼法對武術神韻的表達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攻防搏斗中,眼神、眼法同樣起著察敵詳情、判斷時機的重要作用。文章從眼神、眼法的概念出發,闡述其在武術運動中的特征和作用,并對當今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眼神、眼法訓練的現狀進行分析,再結合實際,提出建議,以期能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演練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武術教學 眼神 眼法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5—0075—03
隨著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需求和身體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術,一種寓技擊、養生、健身、娛樂、表演、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在增強國民體質的同時,其高度的娛樂性和觀賞性更是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武術運動具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和風格,在展示、演練的過程中,眼神、眼法對增強氣勢、展示精神、升華神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當今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眼神、眼法訓練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影響因素所在,并嘗試性提出建議,旨在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演練水平提供幫助。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高校中武術公開課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訪談法為主,兼以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歸納總結法。
3 中國武術中的眼神、眼法概論
中國武術歷來重視內外相合,形神兼備。而要達到此種要求,則需要外部的軀體動作與內部精神的高度協調,才能充分展示出中國武術的獨特“味道”,即武術的神韻。然而相對于肢體動作而言,精神、神韻等是摸不到、看不著的,可又確確實實能被人們感覺到,那么人們是如何感覺到這種虛幻、飄渺的東西呢?那就是眼神。人們在表達精神、氣勢的時候,必定伴隨著內在意識和心靈的活動,“傳其神,必用其心”即是此理。“神藏于心,外候于目”勃發的精神氣勢,需要用眼睛傳達,俗話說:“眼睛為心靈之窗”,從現代生理學視角看,“眼:即視覺器官,包括眼球、眼臉和眼肌等輔助結構。它的功能是視網膜接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傳入大腦皮質視覺區而產生視覺,由于產生神經沖動,又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必然要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我們把這種通過大腦加工處理而發射出的帶有感情色彩的光和神態稱作眼神”[1]。故中國自古就有“眉目傳情”之說。眼神在武術運動中有著獨屬于自己的特殊要求,是武術精氣神的核心,是武術的靈魂;“拳似流星,眼似電”,就是對武術中眼神的形象概括。以目傳神,目隨勢注,在武術表達中,要求眼睛有神、準確、明亮,其體現的是武術的核心——技擊,展示的是中華武術獨有的精、氣、神。[2]
眼法是武術八法(手、眼、身、步、神、氣、力、功)之一,是套路演練和攻防實戰中眼神運用的方法,是眼神與各種動作協調配合的方法,是通過頭頸的轉動、目光的聚注與上盤技法等共同體現的[3]。眼法的運用,總體可以分為兩種:注視和隨視,即“動者隨視,靜者注視”之意。“眼到手到,手眼相隨”是武術運動中的基本原則,武術演練者那明亮、專注的眼神只有同身法、步法、手法等配合的恰到好處,才能發揮出不同拳種的獨特技術風格,同時也是武術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的高度融合,這樣才能引領觀賞者充分感受中國武術剛柔相濟、技合乎道的自然意境與魅力。
4 眼神、眼法在武術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武術要求眼疾、手快、身靈、步活、精滿、神足、氣沉、力達、功純。十分重視和強調他們之間的密切配合,而“眼疾”作為第一要點,可見眼力在武術運動中的重要地位。若能眼神、眼法運用得當,當能為武術的拳械演練增光添彩,為實戰格斗助威長勢,甚者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然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門派林立,不同的拳種、不同的用途目的對眼神、眼法的要求也各有側重。本文就武術的拳械演練和技擊格斗兩個大方面簡單的闡述眼神、眼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4.1 眼神、眼法在武術拳械演練方面的作用
4.1.1展示內在神意,增添演練氣勢
在武術拳械演練中,眼神的表達、眼法的配合尤為重要,“百拳之法,以眼為尊”,就是要求眼到手到,手眼相隨,兩目生輝,進而使整個演練過程精神飽滿,氣勢磅礴,體現出其蘊含的攻防含義。若眼神、眼法運用不當,如很多初學者,甚至一些已達一定程度的習武者,演練時忽略眼法的配合或配合不協調,動作就會不自然,神態也會顯得發呆、發癡、僵硬,即使瞪大眼睛也會使人感到沒有精神,沒有氣勢。如二十四式太極拳中云手接單鞭的動作,頭與眼神依次跟隨左、右手的移動。這樣,太極拳不僅體現了陰陽、虛實的變化,又可以表現出云手動作的攻防含義;而這樣的動作與配合在拳械演練中無處不在。眼神的表達是無聲的,它是演練者心理意識的自然流露,體現的是演練者對所練動作的理解領會程度;恰當的眼神、眼法配合,可以增強觀賞者的精神體驗,并能一定程度的遮掩演練者技術動作方面的瑕疵,對整個演練過程宛如畫龍點睛,被升華了一般,進而達到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妙境。
4.1.2有利于維持軀體平衡
我們大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睜眼單腳支撐的時間遠長于閉眼單腳支撐。事實的確如此,人體的平衡是由小腦前庭器官、視覺、深部感覺、皮膚感覺以及其他感覺,協同作用共同完成的。此外,內耳里有一個叫迷路的部分也對平衡起著重要作用。閉上眼睛等于關閉其中一部分,穩定性就會變差。在武術拳械演練中,眼神、眼法對于保持軀體平衡具有同樣的作用。例如武術中的基本動作:金雞獨立,要干凈、利落的完成此勢,就必須強調像鷹一樣盯住一個方向或目標,凝神聚氣,以引領動作姿勢,統攝全身精氣。如果眼睛隨意飄動,無目標、無方向,則會引起頭部晃動,中軸不穩,從而腳下無根,失去平衡。
4.1.3對動作的完成具有指引導向作用
古代拳諺語有云:“心(意 )為元帥,眼為先鋒”。眼法是完成動作的先行者,它具有隨頭而動、旋轉查視的運動形態和功能。陳式太極拳中強調意在拳先,以意催形,形氣結合,內外兼修。然而意應如何體現?當然需要眼神、眼法來配合,不然談何意在拳先?所以武術在其運動中,要求演練者得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眼球轉動和廣闊的視野范圍去引導起、伏、轉、折等動作,已到達“神傳意發、手捷眼快”的眼神、眼法要求。此外,在與敵方交手時,眼如不到則出拳就難以精準,拳諺有云:“手到眼不到,凈是瞎胡鬧”即是此理。再者,當對方拳腳攻來,眼若不能及時看到,定當無法防御抵擋;所以眼睛顧不到的地方,對方必然乘機襲來,故打拳又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說。
4.2 眼神、眼法在技擊格斗方面的作用
“心為元帥,眼為先鋒,手足為兵將”,眼神、眼法在技擊格斗中起著觀敵瞭陣、查虛找破、來鋒能詳的“偵察兵”作用。王國凡在《試析散手中的眼法》一文中,將眼神、眼法的具體運用分為交戰前和交戰中兩種情況,并將交戰前的眼法運用概況為四類:沉穩安逸型、目光冷峻型、故示恍惚型、傲視對手型;將交戰中的眼法運用總結為聲東擊西型、擦顏觀色型、目視腳步型、漠視全身型、判斷視覺型五種。即在敵我交手時,眼神、眼法若能和身體各部位、各種動作配合得當,則會令對方判斷失誤,茫然失措,被動挨打;反之,若能及時看出對手出擊前的預兆,就能做到對方還未發招,我已先知,盡管他變化多端,我卻能不失時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真正做到“破敵全憑一雙眼”。
5 眼神、眼法訓練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眼神、眼法訓練是武術運動中的基本功之一,其在武術中的作用與重要性毋庸贅言。但是在實際的武術教學中,除了專業隊及院系之外,關于眼神、眼法的專業訓練幾乎沒有,在武術教學計劃上,也看不到安排有專門的時間去進行眼神、眼法訓練,盡管教練、老師都知道它很重要。就如同環境保護的尷尬地位一樣(雖然如今環境保護已被充分認識,并付諸于行動),大家都知道環境很重要,也都在提倡要保護環境,但是針對此種問題的制度措施和實際行動卻顯得蒼白無力,無什實效。 此外,在武術教學中,眼神、眼法的涉及,往往是被捎帶提及的:當在教授新動作時,會簡單提及眼睛需要注視的方向;在學生演練拳械動作時,也會告訴學生要注意眼神、注意擺頭等一些簡單的眼神、眼法要求,但是關于眼神、眼法的含義與意義,眼神應該做成什么樣子方能顯其內在精神?如何擺頭才能體現動作氣勢?眼神應該怎么練習?有什么具體的方法手段?等等各種問題,都沒有專業的講解與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問題也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與答案。老師教的一帶而過,學生學的似是而非,如此這般,如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又如何宣傳推廣武術? 再者,高校作為實施國民教育、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陣地,對傳播、推廣中國武術具有榜樣和創新的積極作用;高校通過武術公開課教學,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了解武術概況,通曉武術的基礎理論,使學生對中國武術有一個大的、輪廓式的科學認識,不至于在學生走出校門時,同他人談論時“無話可說、無理可述”。
6 眼神、眼法訓練在高校武術教學中被忽視的原因
眼神不僅是展示武術精、氣、神的核心,也直接關系到武術教學的成效。根據對高校武術教學中眼神、眼法訓練現狀的調查結果,結合高校武術公開課的實際情況,總結分析了眼神、眼法訓練在高校武術教學中被忽視的具體原因,為改善現狀提供幫助。第一,很多老師在思想上對于眼神、眼法訓練的重要性并沒有清晰的認識,而對那些認識到其重要性的老師們,他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把眼神、眼法訓練認真的付諸實踐。這種思想上、認識上的輕視,使得眼神、眼法教學難以展開。第二,高校武術公開課的課程設置單一,上課時間有限,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差異較大。很多老師會認為武術課中的基本功教學單調、乏味、枯燥,缺乏實用性;套路教學又錯綜復雜,動作、方向變化多端,教學內容多、要求高,學生難以掌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武術教學只是做以簡單的要求,或視為可有可無,更沒有把“眼神、眼法”的教學目標擺在應有的位置。第三,由于武術動作的變化多、路線復雜、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要求高,所以學生在理解、學習上有一定難度;另外,大部分學生都是零基礎,在此之前都沒有接觸過中國武術,所以對武術動作的攻防含義與特點不能清晰領悟,更難談動作演練的氣勢與精神。而在教學中,老師的教法又缺乏對教學內容內在聯系的研討,缺乏對教材內容先后的合理安排,缺乏指導教學的正確觀點,缺乏教與學的有效方法,結果造成老師教著難,學生學著難,并且技術動作上的不熟練、不自信,又加深了學生理解武術動作及內涵的難度,進而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7 在高校武術教學進行眼神、眼法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7.1 眼神、眼法訓練的原則
人體的眼睛是由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虹膜、鞏膜構成,是人體最脆弱、最嬌嫩的部位,在中國武術中,歷來講究進攻眼睛、保護眼睛。所以,在進行眼神、眼法訓練時,除了同其他體育運動一樣要遵循自覺性、健康性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持之以恒原則,按部就班,不去貪功進利,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的,量變引起質變,水到渠成。在眼神、眼法訓練的初級階段,可以先做比較簡單的眼法練習;然后,再結合簡單的武術動作單式進行練習,進而在組合動作中練習;最后在成套動作中做眼法練習。各種練習要反復進行,依照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原則,起到有條不紊、逐步深化的效果。7.2 眼神、眼法訓練的方法
結合高校武術教學任務重,時間少的現實情況,除了在課堂上講授武術外,可以利用出早操的機會,占用較少時間,進行簡單的眼神、眼法訓練,以作為對正式課堂教學的補充和鞏固。在選取訓練方法時要注意所實施對象的武術功底的好壞;例如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可考慮到練習時的難度大一點;對武術初級學習者,因為其從事武術訓練的時間短、接受能力比較弱,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易學、易行開始,逐漸過度到將復雜的動作與眼神相互融合。李貴春的“眼神三合訓練法”是一種較系統、科學的眼神、眼法的訓練模式;他認為:眼神、眼法的訓練必須三合,即眼睛本身的訓練,如開合法、環視法等;眼神與動作的訓練,如掄臂砸拳;頭頸部的靈活性,如頭部繞環;此三者結合,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李培和. 試論武術運動中的眼神與眼法[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89(01):69,70,68.
[2]李貴春. 武術眼神訓練法[J]. 中華武術,1995(04):8.
[3]張 翠. 談形神拳演練中眼法的缺失[J]. 宜賓學院學報,2007(06):112-113.
On the Lack of Eye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Wus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i ShuaiJie1 Wang Shan2(1 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China; 2. North College of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Chinese Wushu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eye. In Wushu routine performance, the expression and the use of ey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ombat, looking into the eyes, eye also observing enemy details, judging the timing. From The concepts of eye usage, the stud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yes in Wushu,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status of todays college Wushu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use of eyes, ey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hance students exercise level.
Keywords:Wushu teaching eye use eye method train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