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菊
【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早已滲透到教學當中,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論文重點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并基于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改進對策,希望能為豐富地理教學手段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 地理課堂 直觀情境 課堂訓練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于我國的傳統教育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傳統教學在課堂模式方面毫無新意,課堂氣氛不佳,“填鴨式”的說教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把抽象和邏輯性很強的地理內容具體形象化,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容易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地理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出幾點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具有的音視頻以及動畫功能,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把教學內容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向學生們展示出來,使學生通過感官刺激,理解教學內容。技術水平高的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模擬技術來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把理性的認識通過感性的一面來加以理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可利用計算機模擬地球的運動、月相的變化、大氣運動、地殼運動、水循環、土壤的形成等時空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地理事物變化規律,利用網絡共享的優勢,可在課堂教學中即時訪問遠程主機,獲取遠程主機的大量資源。如,學習《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時,可引導學生訪問青少年可持續發展教育資源庫、中國環境保護網等網站,以加深學生對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大部分來源于視覺和聽覺。所以,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細胞參與學習,遠比直接面授要容易消化得多。
這里要提醒的是,并不是創設好直觀的情境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整堂課還是需要教師來很好的把控,教師的引導作用不能被否定掉。首先,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課堂流程設計是最關鍵的;其次,在地理課的教學中,教師是直觀情境創設的發起者,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是很難獨立地透過圖形和視頻等資料來認清本質的。教師通過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啟發學生展開遐想,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中,提升對課本教材內容的認識程度。
二、巧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簡單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它不僅能集文字、畫面和聲音為一體,將學生帶入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景中,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感,變難題為簡單的東西。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與氣候》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從而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突破了重點和難點,提高了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地理課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特別是運用多媒體設備,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難點,學會舉一反三地運用地理知識。
三、善用多媒體,深化課堂訓練
課堂題目的練習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能夠讓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課堂容量有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很少,形式單一,學生的興趣不濃厚。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題目的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梢酝ㄟ^地理拼圖等直觀性很強的形式來完成題目的內容。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屏幕上呈現出一個卡通人物,并且還伴有雷鳴般的掌聲,或者是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好樣的,你真聰明”等,學生通過激勵性言語的鼓勵,學習的動力就更強了。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有誤時,多媒體會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解題思路前進,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以上實踐證明,學生是迫切想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的,通過多媒體的反饋與評價,他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激勵自己不斷探求知識,提高內部驅動力。
總之,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地理教學中,是與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是地理教學模式和手段發展的必然趨勢。合理把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課堂的專注度,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探究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地理發散思維,最終提高地理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高金嶺.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徐立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3]康寧.小學數學與計算機整合實踐課的思考[J].中小學電教(教師版),2005(10).
[4]覃錦梅.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