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祥
面對當前復雜的社會形勢,教師應幫助小學生理清脈絡,充分利用學校校本德育課程對小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正確樹立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儒雅德育
《荀子·榮辱》曰:“君子安雅”,并注“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可見博學多才、溫文爾雅自古就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一個人的最高贊賞,是育人的最高標準。
“儒”是指有儒心,即做有文化內涵,書卷氣質之人。“雅”是指有雅行,即做言行舉止優雅之人,具有高尚的素質修養。
“儒雅德育”立足于學校“儒雅教育”,是這樣的一種教育:以孔子八德、對聯文化、武術文化等傳統文化為教育的載體,“以儒導學”“以儒導思”,從而培養內儒外雅的現代儒雅新人。因此,儒雅德育的核心是使師生形成共同的儒雅價值追求。簡而言之,就是培養具有外表優雅、內涵博雅、舉止典雅、氣質高雅的現代新人。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儒雅德育校本課程的構建
1.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涵及基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完善校本特色課程的需要。我校位于石碁鎮蓮塘村,這是武術大師黃嘯俠的故鄉;學校還毗鄰孔子后裔居住地大龍村,一文一武為學校構筑自己的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為此,學校以“夯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儒雅新人”為辦學目標。為了培養儒雅新人,德育處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編寫了《學對聯、賞對聯、寫對聯》、《中國少年強》、《我們愛武術》、《每日一誦》等校本教材,初步形成“對聯文化“、”孔子文化“、”武術文化“三大特色課程,為學生積淀了濃厚的文化根基。
2.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涵及基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張揚學生個性特點的需要。學校一直以來重視開設美術類、舞蹈類、語言類、音樂類、體育等七大類活動,組建小聯迷社團、華蘭僑心民樂社團、華蘭僑心武術社團、儒劍辯論社團等特色社團、興趣小組共27個,其中“小聯迷”、“辯論”、“武術”和“民樂”成為特色社團。全面發揮學生的特長,張揚個性,展示博藝之長。
3.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涵及基于對班級德育自主建構,提高主題班隊課實效的需要。在班級管理中,提出了德育自主建構的模式,圍繞著孔子文化思想,并結合年級的特點,形成班級文化特色。制定出每月的德育主題,在學生在廣泛開禮儀、誠信、感恩、愛國等教育。同時,大力推行儒雅班級、儒雅學生,儒雅之星的評比機制,通過星級評比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品質。
三、強化功能,提升儒雅德育校本課程育人實效
1. 用好班會課主陣地
石碁鎮中心小學以“崇文尚武 厚德博藝”為校訓,以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和世界眼光的現代儒雅新人為使命,校訓“崇文尚武 厚德博藝”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個人層面的要求有極高的契合度。學校圍繞著提出的育人目標,堅守班會課這一德育的主陣地,統籌規劃“我們愛儒雅”的主題班會課。在“規范和規則”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正直的品格、高尚的思想和文雅的氣質。
石碁鎮中心小學以“儒心” “雅行”為標準,以“培養現代儒雅新人”為目標,打造了規范的班會課系列,針對培養對象的長遠發展,有步驟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根植學生“中國靈魂”地同時,拓展了學生的“世界眼光”,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2. 國家課程校本化,做好學科德育滲透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涵及基于促進學科融合,我們將儒雅德育校本課程融入國家課程。嘗試國家課程校本化,將我們儒雅德育的理念結合學科進行滲透工作。我們認為進行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都以知識為載體,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源于實踐更是源于不同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結合。通過注重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高效互動,能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個共鳴。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