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孝
【摘 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性、情感特征、自我意識的特征去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心理是當今社會的要求。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心理,首先應知道健康與不健康心理的表現,然后應掌握科學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 健康心理 培養措施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更將是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他們的整體素質如何,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前途,而且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命運。可是面對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當代少年兒童卻出現種種新的心理問題。據我國有關部門調查統計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已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小學生正處在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期。學校教育應當盡一切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使其人格健全地發展,形成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忍不拔、勇于戰勝挫折等個性心理品質。
一、小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現象及原因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現為:
一是家長過分溺愛。現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在家里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這種學生,在學校自理能力差,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強,但自信心差;喜歡表揚,但對批評卻接受不了,甚至產生嚴重的挫折心理,厭倦學習,厭倦學校。
二是平時的高壓教育。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心理負擔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壓力日益增大,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功利主義。學校以分數和升學衡量學生;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學生除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加眾多的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外語班等,整天精神高度緊張,身心疲憊,壓力很大,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對各種學習,對家長、對學校都有逆反和仇視的心理。
三是缺少愛。特別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生活特別困難家庭中的學生,承受的打擊較大,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會使孩子覺得不如別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傷,產生妒忌、不滿、不公平等心理。
四是缺乏生存教育。學生對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認識不清,產生錯位。
二、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措施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對于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創造良好的環境需要有良好的校風。良好的校風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它能夠以一種春風化雨的力量感染學生,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種無形的約束力,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好的規范和品質。其次,創造良好的環境還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同學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平等相處,互敬互愛,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際關系和諧融洽,這樣的心理環境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最后,良好的環境還需要有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比如各種各樣的文體比賽、興趣小組、節日聯歡等,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激發出他們熱愛生活、創造生活、熱愛集體、建設集體的高度熱情,這對于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關注差異,用愛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與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發現,絕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問題,有問題的主要是極個別的,且是由多種原因長期造成的。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必須認真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有關情況,通過日常的觀察,初步確定出重點教育對象,在做進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計劃、方案和措施,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和疏導。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鍛煉小學生堅強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各種困難并且根據預定的目的、任務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進而實現目的、任務的心理過程。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堅強的意志是一個人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培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目標的選擇,應當考慮到它是有社會意義的,是經過努力奮斗才能夠達到的。這樣就可以激勵自己,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地克服種種困難,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其次,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還要讓學生堅持從小事做起,堅強的意志是在千萬件小事的錘煉中培養的。錘煉意志,切莫舍近求遠,只做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忽視了身邊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這些小事直接為他們提供了錘煉意志的機會。如個人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要用意志的力量來養成,從這些小事做起,時時嚴于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四)引導小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小學生心理成熟
開展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是促進小學生心理成熟與社會性成熟的重要途徑。比如:可引導學生到校園內參加植樹、花木管理等校園美化綠化活動;也可到校外實驗基地參加生產實踐;此外,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投入社會,到校外參加勞動,到農村進行社會調查,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實踐做到正確認識自己,使自己在興趣、愛好、性格、意志品質等方面走向成熟。
總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地成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采用多種手段培養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質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