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奎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理論與案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提高有效性的策略及其意義進行了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語文,即語言、文學及文化,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代表了學生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以閱讀作為教學的主導,閱讀教學能力為提升小學的閱讀能力做著重要要貢獻。因此,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一、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師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采取科學的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素質(zhì):第一,責任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提前進行大量準備,無論是教學的深度還是廣度,都要進行翔實的知識儲備和收集;第二,文化底蘊,教師自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即教師必須對所授的閱讀內(nèi)容十分了解,并能夠從多個角度抒發(fā)見解,融會貫通,從淺到深將最精華的思想傳達給學生;第三,職業(yè)技巧,教師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運用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采用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不同的學生進行學習。
(二)學生因素
眾所周知,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是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參與對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影響。學生的智力因素我們不做深究,在此著重強調(diào)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是指學生的性格及心理因素,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備課、寫作教案、授課、檢測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意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深刻把握教材內(nèi)容,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安排課程,同時注意教學檢測和教學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將課標要求與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符合校情、班情的合理目標。目標太高,則難以達到;目標太低,則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目標制定可以參考以下標準:第一,應引導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增加閱讀量,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及具備更高的文學修養(yǎng)。第二,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材料,進行精細的目標設計與制定,保證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段落,甚至每一個句子都能有教學目標的達成。第三,不設定“空話”“口號式”的教學目標,要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進行深刻的思考與總結,將教學目標層次化、具體化、清晰化。
(二)精準解讀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只有精準地解讀教學內(nèi)容,才能保障教學過程的順暢,引導學生深度地學習與理解。
小學語文的閱讀內(nèi)容是多種多樣的,包含敘述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各類內(nèi)容,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面對眾多的閱讀內(nèi)容,學生要深刻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掌握中心思想,就需要準確地進行內(nèi)容解讀。
(三)選擇恰當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考慮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考慮學生的個性與學習規(guī)律,教師需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例如,在進行《桂林山水》的教學時,僅靠語言描述表現(xiàn)力不夠,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圖片、音樂等多媒體形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字傳達的內(nèi)容。
(四)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實現(xiàn)教學相長,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比如在討論《地震中的父子》的時候,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掌握不好,自己心里明白但是不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導致在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停滯狀態(tài),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教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讓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語言先用關鍵詞代替,說出幾個能表達這種情感的關鍵詞,然后讓學生把關鍵詞連接成一個句子,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完整的句子,訓練過程中避免對學生過度批判和打壓。
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的意義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從閱讀開始的。因此,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一般教師只進行分析、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從而造成了課堂氣氛沉悶、學習質(zhì)量較低。這樣的課堂整體教學效果較低,與教師在備課階段付出的精力嚴重不成正比。閱讀內(nèi)容能夠讓課堂生動起來,新奇的場景描寫,感動人心的故事,都在閱讀中有所體現(xiàn),仿佛帶領學生走進了一部部電影中。例如,記敘文《金色的魚鉤》一文,通過感人肺腑、引人入勝的故事,表現(xiàn)了長征時期紅軍官兵的奉獻精神,既充滿了趣味性,又給學生進行了一場精神的洗禮。因此,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級審美趣味
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感受美、領悟美、體驗美的過程。在閱讀內(nèi)容中,有許許多多唯美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流連忘返的景色、優(yōu)美流暢的詞句。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讓學生感受這種審美內(nèi)容,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例如,青蓮居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寄情于景,情景結合,就展現(xiàn)了深邃的藝術意境。
四、結語
縱觀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評定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教師們只有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領略語文之美,達到自我的不斷完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啟華.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35-36.
[2]劉軍.小學語文互動式閱讀教學[J].林區(qū)教學,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