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慧
人們常說,管人先管心。作為校長,不僅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更要講究高超的領導藝術。如果能把學校所有的力量都調動起來,尤其能把學校中層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起來,那么辦好一所學校就指日可待了。筆者擔任校長10年來,歷經城鎮與農村不同類型學校,始終秉持真誠待人處事,與班子成員齊心協力,打造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學校辦學特色。
一、健全制度,奠定信任之石
建章立法是和諧校園、人文校園的基礎,是依法治校的具體體現。學校的事情千頭萬緒,作為一校之長,如何早日解脫沉重的枷鎖,重建校園文化成了當務之急。
首先,明確學校管理團隊職責。學校各職能部門是學校工作政策、標準的制定者,過程的督導者,是教練員;校長團隊是大事的謀劃者、運行狀況的評價者,是裁判員;而年級組、教研組等中層部門,是具有實體性質職責的職能機構,是運動員。只有管理團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學校管理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行。
其次,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討論,學校出臺相關制度:《行政議事制度》強調學校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提高管理效率;《財務管理規定》《采購、報銷制度》《車輛使用管理制度》嚴格財務制度,實行辦公經費包干制,合理分配資金,增強節約意識,解決了我校財力不足的難題;《校務公開工作制度和實施細則》《教育教學獎勵方案》《小高競聘方案》廣泛征求教師意見,對教師教育教學全過程進行量化積分并給予獎勵,增強民主管理做好校務公開,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熱情,促進學校良性發展;《安全制度》《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促進辦好學校食堂,解決家長后顧之憂,處理好教師工作與生活問題,引導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教師與社會好評。
為落實好制度,學校堅持每周召開行政例會,每月舉行各部門工作會議;堅持校務公開每月更新;堅持不定期下基層聽聽教師意見及建議。教師們經常可以看到自己的提議轉化成了學校的決定,從而激發教師愛校之情,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二、關注細節,品嘗成功喜悅
細節是種力量。作為學校管理者,當引領師生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要求每一項工作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成果都是精品。我校把“精品”作為學校領先的基本標志,倡導精細管理,精益求精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1. 注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葉圣陶說過:“小學教育就是習慣教育。”我校緊緊圍繞“好習慣伴我成長”主題,從細微入手,分階段、定目標狠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倡少一點說教,多一點“友情提醒”,多一點實實在在的教育,開展了有意的活動。如我校共建單位73151部隊71分隊到校訓練學生,通過唱響軍歌寓教于樂,讓學生排好隊,感受軍人的氣質,學習軍人的風范。
道德教育只有在生活細節的實踐中才有實效,才能實現“知”與“行”的和諧統一。在我們學校,做了許多細致入微的管理規定,如穿著習慣、禮儀規范、勞動衛生習慣、路隊習慣、用餐習慣等,并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利用晨會、課間深入到學校各個角落交叉檢查評比,把習慣養成教育落實到日常的一人一事中,讓“好習慣伴我成長”生根發芽。
2. 倡導以“和”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學校管理靠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就是“和”。那么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樂而不松,和諧融通,快樂成功?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教師,給教師自主權。我們主張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嚴格要求每位教師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同時我們也倡導以人為本,在出勤簽到方面,如有的教師因特殊情況無法準時到校,可向值班教師請假過后補辦手續,身體不適者下午第一節沒課,可推遲十幾分鐘到校。
在教學方面,我們分層要求,根據年齡與能力,讓教師各盡其才,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要求。對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鼓勵他們深入研究課題,力求精通所任學科,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成為學科帶頭人,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在教學成績方面,我們不追求學業成績都上A級,但我們要求教師努力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
為營造教師發展的濃烈氛圍,我們通過巧妙提醒,或采取文本提醒、語言提醒、行動暗示等方式鼓勵教師自我成長與發展。制定慰問的制度,通過一束鮮花、一句問候,傳遞學校濃濃的愛意。
細節雖小,卻能折射教育的理念智慧。這些藏在細節里的生命關懷,常讓大家感動不已。在這個真情驛站里,筆者與教師們同甘共苦,一起歡笑,一起吶喊,一起成長。
三、凸顯關懷,促進情感升華
1. 加法獎勵,深入人心。作為一位扎根一線的管理者,筆者深知學校“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工作特點,沒有各位教師的辛苦工作,就沒有學校良好的整體效益。因此,學校召開全體教師大會,采用無記名投票通過了“學校績效獎分配方案”,因分配方案較合理科學,教師認同感強,實施起來順暢,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同時我們積極籌集社會資金,獎勵先進,這種加法獎勵方式贏得教師們的擁護與支持。幾年來,學校獲得華僑獎教獎學金200萬元,如何分配,才能讓它真正與教師的崗位、業績和貢獻掛鉤,避免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學校經行政會議研究后,決定由工會向全體教職員工征詢意見和方案,最后形成了“獎教獎學基金分配方案”,做到沒有一個教師有意見和怨言。
2. 休閑活動,愉悅身心。學校倡導教師工作要盡心盡力,也要量力而行。十分關注師生身心健康,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學期開展2次以上的大型活動,或參觀,或登山,或文體活動,或聚會,同時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減緩教師工作的壓力,愉悅了身心,增進了友情,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3. 感恩情結,打動人心。學校要創造一個良好而健康的環境,大愛就是教育環境中最重要的核心元素。《感恩的心》是我們校園飄揚的歌聲,真誠的話語讓愛在校園里傳承。行為上的關懷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彼此心靈間的對話,內心的愉悅。記得一次一位學生敲響筆者辦公室的門,問:“校長,我沒有借書證,但很想到圖書館看書,可老師卻說不行,怎么辦?”當筆者了解情況后,立刻幫他解決問題,他笑瞇瞇地與筆者道謝。第二天筆者的手機接到一條信息:校長老師,我愛您!謝謝您!
在經歷的風風雨雨中,因為大愛,贏得教師的尊重與信任,贏得了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也贏得了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學校就像是個溫馨的大家庭,學校的凝聚力日益增強,學校正處于一種向上涌動的發展中。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