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
摘 要:師愛是學校教育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對于新時期的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師愛?在教學中師愛在教師的微笑里,微笑是學生開始愉快學習音樂的第一步;師愛在師與生教學互動中,教師要以和藹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他們做朋友;師愛是在對待不聽話的學生時,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自省;師愛是教師用自己動聽的歌喉,打動學生心靈,讓學生傾心于你。
關鍵詞:學校;教學;師愛
生1: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像父母,對我們非常親切,非常和藹,對我們照顧得非常周到。
生2:我認為我們的老師應該是我們的大朋友,因為和父母之間,我們只會一味地索取,而朋友之間是互相關愛。
生3:我覺得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應該是會和我們講道
理,不會一味地去責罵我們,這樣子的話反而會讓我們造成逆反心理。
……
以上是我在一次課前與學生的交流,孩子們的這些回答讓我深思了許久,“自己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老師?”“學生會喜歡怎樣的老師?”“如何做好讓學生既尊重又歡迎的老師?”它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教育植根于愛”;以及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教育、教學工作熱愛,更重要的是要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音樂教育是情感教育,只有教師心中有愛,在教學交流互動中喚起學生內心的熱情,才可能把這樣的溫暖延續下去,將更多的溫暖傳遞給別人,達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一、愛是“⌒”——和藹可親,做你諍友
帶有圓滑線的音符表示要演唱(演奏)圓潤、連貫、流暢,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何嘗不是加了圓滑線一樣的溫和、友善呢?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通過耳朵聆聽,心靈的傾聽,腦袋的思考,才能產生內心的感受。要讓看不見、摸不著的音符走進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關鍵,同時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態度和藹,勇于做學生的諍友,這是師生進行密切合作的保證。讓師生不再有隔閡,讓音樂與學生不再有隔閡。
那是一堂音樂課,在歌詞理解環節,我想請一位學生大膽地把歌詞有節奏地朗誦給大家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很多學生還低著腦袋,竟然沒有一個要舉手。當時心里可急壞了,很想脫口而出:這么簡單的節奏都不會嗎?可是我又一想,畢竟是公開課,這樣場面他們見識不多,還是調整心態準備好好引導他們。我先從一個微笑著的學生入手:“老師看到你微笑著的表情,就想到你是個友善的孩子,想帶大家朗誦一下嗎?”王××靦腆地說:“我不。”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又對著她微笑說:“你要是覺得一個人很緊張的話,老師跟你一起來怎么樣?”王××還是不大愿意。我又說:“要是我們兩個人還不敢的話,我們再請幾個同學一起來怎么樣?”我走向陳××:“老師覺得你是最愿意幫助的。”邊說邊與她握起了手,陳××也輕輕地站了起來,“謝謝你的幫助!”陳××走了上講臺,這時王××便也站起來走向講臺。我就是這樣微笑著,用友善的、具有激勵性的語言,引“誘”他們跟我互動起來!讓他們覺得這是我們之間的活動,老師需要他們的配合,也感謝他們的幫忙。果真我們的朗誦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美妙,結束時還迎來了全班同學以及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呢!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友好與愛護,師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便會“傾心”于教師,更加樂于接近教師,愿意和教師共同完成活動任務,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
二、愛是“0”——欲言又止,使你自省
休止符號,是作曲家對曲子的表達需要出現的停頓、“休憩”,有時會在音樂的高潮處,戛然而止在休止符上,也許一個休止符會引發聽眾翩翩聯想,也許整首曲的妙處就在于這一個休止上!我們的老師每天都要面對活生生的教育對象,隨時都要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你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壓住心中的火,管住自己的嘴,像演唱時遇到的休止符一樣,停下來讓自己考慮一下,如何處理這件事情較恰當。
我們可以看看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霍懋征是怎樣做的。在霍老師眼里,沒有好孩子、壞孩子、先進生、后進生之分,只有內向、外向的區別,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時,霍懋征也被頑皮學生氣得話到嗓子眼,但她強制自己喝水、看東西、出門吸氣、按摩胸口,提醒自己“教師不能說傷害學生的話”,平靜后,她會繼續耐心地、以朋友式的聊天方式教育學生,直到使學生聽了能夠“在心中點頭”,發現自己的確錯了,方才罷休。
擅長育人的老師,大多少批評,多鼓勵,盡量把批評的說法換成鼓勵的表達方式。“海納百川”,從內心里接受我的每一位學生,以博愛之心、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像霍懋征那樣,以“教師不能說傷害學生的話”為前提,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細如雨絲的育人方法,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來贏得學生的尊敬,這才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應達到的思想境界。
三、愛是“∮”——動人歌喉,為你傾心
“高音譜號”流淌出來的優美歌聲,無不激蕩著學生的心靈。有位詩人曾說:“教師的語言,如熱情在燃燒,似激情在澎湃,更是真情在流淌。”我想音樂老師不但可以用語言與學生溝通,更可以用動聽的歌聲來打動他們。你這時而歡快幽默、時而溫柔抒情、時而激進向上、時而深沉憂郁的歌聲,很多是他們生活中聽到過的感興趣的歌曲,比如動畫片里的主題歌,奧運會歌曲,有名小童星演唱的歌曲,學校小歌手的“成名曲”等,久而久之,孩子們能不傾心于你?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采摘,流連忘返。”唱歌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而且常常是觸景生情,發自內心的有感而唱,音樂教師不僅會歌唱,還會唱很多歌曲。這樣我們可以用更多的歌聲打開學生的心扉,為他們撫平傷痛,給他們增添童年色彩,使之知恩報恩,讓他們立志成才!
著名教育家呂型偉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我們有責任讓愛充滿整個教室,充滿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鳥兒有了翅膀才能高飛,相信,我們的孩子乘著這“愛”的翅膀也將會從音樂課堂里起飛、翱翔!
參考文獻:
[1]李煒娜.“國寶老師”霍懋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8-08.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