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嫻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河南省桐柏縣城關鎮落實課改精神,努力推進課改實驗,發揮城關中心校在全縣的引領示范作用,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浪潮中。現在,學習西峽課改經驗,探求其精髓,我們抓住課堂教學這個核心環節,仍然會繼續前行,探索適合自己的興校之路,構建和諧、自主、優質、開放、高效的課堂。
幾年來,桐柏縣城關中心校先后經歷了“宣傳發動,提高認識”“理論學習,理念更新”“示范引領,教科研拉動”“全面鋪開,人人參與”“總結經驗,建立模型”等幾個階段,將各校實施研究結果進行理論提升,探索出適合各校實際的課堂教學特點。具體做法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編寫導學案,掌握學習路線圖
導學案是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構建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在高效課堂上,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課堂學習是否高效,導學案起到了關鍵作用。
導學案的編制是否能起到“路線圖”的作用,需要落實集體備課。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分配任務,個人備課;第二步:集體研討,達成共識;第三步:一人執筆,全組共用;第四步:補充完善,形成個案;第五步:實踐運用,課后反思;第六步:再次修訂,資料保存。這樣由主備人執筆,集體研討,個人修訂的導學案就有了很強的實用價值和操作價值。
導學案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學生在導學案的提示下預習,搜集資料,實驗操作,推理猜想等,并及時、快捷地記錄實驗數據、資料摘要、學習所獲、困惑疑難等,擴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信息容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了合作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學習小組,健全評價機制
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高效課堂的學習方式,也是課堂的組織形式,自主是合作的基礎,合作是自主的補充、完善、提升,而探究則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做好小組建設對實施高效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小組以6人或8人為宜,每個小組有自己的組名、組規、組訓。小組建設表現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便于在合作學習時交流、商討,或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為了增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各學校在小組長的培訓上都下了功夫,以便小組長充分發揮榜樣作用、監督作用和組織作用。
學科教師將公平、科學、多元的競爭機制引入課前、課中、課后,課前用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期待,提高競爭意識;課中用評價機制激發小組之間的對抗,調控課堂;課后學科班長對各小組進行評比,小組長對本組員進行評比,完善星星榜或分數欄;教師一周一小結,表現不佳的小組提出希望和要求,為下周的工作指明方向。
三、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精講精練
“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課堂環節是學生自學,教師導學;學生合作,教師參與;學生探究,教師引領;學生展示,教師激勵;學生達標,老師測試。每個環節的重點是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點撥,以解決問題為主;課堂展示,以培養習慣、提高能力為主;達標落實檢測,以鞏固學習成果為目的。
合作學習均建立在自學基礎之上,老師精講精練環節均為合作學習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這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環節,從自學、合作學習到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這樣的課堂較好地實現了“活”與“實”的統一、“動”與“靜”的統一、“放”與“收”的統一、“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在課堂上,學生可說、可問、可演,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逐漸養成,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師生在學習中相互促進,達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這樣,通過導學案的方法引領,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師的智慧啟迪,城關各小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師生關系得到明顯改善,具體表現為:
1.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轉變。教師由原來的主演變為主導,由經驗型變為科研性,由教現成的死知識變為解決生成的新問題,以引導取代灌輸,以豐富取代單調,以鼓勵取代打擊。
2.學生的成長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教師評價機制的多元化,我們的學生不但學習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變得更加樂觀、自信。
3.呈現開放而有活力的特點。課堂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課堂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單邊關系變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邊關系。
行走在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之路上,我們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通過“疑探”在學生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教育是種子的事業,學校和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角。城關中心校把正在實踐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五步十環節”等教學模式與西峽“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運用拓展”課堂四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繼續開展賽評課活動,校內研修活動,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地去創新,不斷地去總結,為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出不懈的努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