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電信格局的重新劃分和定位,電信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尤其是移動通信市場,客戶規模呈現雪崩效應。為了給不斷擴大的客戶群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支撐,近幾年通信工程的建設亦是如火如荼地進行。因為通信工程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的知識密集型工程,且得益于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不斷涌現,使得通信工程項目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現階段通信工程技術對國民經濟的結構有重要作用,各個行業的很多環節中都融入了通信工程的技術,這樣不僅可以拓展通信工程的技術應用領域,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建設。本文從通信工程的定義入手,基于對通信工程的研究方向和發展前景的預測,嘗試從當前普及的4G技術及辦公自動化兩個方面探討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工程的技術對于國民經濟建設的作用。
關鍵詞:通信工程;網絡技術;經濟
1.通信工程的定義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指的是以現代電子技術為主,集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為一體化的技術行業,它是利用計算機及集成電路的先進技術對電子信息進行處理和控制的先進技術。通信工程作為理工科院校的一個重要專業 ,旨在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對通信工程技術人才的求。
2.我國通信工程的研究方向以及發展現狀
通信工程專業是隨著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我國通信工程專業起源于電機系電機工程專業,并由有線電、無線通信、電子技術、郵電通信等專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發展而來。
2.1通信工程的研究內容
通信工程所要研究的內容就是根據社會實際發展的需要,不斷探索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設計新的傳送速度更快的通信系統,開發可以更加準確地傳送各種信息的通信工具。本專業的前沿技術為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壓縮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多媒體網絡通信技術、微波技術、電磁兼容技術、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等。我國當前通信工程專業的教育特征在于以技術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培養不同層次、不同專長的通信技術人才和工程人員。當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絡的設計、開發、調測和工程應用的基本能力。
2.2 通信工程的發展及現狀
上海交通大學于1917年在電機工程專業內設立“無線電門” ,此后, 于1921年設立“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門”。清華大學于1934年在電機系設立電訊組。20世紀30年代初,浙江大學在電機系中設立了一個學科分組——電信組(或稱電信門) ,它是浙江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最初形式。1931年,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簽發《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這是中央革命根據地舉辦的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也是我軍最早舉辦的無線電培訓班。自1942年,山東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創辦了“戰時郵務總局干部訓練班”,為革命戰爭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郵電通信中堅人才。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南京郵電學院。這些可以說是我國通信工程專業的雛形。建國初期,有關學校分別在原有的電信工程、電機工程、無線電電子學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與通信工程專業相近或相關的專業,為通信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積蓄了雄厚的力量,從意識形態上奠定了通信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信工程領域在中國得到了飛速發展。直至當下,在“互聯網+”的大前提下,通信工程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人們生存于社會的必備條件。
3.通信工程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
3.1 4G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以往3G 技術在手機中的應有使得手機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強大,而擁有著更多優勢的4G 技術想必能夠憑借其快速的傳輸速度,使手機的智能化取得更大的進展。另一方面,隨著4G 移動通信技術抗干擾能力的提高,那么信號的質量就會有較大的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隨之提升。那么4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實現網絡糾錯,使網絡能夠自我治愈,這樣促進無線接入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進而能夠識別多用戶。相信很多手機用戶都有把3G手機換成4G手機的經歷,這無疑增加了手機市場的銷售額從而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3.2 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 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我們現在可以用簡單方便快捷的 E-mail互致問候甚至裝上攝像頭開個網絡會議現在興起即時QQ聊天,微信等新的技術應用軟件,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通信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如果讓科學家們選出近十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恐怕也是非通信技術莫屬。簡單說, 過去一個大的集團公司開大會,全國各地的人們需要提前通過航空、火車汽車提前來到開會地點,費時、費力花費大量的費用,而現在一些會議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既簡單又快捷方便地將會議精神傳達到相關人員。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時間延遲所帶來的隱性成本,同時也加固了信息傳遞的實時性,從而增加了公司的利益。也就是說,從根本上通過增進信息傳遞,使得資源無縫對接的同時,加速了依托互聯網經濟的衍生產業的推進,實現了信息化社會的形成,也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方式和運作平臺。
參考文獻:
[1]陳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應用研究.信息安全與技術,2013.
[2]毛慶榮.通信工程項目的網絡計劃技術.科技創新論壇,2014(13)
[3]孫云山,劉婷等.我國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與現狀.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4)
[4]李國林.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探討.技術應用,2012.
[5]張禹森.淺談通信工程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信息科技,2014.
作者簡介:
謝文靜(1983.02- ),男,湖北十堰,本科,湖北師范學院,研究方向: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