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強

摘 要:文章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分析了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供應商選擇和物資采購、稅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以及財務報表等的影響,以更好應對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和稅務狀況的影響。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施工企業 影響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16-02
從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范圍將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本文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分析了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供應商選擇和物資采購、稅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以及財務報表等的影響,以更好地應對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和稅務狀況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供應商選擇和物資采購的影響
由于營改增之前,建筑業的營業稅率為3%,營改增之后建筑業按照11%的稅率計征銷項稅,要使企業的整體稅負低于營改增之前的稅率,是否有足夠的進項稅抵扣是關鍵。
假如某工程含稅合同價位M,則銷項稅額為M/(1+11%)×11%=0.0991M,營改增之前應交的營業稅為M×3%,要使營改增前后稅負相等,則進項稅額應為0.0991M-0.03M=0.0691M,則購入可抵扣進項稅的材料的含稅價為0.0691M/0.17×1.17=0.4756M。也就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材料占合同總價的比例高于47.56%時,應繳納的增值稅會低于營改增前的營業稅。
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傾向于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由于建筑施工行業會有較大比重的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又無進項稅可抵扣,企業可考慮部分勞務讓第三方勞務公司提供,并取得勞務公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對于物資采購,為了能使進項稅抵扣,企業可考慮延遲部分物資采購或者延后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另外,改革前,集團總公司進行集中采購可以節約采購時間,節約采購成本。但是改革后,若是集團公司集中采購,則只能由集團公司進行抵扣。因此可以考慮,由成員公司與供應商簽訂合同,發票抬頭開成成員公司。
二、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影響
施工企業往往在全國各地會有眾多項目。如果每個項目均配備財務、稅務人員,人工成本大且標準難以統一,可以考慮稅務、財務的集中化處理。
改革前,集團公司可將工程分給成員公司,并代扣代繳營業稅,在成員公司向集團公司辦理驗工計價時結轉同比例的營業稅。改革后,集團公司要與其具有法人資格的成員公司簽訂合同,成員公司應就取得的收入在當地繳納增值稅,集團公司不可代扣代繳,這將加大納稅工作量。可以考慮將原來的法人成員公司撤銷,或者在新設立企業時,不再考慮將其設為法人,如分公司等。
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施工企業進行進項稅抵扣的重要憑據。應加強發票管理,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須在180天內完成認證和抵扣工作。
營改增后,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營改增之前,施工企業通過“應交稅費-營業稅”、“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進行營業稅核算,營改增之后,施工企業需要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進行增值稅核算,同時該科目下設置了“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等科目,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度和工作量,企業應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三、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而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在實施營改增之后,會對施工企業的財務指標產生影響。
1.營業收入的變化。在企業業務量不變的情況下,營業收入主要取決企業提供建筑施工服務的價格。如果下游企業能夠抵扣進項稅的話,施工企業的價格理論上可以提升為原來的1.11倍,那么營業收入其實是沒有變化的。而如果下游企業不能夠抵扣進項稅,那么下游企業很可能不會接受提價,則會導致營業收入下降。
2.營業成本的變化。營業成本主要取決于購進的材料和固定資產的折舊。營改增后,由于可以抵扣進項稅,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材料和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均會降低,那么營業成本也會降低。
3.資產負債率的變化。在采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購進工程物資、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會降低,如果企業負債總額不變,那么資產負債率會有所提高。
4.凈利潤的變化。凈利潤變化取決于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所得稅等的綜合變化。
假設某公司2016年某月的銷貨款為2000萬元,設購進材料800萬元(不含稅),進項稅額136萬,并于當期投入使用。購入固定資產200萬(不含稅),進項稅34萬。繳納營業稅稅率為3%,改革后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1%,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合計10%。為簡化,其余項目暫不考慮。營改增對利潤和稅負的影響,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到,如果改革后價格不變,公司凈利潤較改前有所增加。如果公司能夠在改革后提高價格,那么凈利潤會增長較大。稅負總額跟可以抵扣進項稅的材料比例有很大關系。如果價格不變,稅負總額會有所降低,但是利潤變化不大。
四、對分包、掛靠公司的影響
《建筑法》規定:“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另外建筑法也規定總承包公司只能將部分工程發包給分包單位。但在實務中,有些承包單位將全部工程轉包給分包單位。而這些分包單位可能存在資質不夠、施工水平有限等問題,存在不少安全隱患。營改增之后,如果總承包人全部轉包,則能夠從其賬務中發現沒有可供抵扣的外購材料。而對于“包工頭”或者小規模納稅人,也無法抵扣進項稅,利潤空間隨之減少。另外下游企業如能夠抵扣進項稅,也會向上游企業索要增值稅進項發票,那么這些“包工頭”或者無資質的公司或因無權開具相應發票而喪失競爭力。一旦稅務機關認定總承包人為非法轉包或非法分包,就會禁止總承包人抵扣進項稅額,總承包人的利潤空間也會縮水。這樣一來可以對非法轉包或者分包起到了遏制作用。
對于掛靠公司,因為不要發票,所以購進材料的價格較低。而營改增之后,如果不要發票,那么就無法抵扣進項稅,那么就會影響這些掛靠公司的利潤空間,并不利于掛靠公司的生存。
參考文獻:
[1] 穆燕秋(導師:馮建).我國“營改增”改革對公司財務影響的探討.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
[2] 周濤.“營改增”稅收政策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
(作者單位: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責編:若佳)